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开智学堂
未来的创造者,从这里起步。开智学堂是一个学习社区,在这里你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学习编程和写作等21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忘川边的但丁  ·  今天的文章,请去我的君堡看 ·  14 小时前  
笛扬新闻  ·  今天10点,准时开抢! ·  3 天前  
李楠或kkk  ·  为什么你要搞 7 个 macmini ... ·  3 天前  
信息时报  ·  人人人人人......这些超市爆满!有街坊调 ... ·  4 天前  
信息时报  ·  人人人人人......这些超市爆满!有街坊调 ... ·  4 天前  
奔腾融媒 新闻天天看  ·  过年红包别随便抢!这些“春节福利”都是诈骗陷阱→ ·  5 天前  
奔腾融媒 新闻天天看  ·  过年红包别随便抢!这些“春节福利”都是诈骗陷阱→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开智学堂

陈虎平:城市演化与人生设计(上) | 开智大会主题演讲

开智学堂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9-13 22:04

正文

选择一座城,离开一座城;住进一座城,爱上一座城……我们创造了城市,城市也改变了我们。为了切身感受中国城市的巨大变迁,陈虎平离开书斋,用脚步追赶时间。出走半生,热情不减,单纯有力,犹如少年。

2017 年开智大会,陈虎平以自己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故事为例,探讨分享关于城市和人生的大问题:城市飞速发展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未来哪些城市更有发展潜力?青年们应在何处安居,去哪里乐业?

如果你也有这些疑问,就一起来看看他亲身实践得出的答案吧。

游荡精神世界 V.S. 具身认知世界

各位开智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能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我过去三五年来在研究城市和产业演化方面的一些想法。

在过去的人生中,我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读书。我在武汉读了大学,然后来到北京工作,之后又去香港读了博士。所以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我应该可以说得上是一名学者,而且是研究哲学的学者。由于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精神世界里面游荡,所以对人类世界的一些事已经不太了解。当时,我对武汉、香港和北京这三个城市有一些看法和想法,但都不是很深入。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 2012 年,当时我发现中国的工业和经济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而我在课堂上,和这些东西之间始终有着一层隔膜。因为我喜欢读书,所以为了跨越这层隔膜我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但是读得越多,越发现读书得到的资料总不如亲身感受来得真实和准确,所以那年我就决定走出书斋,重返人间世界去深入认识一下。这在认知科学里面叫具身认知,什么是具身认知?就是我要深入到一线,去现场。

于是我 2012 首先去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长三角,尤其是上海。上海我已经去过很多次了,但更多是在城区,所以那一次我非常细致地到了市区周边、乡镇的各种企业里面去看。看完之后我发现,上海是中国工业和商业经济最发达的地方,现在是,将来也还会是。上海及其周边一代,绝对会超越纽约、东京,发展成人类有史以来最繁盛的工商业中心。看完长三角后,我又去了珠三角,因为这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中心之一。这一年的出行对我的触动很大。

我最终彻底离开北京是在 2015 年,那一年我去了重庆。我七八年前去过一次重庆,那时的重庆还都是非常低矮的房子,然后持有这种观念的我 2015 年去看的时候完全被它巨大的变化震撼到了。没有去过重庆你很难想象,虽然它是山城,但是高楼大厦、摩天大楼等等建设,仅次于上海,到处都是非常立体化的交通。

因为在北京的时候我一直住在五道口附近,每天的生活很重复,而且北京的城市建设其实远远不及南方这样一些城市。所以看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中国居然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所以我就在重庆待了大半年,跑遍了那里几乎所有的区,看了很多工厂,后来又去了成都。在具身认知城市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正从传统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开始向内陆转移。

市井变迁:产业驱动的城市演化

我们中国有五个大的城市群,70 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发展的主要是深圳、广州;后来 90 年代开发浦东,那时上海、长三角发展起来了;然后 2001 年北京申奥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北京的建设,也带动了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京津冀这片原本叫环渤海,但是其他地方并未按预期发展,所以最终得名京津冀,当然,现在又加上了雄安,所以将来就会变成京津雄。08、09 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发展中心就开始转移到了长江中游,主要以武汉、长沙、四川、重庆,成都这些地方为主。这五大城市群,是国家级的,是我们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而我在这五个地方都生活过了。

大家知道一般人观察城市,要么是研究理论,研究宏观数据,要么就是听一些大 V 在那里讲「京楼永流传,内环永远涨」(此处内环是指上海内环)。这么说的人很多,所以年轻的朋友听了之后,就会想:我一定要在北上深待一辈子,这里才是展现智慧、展现能力的地方,如果想要证明自己,就一定要待在北上深。但其实中国将来不会只有北上深。你可以站在 60 后、70 后这一代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们那时的深圳、上海和北京其实也不怎么样,所以他们中间优秀的同学其实都去了美国。当然现在那些去美国的人都傻眼了,因为他们即便把美国的房子卖了,也买不起北上深的房子。同样,将来的武汉、成都、重庆,或者其他新一线的房子,也可能会涨得很高。所以你有很大的机会,去切入到中国未来新的发展里面,如果你抓住这个机会,就可以让你的生命走出一条更开阔的道路。

所以说,要突破自身的界限,就是突破你自己的认知,突破主流媒体给你的信息,你需要自己去探索,而这个探索需要热情。你要用热情开拓新的层次,这个热情会创立一个新的空间,他属于你,也属于跟你一样去拼搏,去蛮干的人。我们有的时候需要一点蛮干的精神,不要那么太理性、太计划了,那样有时候反而会让你锁定在某一个很狭小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脑力,但是其实你的脑力可以在一个更大的空间,更新的前沿去释放。

我刚才提到中国有五大城市群,这五大城市群是国家级的,是我们中国将来资金、人才最密集的位置。如果你不在这些地方也不用着急,因为还有一些区域性的城市,如郑州、青岛和福州都会有很大发展。当然,也有一些地区性的城市,如太原、石家庄,虽然感觉对不起这些地方的同学,但是我希望他们可以向更好的地方聚焦。

中国用五、六十年时间,会彻底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在过去三十年中我们主要是在沿海产生了四个一线城市,即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而将来,我们还会在武汉、成都和重庆再产生一两个一线城市,以及如蓝色标识的 1.5 线城市。在这样一些城市待着都会很好,这些城市的房价将来都会超越美国、日本、欧洲主要城市的房价。

城市的发展,是因为有产业在驱动。不是因为地理资源,因为地理资源不会永葆这个城市发展的后劲,也不是各种各样的工业资源。比如像华北地区如河北、山西和陕西,这些地方以前有很多煤炭,所以过去七八年都活的很好,但是现在中国从重工业向高科技转型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就不那么理想了。这样的环境决定了城市如果要发展,产业是主要驱动力。而人类的产业发展,其实上千年来,也就经历了五、六个阶段而已.

农业阶段大家都很熟悉,而这个阶段下的手工业,如铁具、农具的制造,只会聚焦在一个非常小的城区。如中国的很多老街,像上海南京路,武汉汉正街这样的步行街,就是对这座城市农业时代的一种尊重、纪念和感怀。后来在十八世纪,英国进入了工业革命,带动了整个人类产业的大变化。而中国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地方纷纷搞起了轻工业,像温州的纺织、服装,海宁的皮革等。轻工业时代比农业时代好一些,因为农业时代是广泛分布在所有可以种地的地方,是非常平均分布的,而轻工业是在相对集中的城镇。

后来就到了德国和美国超越英国的重工业时代。那时,汽车、电器、电力、内燃机、化工、制药等等产业都发展了起来,此时承载这些产业的就不能是小城市,因为小城市支撑不了这个,它需要密集的资金和人才,所以只能是大中型城市。在中国,你会发现重工业发展好的地方有这么几个,比如长三角地区,从纺织、服装到化工、化纤,石油化工和汽车制造都很强,虽然没有很大的品牌,但是这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很强,老百姓非常富有。而珠三角这方面也发展得不错。京津冀除北京外,包括河北、华北、山西、内蒙等地主要的作用是给长三角和珠三角提供煤炭,所以这些地方在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发展良好的时候,也会发展得很好,但是当遇到这些产业增量慢慢减少时,这些城市就会遇到一些困难。

而这个时代之后,我们又开始了重工业升级,就是逐步代替国外品牌,比如国产品牌汽车代替国外品牌汽车等。等重工业升级完成之后,就又出现了新的产业,即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因为中国是一个追赶型的工业化国家,所以在 2000 年左右,在中关村就开始出现了互联网,而在南方的深圳,如华为、中信也开始做各种通信相关的业务。这实际上也奠定了我们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的优势。而在这个过程中又冒起了一个新的城市——杭州,大家都知道杭州出了一个阿里巴巴。于是中国形成了新的互联网三城市,也就是北京、深圳、杭州。现在,我们马上又要进入到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的这样一个智能时代,而且可能只有在中国才能把这个时代的东西推向人类文明的高峰。

推动这种进程的,不可能是美国。因为以前搞重工业的时候,中心在美国东部的纽约、波士顿、底特律和芝加哥等城市,但后来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信息通信、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时候,中心已经不在美国东部了,而是移到了西部洛杉矶、硅谷这样一些地方。大家都知道,在那段时间里,给硅谷做芯片的城市,比如深圳、上海和北京这些地方,都发展得不错。而现在要建设这类工厂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厂没有去深圳,没有去上海,而是去了合肥、武汉、重庆和成都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实际上也就将来会发展的地方,同时也是将来人才密集的地方。所以为什么中国会带领整个人类的工业和产业进入到智能时代?因为只有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特别大,资金投入特别多的地方才可以完成这样的转变,美国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像这样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一层一层叠加上去,这就是演化。从农业、手工业,慢慢变成了轻工业,在轻工业时代里,机械本身是定制的,而后来当机械本身也被机器生产,这就是重工业。重工业其中有一部分涉及到精密控制,这个时候为了适应重工业的需要,精密科学发展了起来,而那个精密控制的电子回路,就慢慢演变成了通信,最后,通信从机器之间的交流,慢慢演化成了人的交流,这就有了互联网。

这样一层一层叠加上去,你会发现实际上转变就是从掌握最基本的人类必需的物质,如纺织、服装、皮革这样一些东西,到能量、石油、化工,再到信息和互联网,而且这样的演化还会继续发展下去。很多人认为过去中国已经发展了 30 多年,觉得以后不会发展了,可是我们过去只是一个追赶型的经济体,才到达了美国 1950 年代的那个状态,我们后面还有很多年可以发展。

比如这幅图,每一个圈都要比之前的一个圈要大的多,因为后面圈需要的投资和人才都要比前面多很多,这是演化的基本特点。你看外面的圈是一条虚线,虚线意味着未来可以继续扩大,这个空间的边界由谁来确定呢,当然是由现场在座年轻人来确定。

更多精彩演讲内容,敬请期待明天发布的
《城市演化与人生设计(下)》

  想参加开智大会吗?点击阅读原文,预约下一届开智大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