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定位于地产资讯、地产投融并购合作;财经股市政策解读、是影响力最大、用户最多的地产自媒,已开通百万股票群, 也请您关注投资融资俱乐部公众号:tzrz888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高房价是否透支了外来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九成人认为房价不会跌,这就是最大的国情。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9-12 22:2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问答,转载过来跟粉丝们分享。作者猫叔。


北京的高房价

是否透支了外来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

问:最近一直为租房苦恼,感觉北京的房价实在是太高,题主为了离公司近一些住在城里,十几平小次卧2300一个月,感觉压力太大。题主只是个普通码农,去年小硕毕业,到手一万出头。这月工资交三月房租再还信用卡所剩无几。

总感觉每月血汗钱都交给北京这帮大爷大妈心中就是不甘心,虽然也改变不了什么。一直想租的便宜点的,但是便宜的就是太远,而且现在但凡IT公司聚集的地方,都有无孔不入的中介、二房东。他们像层层的蛀虫一样,吸光这个国家最有创造力、最年轻人的每一分钱。题主现在不知道怎样调节心情,看了知乎好多答案,觉得自己还算不错的(也知道有些矫情了),在北京大部分人就这么憋憋屈屈活一辈子吗? 第一次问问题,求高人指点。

答: 惊讶于万赞的抱怨吐槽,所以怒答一发。

答案是:绝对没有。

创造力是年轻人自我奋斗的内在动力,生活品质得益于奋斗后的成果,这两样东西,跟高房价没有一毛钱关系。


首先,北京房价一直是高的。但这不影响年轻人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因为在北京,你可以有更好的机会,见识到更牛逼的人和风景。


曾经有位湖南青年来北漂,他也对自己北漂生活诸多抱怨——


「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炕上,连呼吸都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不过在公园和故宫的宫址我看到了北国的早春,在坚冰还盖着北海的时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北京的树木引起了我无穷的欣赏。」

「我不因此而丧气,我仍然参加哲学研究会和新闻学研究会,想藉此能听大学里的课程。」


这位青年叫毛泽东,租房虽然降低了他的居住品质,但是也不妨碍他后来成为一代伟人。


我们不是不可以抱怨高房价,但把破坏外来年轻人创造力的莫须有罪名安在房价身上就不对了—— 恰恰是因为外来年轻人的涌入,让北京的房价更高,北京的经济也更活跃。


北京本地人老龄化严重,是外来的年轻人补充了北京充沛的劳动力,建设着大北京。



从2017年春运迁徙图来看,依然有河北、河南、山东、安徽、辽宁的老乡们源源不断的流入北京——高房价,高房租也没有把他们吓跑。



至于说创造力,2016年全国有131家“独角兽”企业,其中北京达到65家——这也足够说明,北京市场有充足的资源、资本满足创业公司的孵化。



接下来我要说的情况,应该就会得罪一大部分人了。


你们以为,拿着星巴克咖啡的高级国贸白领,中关村高薪码农就必须要租的起大房子,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必须应该买得起学区房吗?


凭什么。


俗话说,搞导弹的,比不上卖茶叶蛋的。 薪资水平跟工作的技术含量压根就没啥关系。跟薪资挂钩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那些领域。


80年代,你搞个小本生意就能赚钱;

90年代,你买个股票放着就能发财,

00年初,你认识马云马化腾,搞互联网现在也成大佬了。

10年,你要是能及早买房,也实现财富翻番了。

可惜大部分人都是随大流,怎么能看得这么长远。 所以,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始终是少数, 这部分人怎么能被高房价打到呢?这部分人的特质就是:永远保持热情,永远努力奋斗。

君不见,北漂五年的雷军,一年搬一次家,刘强中关村卖碟,傅盛住地下室、挤公交。



就连乔帮主,也是混了十多年混出了人样。


时代已经变了。前有卖煎饼的大妈月入三万,后有卖烧饼的大叔8年攒下7套房。



反而抱怨房租贵,买不起房的白领才是底层人民啊。


「其实现在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你去看一看,真正的社会底层已经不是几十年前,我们社会偏见当中看到的那些人,什么扫地的啊,什么临时工啊,什么收破烂儿的,要知道在北京收破烂儿这个专业,月收入达到两万已经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事情,这个社会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我们已经发现活在社会底层的,往往是在那些5A级写字楼里面,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盒饭的」

——罗振宇



这还不算啥,我认识一个北京土著,工作10多年了一直住在父母的老房子里,一个月领着3000块钱的月薪——房价够的着的时候没打算买,房价够不着了也就不想了。

反而跑盘看楼的时候,跟不少链家小哥聊天——发现不少中介小哥这两年借着房价的大行情都已经赚了不少钱,在燕郊、天津、高碑店买房了啊。 虽然链家小哥学历比不上清华北大的,可人家也是凭本事吃饭的,靠自身努力买到房子的。

前两天不是有个《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被刷屏了吗。 可事实有三分之一的京籍租房住

如果你还不清楚现在的形式,管你是外地人还是北京土著,北京一样要淘汰你。


所以题主, 不要问高房价是不是破坏了你的创造力,降低了你的居住品质。 你要问问自己, 你都硕士了,为啥还那么天真,觉得北京房子要为你准备。

对楼主的建议是:


1选择强二线城市房子投资。强二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对中国GDP的拉动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除了杭州、武汉、成都、郑州、重庆,绝大多数的房价已经到了高位。未来两年房价下行,试着能不能把握住低点完成投资。

2未来一定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多渠道发展人脉。除了挣工资,要学会利用资源和人脉赚钱。年轻人最大的特点不就是赚钱的机会多,工资翻倍比中年人容易么。

3如果没积蓄,那就要有金融意识,理财意识。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当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慢慢做复利投资。短期不能赚大钱,长期来看,一定能抵御你的失业、健康风险。

4善意的提醒,未来房租一定还会涨,房价也一样。


九成人认为房价不会跌,这才是最大的国情



每逢暴涨尾期,房价上涨还是下跌,总会引发无数争论。

其实,在一个投机性泛滥的市场里,衡量楼市冷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指标,那就是市场情绪。 换句话说,有多少人相信房价会跌,又有多少人相信房价会涨,这是判断行情再简单不过的指标。

央行每季度都会公布一份城镇储户调查报告,其中涉及居民对于下一季度的房价预期,我们梳理了过去两年的房价预测数据,来告诉你,为何在中国房价上涨容易下跌难。



1



不久前,央行发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调查问卷。根据该调查,仅有9.6%的居民认为房价会下跌,而在今年年初时,这一数字还是10.6%,更早的2015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是17.6%。



短短两年时间,相信房价会下跌的居民比例,从17.6%降低到9.6%,降幅接近一半。 其实,即便在楼市哀鸿遍野的2015年初,相信房价会持续下跌的也只有17.6%,也不到两成。如今又进一步收缩,看空的人真正成了市场上的少数派。


要知道,这其间,还有层出不穷的楼市调控手段出台。2016年10月十多个城市同时出台限购限贷等措施,随后又逐步升级为限购限贷限价的组合拳,2017年,接近40个城市又出台了新购住房2-10年禁卖的新政策,再加上银行变相提高贷款利率……楼市政策真可谓“史上最严”。


然而这一系列层层升级的政策,并未逆转市场的预期。相反,有意思的是,每逢新政策出台,都会引发一场彻夜的抢房大战。 限购政策出台之前的网签热、离婚热,都是这种情景的真实写照。


这恐怕就是最真实的市场情绪,也是再现实不过的国情。


要知道,这还是一向被诟病在真实性上存疑的官方数据,如果放在门户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里调查,看涨与看跌的比例恐怕会更加悬殊。



2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往近了说,这两年从一二线到三四线的普涨,让几乎所有居民都接受了房价持续上涨的现实。 要知道,就在一两年前,各地都还在忙着去库存,几乎所有城市都松绑了限购、放松了首付、宽松了贷款,甚至还有地方发文发财政补贴呼吁农民工来接盘。


没想到的是,一转眼间沧海桑田,库存突然变得紧张,限购又集体回到了公众视野,卖不掉的房子突然成了抢手房,而且价格越高抢的越激烈。在部分一二线城市,一度还出现恐慌式抢房,业主坐地起价,一夜反价十万甚至几十万的比比皆是,业主彼此之间互相竞价,不断抬高房价的上限,唯恐即将到手的财富被别人抢走一样。


往远了说,从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房子就成了经济中弥足重要的一部分,成了经济发展难以割舍的重要支柱,成了地方政府爱不释手的土地财政来源,也成了让所有国民都犹如吃了鸦片般兴奋的财富增值来源。



另一方面,房地产具有金融属性。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有一到两成的自有资金,套取大量的银行贷款,来完成击鼓传花的杠杆游戏,放大的杠杆让房企赚的盆满钵满,也让风险转移到了整个金融体系。对于居民来说,用两到三成的首付贷款买房,这就无形之中让居民加了杠杆,随着房价不断暴涨,杠杆也在不断膨胀,风险也在不断郁积。


正是在这种利益与金融风险的双重捆绑下,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而政府也不得不在背后为其提供刚性担保。既担心房价过度暴涨,又担心房价下跌,所有的政策都在这两极之间摇摆。


2008年房价大跌之下,四万亿横空出世,接着就有了2009年的大涨;2014年楼市低迷时,去库存席卷而来,接着就就有了2016年以来的大暴涨。


大多数人也正是看到这种无形之中存在的刚性担保,才敢于在房地产市场里不断放大杠杆。如果冒险的代价不过是政府来收拾残局,那么冒一下险又有什么问题?



3



刚性担保不是个新名词,与此对应的概念叫做“刚性泡沫”。刚性泡沫有马太效应,担保越来越多,国民的预期就越来越高,以至于到了最后,无论是调控还是表态,都不再有人信。


与此同时,所有购房者都形成了“能涨不能跌”的信念。房价一旦出现局部调整,拉横幅、砸盘、退房就会成为时代变调三部曲,这在2008年、2011年和2014年的楼市里都不是新鲜事。


一边是“一二线城市永远涨”的强预期,一边是“房价能涨不能跌”的信念,绑架与自我绑架,将房价推得越来越高。

转自: 房屋屋(ID: its-home );作者:凯风

管理员微信号fdctz88,加我微信的朋友请务必说明 来意、身份,通过好友后请发名片给我,说明来意 本人是职业投资者,在投资机构,主做上市公司并购定增、股权投资和一二线城市地产项目投资、融资, 不闲聊不闲聊、 有事情直接说、直接说 互相理解 。  QQ:838355301

文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838355301删除或支付稿费。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