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里,同事给你介绍了一个男友,二话不说,先加了微信。礼貌寒暄之后,对方约你吃饭。
第二天早上,对方变卦,回头听介绍人说:
对方说,翻了下你朋友圈,觉得追你好贵。
姑娘莫名其妙,回头翻翻自己朋友圈,没什么啊,也就是昨天刚吃了一顿西餐,前天逛了一次古镇,上个月去了一趟上海喝了个茶,三个月前去了趟韩国玩了个周末嘛。自挣自花,问心无愧,乐得逍遥。
这就叫很贵了?不可理喻,我还没晒今天刚买了个包呢。
另一姑娘也对曾我说,曾经勉强谈一次这样的恋爱,出去旅游,掏自己的钱住五星级酒店,回头被男友全家人数落奢侈,姑娘好委屈:我平时自己一个人出去也会这样啊,就是图个安全而已。
男生眼里大概透露出疑惑:都是小市民,住什么五星,经济实惠就好了呀。
我认为,三观里面的消费观是相当重要的,消费观不同将直接影响以后你们如何度过闲暇时间。
毕竟,谁也不想在大好的周末,为买十块钱一瓶的酱油,还是三十块一杯的咖啡吵个没完。
况且,中国男女的婚恋的确有了“阶层差异”。很多中国男人只想找个永远在周四穿紫色毛衣做炸酱面,边上班供房贷边生个大胖儿子,婆婆说话不要顶嘴的老婆,而中国女人对婚姻的认知已经到了,我们的结合能不能让我们再投资一次房产,买什么理财什么基金,以及什么时候我们去巴厘岛旅个游的阶段。
她们望着宋钟基对男友说:亲爱的,你最近胖了,腹肌有点松弛,要有危机感噢。我有钱有貌有智商,你把你的腹肌管好。
我也曾问过很多女生:你们真的介意,比和你收入低的男人谈恋爱吗?
得到的回答是:其实根本不介意。但问题在于,她们不介意男友收入低,但男人会介意她们收入高,然后批评她们的消费。
对此我的意见是,不同的世界最好say bye。女生千万别压抑自己,为了一份这样的爱情,假装勤俭持家。因为你没办法永远装下去,以后不管买什么都要偷偷摸摸拿回家,明明是大牌的包包,还非要跟男人说是假货1000块而已,他还会回你一句,什么?这么个东东要1000块?!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最要的是,这透露出你们价值观的不同。以后,当你想买房换车的时候,你没法跟他商量。因为他既不理解,也不尊重你想要过得更好的那种价值观。
就算你自己承担这些消费,却还要因为他的大男子主义作怪,而耽误你生活的进程。那个时候,你会绝望地想:我是不是再也配不上那些美好的东西了?你还会自我质疑:真的是我太虚荣了吗?
在这个社会,无可避免会涉及阶层的存在,想跨越阶层也并不难,这需要建立在强烈的认同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