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职场,世界上最蛋疼的事情大概就是周五晚上和妹子约好了看电影,但Boss搞突袭,告诉你下班后先别走,要开会。
一堆人挤在通风不畅的会议室里,大眼瞪小眼。Boss思路不清,员工只顾各抒己见。时间已过去了2个小时,会议的进度只推进了四分之一。
这种“尬会”很眼熟有木有?!
妹子微信问你怎么还没到,你说Boss要开会你也没办法。电影开场15分钟,你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于是被放鸽子的妹子回复了一个“微笑再见脸”,美好的周五夜game over。
尬会结束,已经是晚上九点四十分,你落寞地走在大街上,越想越不爽,发了条朋友圈:
上述的场景在职场里非常普遍,无效的工作沟通和低效的工作会议,堪称企业沟通环节里的两块“结石”。
有人说,“大会决定小事,小会决定大事,不开会决定关键事”就是这个理。沟通成了团队壮大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成本受损点。
重要的是,低效沟通对于个人和企业的损耗,往往是看不见的,所以很多职场人都忽视了它的重要性。
时间都耗费在沟通上了
哪有精力打磨工作?
对企业而言,内部员工不会沟通会使得公司整体运作效率低下,项目推进速度缓慢,产值下降。
对员工来说,低效沟通也会降低工作愉悦度、顺畅度,员工间的沟通摩擦率如果很高,甚至会影响公司的整体氛围,影响公司人才的去留。
前几年,我去广州一家比较有名的互联网公司面试。面试等候区的隔壁正好是设计部门,我听到产品经理和UI设计师在沟通。
在我等候面试的40分钟里,他们一共对话了5次,但全程基本是鸡同鸭讲。
产品经理的核心诉求点在于减少页面元素,但UI这边完全没听进去。UI这边反馈的建议是必要的页面元素不能删,不然品牌的调性立不住。
他们就这样搞来搞去,到最后演变成互相指责对方是傻X。
不会沟通会使得沟通成本变高,团队成员之间沟通成本过高,会引发一个灾难:投入沟通的时间成本远超投入产品研发的时间成本。
通俗点说,你的时间整天用来和产品经理撕逼,哪还有精力好好打磨工作内容?
有的办公室表面看上去热闹,工作一整天讨论活跃,但大量杂质充斥其间:无用信息、不相关信息、情绪化语言、发散型观点、主观性较强的即兴发挥……
每个人都自我感觉良好,都觉得自己在职场上奋勇拼搏,自己是电是光是美丽的神话,自己的idea和suggestion简直就是送给公司最好的礼物。
在这热闹的沟通中,到底有多少是有用的?又有多少能在日后转化为实际价值?
“我不知道你TM到底想干嘛?!”
抓住对方核心诉求
两个人沟通,一方是信息发出者,另一方是信息接收者。
如果你是信息发出者,请确保你发出的信息皆为有效信息。避免赘述,不要拐弯抹角。
假如我是一名活动策划的新人,想向老板申请一笔活动经费。
进老板办公室,我可能讲了半天讲不到点子上,因为很多新人并不善于向老板提要求,尤其是和钱有关的要求,他们在沟通这件事情上是怯弱的。
你扭捏了半天,其实就是想向老板要钱,那就要啊!
在这次沟通里,需求点是经费。那你只要解决两个问题就可以了:
其一,为什么活动需要这笔经费;
其二,为什么老板一定要给出这笔经费。
除此之外,皆无必要。
如果你是信息接收者,请确保你是在有效倾听。和你沟通的人形形色色,他们说出来的话也带有各自的情绪、立场。
你要做的,就是听明白他们到底想干吗。
比如女朋友对男朋友说:“整天就TM知道打王者荣耀,你和游戏去过一辈子吧!”女朋友当然不是恨游戏,她真正想要的就是男友的陪伴。
比如父母电话里问你在外面吃得好不好,最近忙不忙。他们的诉求也并非了解你的生活细节,他们真正的诉求在于,希望你有空能回家看看他们。
职场里的沟通也是如此。产品经理跟你BB了一大堆,你要能听懂他的核心诉求点是什么。
日常对话中,人们的核心诉求就藏在他们说的话里,并非直接显现,这就是日常沟通里的“潜语言”。
达纳·卡斯帕森是著名的沟通专家、冲突调节专家,她在《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一书里就提出:
沟通过程中,人们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往往不会浮现在字面上,是为“潜语言”。有效倾听就是在听对方的“潜语言”。从而明确对方的核心需求。
高效沟通正确姿势
开放心态
我做编剧这一行,时常会面临大大小小的剧本讨论会。所谓的剧本讨论会,就是我要把自己写的剧本或者故事大纲摆在台面上,聆听会议上各种人的意见。
其中会有来自投资人、制片人、导演、剪辑、策划、责编等各路人士的不同意见。
我不服气啊,凭什么我要听一些非专业人士的意见。
像有的投资人,就是土大款。有钱,但没审美。他们最爱说的话是:“我不是专业人士啊,但我讲两句......”
So,剧本讨论会上基本就是各种互怼。
后来公司里一前辈跟我说:“做编剧的,心态开放点。投资人有投资人的立场,制片人有制片人的立场。
你有和他们怼来怼去的时间,不如想下他们为什么这样说,你的需求点和他们的需求点是否能平衡一下?”
我才明白,在沟通中互怼是没有意义的,开放式心态是沟通的第一要义。不然两个人互不搭理,问题还要不要解决?
其次,情绪化是沟通的敌人。
我是花了很大的代价才明白,沟通的过程中,如果你把时间投入在情绪的宣泄上,那就意味着沟通的双方并没有把时间投入在“有效信息的交换”上。
时间有限,你花在这里,就不能花在那里。
双方一旦带着情绪沟通,那就意味着此次沟通正在走向“无效”。
很多人生来骄傲,听到不一样的意见就开始怼人。在交流中可能还会带有刺眼的字句、攻击性的语汇......
有的公司开会,甚至就是“甩锅大会”。员工互相推卸责任,热衷于追究谁对谁错。
“这个不是我的问题啊,这不是你负责的么?”
“这个我知道啊,但是你提前没跟我沟通好啊。”
“我当时说要那样做的,你们都说不行,现在又来怪我?”
拜托,优秀的员工从来不纠结于谁对谁错,他们永远都在寻找改进的方法。
保持开放,保持好奇,才能在沟通中走向胜利。
在沟通这件事情上,别像个宝宝,做个真正的大人吧!
你有哪些高效沟通小技能?
写下走心评论或今日职场感悟
明天你也能上领英日签
HR如何有技术地跳槽?
美世、韦莱韬悦、怡安翰威特、阿里巴巴、亚马逊、华为、联想、IBM正在热招。
扫码一键申请~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陆JJ。一位十八线编剧,一个做影视的小朋友,专注于自律与个人成长,情绪与情感经验的分享,欢迎有趣的人类去他家做客。微信公众号陆JJ(id:tiyan818)。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7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