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美行业观察
为你解读医美行业观点、趋势、资讯、案例。合作VX:yimei0001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警惕!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湖北疾控提醒→ ·  21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一教师在校突发疾病离世,校方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美行业观察

低信息差时代,渠道医美能否顺势而为,逆天改命?

医美行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25-01-28 19:30

正文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


从医美行业发展起步阶段,渠道医美就开始渗透。在那个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且互联网并不发达的时代,顾客对于美容师的话深信不疑,在这种背景之下,渠道医美一路向上发展,并在2010年达到了巅峰。


但自从疫情结束之后,渠道医美的红利期似乎也正式结束了,行业发展的画像好像是从渠道医美、走向渠道和直客共建医美、最后走向了直客医美。关于 「渠道医美有没有未来」 的话题也常常被放到话题桌上讨论。


不过讨论本就是思想的碰撞,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想法。


渠道医美不久矣

为什么多数人持有这种观点?主要是长久以来事项的积累,让人们对渠道医美的第一印象就是 “坑人”


可能常见的一些例子就是,明明进入的是一家美甲店,最后出来做了个双眼皮;或者进入的是一家美发店,最后进行了医美针剂注射。


在1818黄金眼等平台上,相关的事情层出不穷,奇葩事情的存在一方面让人“捧腹”,另一方面也让人对“医美”的评价再度降低。



随着渠道医美升级,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不透明”依然其主旋律。对客户大肆进行品项的包装,做“幼态脸”、做“魔法”、做“轮廓调整”等等, 但其中具体涉及到的项目名称闭口不谈, 产品验真这一步更是直接省略,水货、假货或者以次充好的现象极为常见。


最让人诟病的,还是关于收入的提成,不少美容院/服务商家直接跟机构要到五五开。


为了高额返利,不少渠道机构进行夸大宣传,但这一套对于60后、70后或许还能生效, 但对于更加注重体验感和信息方便触达的新一代消费者来说,并不买单。


同时,相关的监管也愈发严格,早在2019年,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告监督管理处等多个部门举办医疗广告专题培训会时,就明确指出了「机构不能渠道合作」,不少渠道单一化的机构也开始转型。


渠道医美存在即合理

严格来说,正规的渠道医美做的是To B生意,通过为机构送客进行抽佣合作,因为手里的优质资源,渠道医美的成交率相当之高,而且客单价也超过正常水平,所以很多机构也将渠道医美作为拉新/提升业绩的一大项。


在他们看来,渠道医美和在电商平台做推广、在自媒体打造IP等行为都是相通的,属于“广告”。


以医疗交付效果为最终目的,以美学设计和良好的医生技术做铺垫,这无可厚非。而价格偏高,也是其中商业模式的问题,要允许“价格贵”存在,因为有价值进行匹配。



毫无疑问大部分渠道都赚到了钱。很多人不去直客机构找渠道也有自己的选择,因为渠道在是一种营销方式以外,还能够提供出更多的情绪价值服务,这显然是直客医院和公立三甲医院的短板。


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过程中,大家为情绪进行消费,是理所当然的,毕竟 “值不值”才是最终人们决定要不要消费的关键点。 所以渠道医美还是拥有着大把的未来。


大家都有着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在当下就断言说xx就必须立即消失。在最近医美行业观察发起的调研中,关于「新客的来源」一项,只有8%的机构经营者选择了渠道,更多的还是依靠老带新、直客以及互联网医美平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