专栏名称: LinkedIn
LinkedIn (领英) 创建于 2003 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4亿,每个《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腾讯视频电影制片人!全职岗位来袭!🎬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字节跳动:高级内容产品经理-剪映CapCut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人工更新 · ... ·  4 天前  
人大就业  ·  活动预告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inkedIn

有钱人都打算不退休了,而你还在幻想不上班

LinkedIn  · 公众号  · 求职  · 2017-02-06 19:26

正文

假期结束,要问新年有啥梦想,我猜很多人的回答是:“别跟我谈梦想,我的梦想是不上班。”


这句话,虽玩笑成分居多,但折射了大部分上班族的群体心态:工作本身不具备太多意义,只是谋生的手段。


一句话:“打工者心态”。



工作心态分为两种:创业者心态、打工者心态。此二者的区别是:


前者重大局,后者重局部;前者更看重公司的总收益,后者更看重个人的直接收益。


公司的中上层普遍拥有“创业者心态”,而中下层普遍是“打工者心态”。


“打工者心态”在美国心理学界也被喻为“小职员心理”,这种心理具体表现为:


能够中规中矩地完成工作,但对工作并无热情可言;


相比于公司的突破和发展,每日一次的下午茶或是每月一次的奖金激励更让他们快乐;


他们最大的梦想是不上班,并且每天睡到自然醒……



尤其春节小长假后,生活的体验已经提升到了令我们极为舒服的状态。在这种情境下,“要是一辈子都不用上班该多好”的心理暗示将更容易出现。


如何摆脱这种心理?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陆JJ。一位神经病编剧,一个调皮的撰稿人,LinkedIn专栏作者。专注于分享他所知道的事,写干货,也写私人日记。微信公众号个人的体验(id:tiyan818)。






1

一辈子不用上班

真能使你快乐?


美国某在线贷款网站创始人卡德尔的案例,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在27岁的那一年,他便将公司出售,直接获利1000万美元。


和很多同龄人的心理一样,将自己的公司成功变现后,基于人类的本性和享乐的天赋,他决定提前退休享福。



按照美国人的年平均开支,这笔千万级的财富足以支撑他无忧无虑地生活好几十年,直到老得走不动路。


但这件事后续如何?


卡德尔自己说:“退休后的生活无聊到爆。”


3周以后,他便决定重新工作,并创立了新项目。



媒体面前,他是这样说的:


我意识到尽管当个企业家很有压力,有时也会感到很苦恼,但是做些对人们生活有正面影响作用的事要比整天无所事事更加充实。


如果你也体验过无聊的滋味,可能会认同他的观点。


一个人若终日在家无所事事,这种痛苦程度要远远大于工作或学习时期的焦虑和痛苦。


因为这种痛苦并非单纯的,而是种种消极心理的并发:矛盾、空虚、愧疚、愉悦感缺失、长期不与人接触后的社交恐惧、内心大片大片的空白待填补……


2

不想上班

是缺乏合适的驱动方式


高中时,我们想着到了大学一切就都好了;上了大学,我们想着毕业找到工作就好了;开始工作后,我们在等候第一轮加薪,加薪过后是等第一次升职。


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次次期盼中度过。

 


在20岁到40岁的黄金奋斗期,我们依靠着不错的头脑和情商,稳步上升,一级一级往上攀。


情况顺利的话,三十五岁便能提前实现财富自由,过上理想而稳定的中产阶级生活。


仔细回想下,你会发现大部分人的人生期待都由一个又一个的结点组成我们不断地从一个目标过渡到另一个目标,从无比期待到达成期待。


看似顺利,但短暂的喜悦过后,包围我们的仍旧是新一轮的焦虑。



一直以来支撑我们的是功利性的短期目标,而非一个信念式的、精神式的价值导向。


功利的目标可以支撑我们走完一小段人生,但无法很好地贯穿我们整个人生,引导全局。


我曾经采访过20位以上的互联网优秀创业者,在他们身上,发现了一种惊人的相似:他们看似在开公司,实则在践行他们自己的价值观。



真正驱动起这批创业者的,除了经济因素,更多的是价值驱动:


为了连接更多的人群、为了实现人类社交的多样性、为了让社会资源得到更好的匹配......


找到自己心向往之的价值观,才会愿意为它奋斗一辈子。不要用功利的、僵硬的职业观捆绑自己,尝试用更深刻、更有意义的价值观来驱动自己。


人类若是一台机器,“价值”与“精神”将是驱动它的最好燃油。


3

越是有能力悠闲的人

越是选择忙碌


越有能力的人越忙碌,越忙碌的人赚得越多,钱越多则决定了他们可以利用更好的资源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几点环环相扣,以此形成一个有益的“正循环”。



去年年底,我认识了一位影视剧行业的前辈。


由于资历颇深,一部电视剧的编剧工作带给他的收益可以达上百万,他的名字也曾经出现在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的名单上。


他已经70多岁的高龄,本可以坐邮轮环游世界去了,却仍旧奋斗在一线。接项目、跟组、熬夜、奔波,认真工作,兢兢业业。


一想起深夜与他一同工作的场景,我便感到:奋斗这件事啊,哪有什么终点可言。



如果你过完年感到懈怠的话,不妨想一下世界上最有钱的那批富人。


他们的收入、眼界、智识都远远超过我们,但他们仍旧在做着建设性的工作、仍旧在往行程表里加东西、仍旧在为自己的工作添砖加瓦……


《富人对退休的重新定义》是《巴克莱财富》曾经非常著名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


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都不打算退休,计划一辈子工作下去。


工作是自我价值的来源。对他们来说,工作也是生活趣味的一部分,他们永远在洞察市场的运动轨迹,永远在捕捉商业领域的空白,永远在挖掘有待改造的产业……


罗素曾说:“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建设性的工作。”


在建设和创造中得到的乐趣,才是高级乐趣,一种带有成就感的乐趣。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作者陆JJ。一位神经病编剧,一个调皮的撰稿人,LinkedIn专栏作者。专注于分享他所知道的事,写干货,也写私人日记。微信公众号个人的体验(id:tiyan818)。


今日互动


你在工作中碰到的有意思的事情有哪些?


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吧,今天的值班小编艾莎会及时来翻牌子哒!







漫画新栏目《职场你萌说》,每天用赤兔萌萌的身体替你们鸣出一件职场上的不平事!嗷~~


第141集:“那些善于倾听你的人,可能只是懒得理你的人。”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每日必读的职场干货。

©2016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