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史系列/周四更新/竹鼠 (撰文)|
书接上回:
奥斯曼帝国史:有一种惨,叫做叙利亚
在地中海的东部沿岸,有一个不起眼的阿拉伯国家:这个国家不仅土地面积只有一万多平方公里,在周围这一众诸如沙特阿拉伯,叙利亚这类的大国身边毫不起眼;甚至在政治上,它也很少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如果论起阿拉伯国家内最透明的国家,我想它绝对能排进前五名——它就是中东“
最不伊斯兰的阿拉伯国家
”之一:黎巴嫩。
黎巴嫩地图
但是看似透明的黎巴嫩却有属于自己最独特的那一面:在我们的固有印象里,凡是阿拉伯人为主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总是占据着无可争议的主体地位。只要你去百度百科上随便搜一个阿拉伯国家的资料,保证宗教情况那里肯定写着“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占比例百分之九十九”这样的话。
但是黎巴嫩却是个异类:在这个国家454万的人口(2014年)中,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只占到百分之五十四,勉强超过一半,进军大多数水准。那么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六呢?这百分之四十六,除去杂七杂八的信仰之外,大部分都是基督教徒。
两种信徒的人口比例相差仅仅是百分之八,四舍五入就是这个国家穆斯林和基督徒各占一半。
大量的基督徒的存在,同时也导致黎巴嫩整个的社会风气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比起来开放许多。
为了吸引游客,黎巴嫩政府为女警推出了一套崭新的黑色制服套装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你从一个阿拉伯国家忽然跨境走进黎巴嫩的城市,你甚至会怀疑自己还是不是在中东这块混——大街小巷之上,穿着半袖,不戴头巾,甚至穿着短裤的中东美女大行其道。而路过的行人就那么极其淡定的从她们身边走过,丝毫不以为怪;教堂和清真寺和谐的屹立在首都贝鲁特的各个城区之间,你可以在三天之内同时看到穆斯林的主麻仪式和基督徒的礼拜弥撒。
这在其他伊斯兰教占大多数的国家,可能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黎巴嫩能有如今这种较为开放,在我眼里,即是较为合理的社会风气,其实都要源自于一个人贡献:这个人就是奥斯曼帝国时期曾经统治黎巴嫩的半独立君主,人称“开明的”法赫鲁丁.麦尔尼二世埃米尔。
那么这位法赫鲁丁是何许人也呢?别着急,待我慢慢道来:
法赫鲁丁二世
这位法赫鲁丁的家族就是黎巴嫩这里土生土长的一个阿拉伯家族,一直以来他们都没有把势力扩张到除了黎巴嫩和附近地区以外的地方去,只是专心的经营自己家族在本地的势力。所以,等到了奥斯曼帝国初兴的时期,麦尔尼家族已经牢牢的把控住了黎巴嫩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甚至还有一点有限的军事势力。
同时,因为麦尔尼家族一直以来不像是西边的邻居,马穆鲁克贵族那样对自己的人民横征暴敛,所以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本地的老百姓对这个家族的人都十分尊敬,也十分支持。麦尔尼家族因此在黎巴嫩越来越壮大。一直到了法赫鲁丁的祖父,法赫鲁丁(对没错,祖孙同名。为了分别二人,下文中祖父写作大法赫鲁丁)在任家主的时候,他们的实力已经足以拓展处这片小小的土地,参与到地中海东岸的逐鹿之战中来了。
法赫鲁丁就是在这个乱世纷争之时,正式加入了麦尔尼家族的决策层。
法赫鲁丁刚刚加入决策层,老天爷就给了他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公元1516年,叙利亚附近的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北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率领重兵南下南叙利亚,目标直指开罗,打算一举灭亡马穆鲁克王朝,巩固自己中东霸主的实力。
而在此盘踞了三百多年的马穆鲁克人自然也不是好惹的:开罗命令南叙利亚最大的领主,马穆鲁克贵族奥里率领着马穆鲁克人引以为傲的骑兵部队北上进入叙利亚边境,要在此一举挫败奥斯曼人入侵的念头,保住肥沃的埃及土地。
双方既然下定决心,行军就变得十分迅速起来:短短一个月之内,二者的前哨兵马已经开始有了小规模的摩擦冲突。一场决定叙利亚,甚至是整个中东命运的大战已经在地中海东岸所有领主的面前拉开了帷幕。
马穆鲁克与奥斯曼帝国决定命运的一战就发生在达比克草原,图中红圈的位置
作为一个地区土豪家族,大法赫鲁丁自然知道自己的家族不可能以一支独立的力量掺和到这种级别的神仙对决中去的;但是,也是因为他们麦尔尼家族是黎巴嫩这个连接埃及和叙利亚的重要战略地区的最大土豪,所以他们不管加入哪一方,都无疑会增加哪一势力获胜的几率。为此,奥斯曼帝国和马穆鲁克王朝也都不下十次的派人来到贝鲁特面见大法赫鲁丁,要求他出兵支持自己的军队。
为此大法赫鲁丁夜不能寐,茶饭不思。每天都苦思冥想,该把自己的家族命运押到哪一方身上。
就在他最终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他的孙子,也就是我们的主角法赫鲁丁跑来给自己的祖父提了一个建议,他说:“祖父,现在做决定其实是错误的做法。您看,这双方都是重兵压境,兵强马壮,各有优劣。如今这场大战的结果你我谁也无法预料。若是现在就把家族的命运押在一方身上,万一押错了宝,那家族几百年来的苦心经营岂不是毁于一旦?要孙儿看来,不如先对双方敷衍一二:反正他们如今大战在即,和不可能对咱们过于苛责,以免逼反咱们。咱们就在这坐山观虎斗,看看谁最后胜利了,再去向谁献殷勤。为了家族的未来,当一次二五仔又有何妨啊?”
大法赫鲁丁一听也觉得确实有理。于是从那天开始就对双方派来的使者含糊其辞,也不说自己到底要不要出兵,要出兵帮谁。只是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使者们,等待大战的来临。
结果战争的结果,果然出乎大法赫鲁丁的预料:他没想到名满天下的马穆鲁克铁骑竟然输给了以前没怎么听说过的奥斯曼部队,那么多武装到牙齿的骑士一起冲锋,竟然还能被奥斯曼人一举击败,溃不成军。
这着实让他出了一身冷汗:因为之前他本来已经决定要帮助马穆鲁克人了——不管咋说,马穆鲁克人的战力大家也都见识过。奥斯曼人远在天边,真正能威胁到黎巴嫩的还是马穆鲁克的骑兵部队。可是这一次战败之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马穆鲁克人已经完了:最精锐的骑兵部队集合在一起都无法冲破奥斯曼人的火器阵线,就算是勉强再凑齐一支这样的部队,又如何能够取胜呢?
奥斯曼人能够打败马穆鲁克骑兵,依靠的正是先进的火炮
大法赫鲁丁不仅暗自感叹:还好听了孙子的话,没有提前押宝。不然我家族基业就败坏在我手里啦。于是赶紧派人回复奥斯曼帝国的使者,愿意向他们表示效忠;一边心里暗暗的把法赫鲁丁认定为自己的继承人。
当奥斯曼苏丹赛里木率领着得胜的军队南下的黎巴嫩附近的时候,法赫鲁丁再一次证明了他的勇敢:他亲自率领着一干家族首领来到赛里木的军队之内,送来了马穆鲁克派遣来的使者的头颅,并向苏丹下跪,亲吻他面前的土地。随后他做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演说,表示向苏丹效忠。
历史上几乎所有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都是伟大的演说家:法赫鲁丁也不例外。
他这篇充满了激情的演说感动了赛里木苏丹本人,以至于赛里木原谅了他们家族在战争时期的摇摆不定。他不仅对法赫鲁丁大加赞赏,还允许他们家族继续在黎巴嫩保持自治,只对他们收取极少的贡税。(坐下,这是自治狂魔赛里木先生的正常操作…)不仅如此,为了奖励麦尔尼家族主动的投降,他甚至允许他们在黎巴嫩境内组织小规模的军队,并对他们治下的小酋长依旧享有宗主权——
总之一句话,以前麦尔尼家族拥有的,现在他们依旧拥有。以前麦尔尼家族没有的,现在他们也都拥有了。
得到了苏丹承诺的法赫鲁丁自然是高高兴兴的返回了贝鲁特,而得知了这一消息的他的祖父自然也是很高兴,对这个有勇有谋,敢于以身犯险的孙子也是越来越喜欢了。不久就钦定法赫鲁丁为自己的继承者。
公元1544年,法赫鲁丁的祖父去世。虽然之前他已经钦定法赫鲁丁直接继承自己的家主之位,但是法赫鲁丁联想到阿拉伯世界里早已经发生过的那些因为内乱而衰亡的悲剧,还是果断的请自己的父亲继位,而自己继续等待着肯定属于自己的机会。于是他的父亲带着欣喜的,平稳的统治了黎巴嫩四十年之久,随后就安全的把埃米尔的位置交到了法赫鲁丁的手上。
在以参谋的身份为黎巴嫩做出了卓越贡献之后。现在,是法赫鲁丁自己一展宏图的时候了。
法赫鲁丁二世就任埃米尔之后大力引入基督教,导致黎巴嫩境内出现大量教堂。图为教堂与清真寺并坐奇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