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人生
价值投资和人生哲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校园招聘🤗 ·  11 小时前  
中核集团  ·  校园招聘🤩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人生

“你是全职投资吗?”--通常我的思考回答

价值人生  · 公众号  ·  · 2024-03-31 10:20

正文

2024年第一季度市场还算不错,至少价值投资板块还算不错。市场好了一个季度,往往能够缓解好几个季度下跌带来的焦虑。到了季度末聊点轻松的,全职投资的话题。

经常分享投资类型文章和投资收益,当有投资者问我“你是全职投资吗?”往往我会回答是兼职投资。即使没有全职,投资的时间相对用得长点,也是兼职做各种事情。

从身边和网络上的各种大V来看,我庆幸我的选择和还算达标的状态。

有时候有问“你是炒股的吗?”我回答了我是做投资和资产配置的,对方依然认为我是炒股的。算了,还是听保险公司讲资产配置吧,券商讲的也很少吧。相比起来全职投资还是比较高大上。

2021年市场好的时候,很多投资者选择高大上的全职投资,低估了市场的黑天鹅,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结果自己尝到了全职投资的滋味。

全职投资最失败的不是业绩崩了,而是心态崩了。

业绩变差有好的心态有什么用?当然有用。看看有个私募做银行,即使从1元到了0.20元以下,心态稍作调整,也好好的,又把业绩做到了0.20以上,虽然仍然比较差,但没有彻底散伙。

相反,有的投资者没有做私募,仅是自己做做,业绩都没有腰斩,就是闲下来了,却把自己的精神搞垮了。

不说对社会的贡献,仅说自己的提升,自己个体发展,哪个好?

如果做了全职,心态是会发生变化的,心情变得复杂,会对业绩有过分期待,这就导致了经历一段时间的不顺, 预期和差别太大,失望和焦虑慢慢占据了心灵。 如果再经历成倍时间的不顺,就像最近,心态自然而然就完了。

除了投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一样,认真做就好了,不要有过分的期待和依赖。 如果接受了一个过分预期的设定,自然而然渴望正向的小概率的事件发生,结果总等不来,心态也就抗不住了。

正向的小概率当然会发生,往往是指人生的高光时刻,但是高光时刻绝不是常态。剩下的就只能是失望了。

如果2021年市场高的时候,投资的不是中国,投资的是美国,至今心态会好许多。但是,也得做到长期持有,而且长期持有会导致越来越高的期望,或者提前减仓跑输指数。总之,业绩无论怎样,如果全职投资,都会多多少少影响心态。

做全职投资能说得算,也没有社会压力,但是有内心压力。一旦着急赚钱,压力会越来越大,反而会影响赚钱。如果再要更多的正反馈,反而会偏离投资理念,尝试快速致富。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玩游戏?因为原因之一是玩游戏都会得到正反馈。如果喜欢做投资,又沉溺到正反馈中会怎么样?

如果做基金经理,压力会更大了,除了业绩排名压力,还有基金公司给的压力,高位时候发行新产品,等等。有时候基金经理就是个工具人,也有的工具人不堪压力导致完了。所以有些基金公司给安排各种运动,通过运动来缓解焦虑。

所以选择全职投资,需要压力测试,而穿越牛熊周期,压力往往远超想象。

人生没有奇迹,如果承受不了压力,就得做出正确选择。即使能够承受压力,也要接受人生有高光时刻和低谷,绝大部分是均值。

认识到自己的普通,才是认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正确的认识。

如果只做投资,或者把投资当成主业,把别的当成副业,投资压力可能都会远超想象。

青岛是个很好的避暑胜地,2023年夏天有大V来避暑。好长时间没有联系了,我仅问了下来青岛怎么样,没有提及投资的事情。得到的回复是,这几年投资不易,有几个青岛的朋友,原来都是做投资的,这次来都已经清盘了,或者退股了,或者抑郁了,或者愤青了,投资这碗饭确实不好吃。

前面提到,我身边也有做投资精神变差的,有用象牙塔教书式的较真,当市场预期相反,抑郁至完了的。也有做好了准备全职投资,把自媒体当成副业,结果可能因为都没做好,导致精神抑郁的。

原本我认为这位可能是内心不够强大,而且身体有些残疾,也比较年轻的原因。可是最近有个我很敬佩的雪球大V,内心非常强大,身体也有些相同的残疾,擅长写哲学方面的文章,以投资为主业,以别的为副业,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有意无意地写出了投资也影响了生活。

这个雪球大V身体原因经历的挫折比远超一般人,往往经历一般人没有经历的痛苦的,会钻研哲学领悟人生的真谛,这些也已经做得比普通人好了。在之前的文章中,还引用了另一位年长的大V写的一篇写作如何治好了我的抑郁症的文章,来表达了专注做事情的重要性。

在最近的文章中,悟出来了在你力量不足的时候,逃避才是最有力的抗争。 这样才能慢慢缓过来再战。 逃避也是一种接受现实。文章结尾大致的意思是:

“虽然因为身体原因,工作只能做投资,但从来没有把投资放在主业的位置上。在2022年,因为不想逃避那样的现实,想着折腾点事儿,在股市之外的领域做出一点什么,导致了人生第一次重大亏损--就是不想逃避的后果。自我攻击了一段时间后,选择暂时逃避,也过了很长的一段迷茫期,把自己放逐到荒野,整个2022下半年到2023年都处于一种不想干正事,但又很想干点什么,但又干不起来的情况,更新很少,看书很少,社交也很少,不断在重读自己之前觉得是精神原点的书,在思考我究竟要过怎样一种人生。

过程没有很痛苦,但很有虚无感,也不快乐,虚无和负能量也影响崩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但现在,事情有了很大的转机,也回来了。我现在想来,这种接近抑郁、虚无、迷茫的状态,就是我的身体在保护我,让我先暂时逃避下现实。如果把失去的马上要赚回来,以暴富的形式赚回来,可能失去更多。逃避是另一种面对现实,当然还得回来。”

你看,即使经历痛苦,精通哲学,如果把投资当成主业,把别的事业当成副业,为了弥补投资,事业反而冒进,也可能是做不好的。好在人生需要哲学,从自我探索中走了出来。

有个比较年长的大V,做投资,玩桥牌,几乎每篇文章都在做投资者教育,并写着玩才是主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