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笔记侠合作的「知识经济实战营」(首期)在4月30日完成毕营仪式,三位同学做了精彩的分享。
在14天里,除了我讲的4课之外,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行动派创始人琦琦、资深出版人华章经管的袁璐、创业邦总编辑李劳、趋势学院执行院长张雷、新榜榜哥张恒等六位嘉宾做了精彩分享,还有众多重量级大咖观摩。
希望看到课程中我所讲的PPT资料和各位嘉宾演讲后随堂记录的思维导图,欢迎在文章最后申请加入「互联网知识经济」圈子,这个圈子将持续提供跟内容付费、知识付费相关的资料,也将邀请嘉宾坐堂问答讨论。「知识经济实战营」二期也应该很快推出。
以下为课程嘉宾的精彩观点和两周课程第一周的优秀作业节选。
安晓辉,软件开发技术专家
知识经济能带来什么变化
我个人已经义无反顾地跳入了知识经济这条奔涌的河流中,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我更关注的是怎样建立自己的知识图谱,怎样把对自己有用的、经过自身验证的知识形成文章、图书、课程来输出给有需要的人。我很少关注这个浪潮会持续多久,都有什么样的形式,以及,有多大。
但是昨晚听课后,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作为想要形成强 IP 的知识生产者,现在就需要想清楚:我适合什么样的平台?我的产品如何与平台特性结合起来?我怎样才能在平台上获得更多的流量?
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你在不适合自己的平台上花费了大部分的时间,将来可能很难再有机会切换到更适合你的平台上并取得好的发展。因为每一个平台其实都有头部效应,10%,甚至 5% 的知识生产者会拿走这个平台上 99% 的交易。
而知识传播者,可能永远都会有自己的位置。一方面,这要求头部知识生产者进行团队化运作,需要将其产品和服务规模化地向外传递;另一方面,腰部及以下的知识生产者,也需要借助知识传播者的力量,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抵达更多的人。
知识传播者未来会演变出知识经纪公司以及知识 IP 孵化组织,这可能也会是一种趋势。
对比以往教育市场、培训市场和图书市场,你会发现,知识经济并不是新的东西,只是旧的商业形态在新时代产生的新变化:新的词汇、新的平台、新的工具、新的思维、新的产品和服务形态。
从这个角度来看,知识经济的市场,一部分来自现存的教育及泛教育类市场,一部分则从快速崛起的中产阶层的焦虑转化而来(这部分是增量)。但是这个市场有多大?放到历史长河中,可能就是教育市场在现在社会经济中的占比的一部分。
对知识生产者来讲,这样的市场体量已经足够大,况且,个体的知识生产者,服务对象和半径都有限,再小一倍的市场,也足够折腾。
筱小晓
找到自己的知识支柱
我对知识是有焦虑的,焦虑很多时候产生于对事物的不了解,不知所措,了解了之后,焦虑自然随之缓解或消失,这种可以让自己活得更明白的过程,真的是很开心的过程。
知识经济下的消费者本质
知识经济是丰饶的产物,不是稀缺的产物,因此消费者买的不是稀缺,而是体验,如今的学习是金字塔顶端的人在互相学习。我们要转变思维去看待学习这件事,更多为自己的需求而学,不为别的所谓稀缺和假象买单。
寻找自己的位置
这个也是我个人最需要的点。互联网打破了原来的组织结构,把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互联网的个体。知识生产方的人分为5类,知识原创者,知识传播者,知识产品经理,知识经纪人,知识价值领袖,课后我开始思考,我可以试着参与哪一部分呢?
个人如何学习?
有些知识仅仅适合自己,有些知识是通用的。在碎片化时代,我们要建立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新知识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知识基础,就是建立个人的“知识小屋”,就是个人知识支柱。
每个人的柱子间的高度不同、匹配程度不同,柱子组合形成的空间也不同。我们建立自己的知识小屋,就是要找到最重要的支柱。
观察我们自己的知识柱子,当我们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有意识的试图把我们的知识小屋给建好了,每个所学的东西都可以找个存在的理由。
找自己的柱子,建立自己的知识小屋,提升认知,才是个人学习的最佳通道。
熊志琴,东莞广播电视台首席记者,设计「极速读书法专用笔记本」
内容付费的机会与方法论-笔记
「第一课——互联网知识经济全景观」完整思维导图
导图制作:笔记侠 Lily 优化:笔记侠 小猫妮
欢迎加入「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