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宇宙解码
宇宙起源,黑洞,虫洞,多维空间,相对论,量子力学,地外文明,迷失古迹,不解之谜,科技前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为何一到过年,很多家庭就吵架? ·  2 天前  
科普中国  ·  返程必看!这些物品不能带上火车→ ·  2 天前  
科普中国  ·  听过不一定见过,大象竟然也要修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宇宙解码

一立方厘米10亿吨, 一勺重量堪比珠峰!

宇宙解码  · 公众号  · 科学  · 2024-09-30 20:4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子星的形成过程、物理特性以及对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子星是宇宙中的“密度之王”,其形成源于恒星核聚变的反过程——核裂变。其内部大量中子被压缩在极小空间中,形成极高密度和硬度。中子星具有极强的旋转动能,通过表面不断碰撞摩擦释放旋转能,发出规律的光和电磁波,就像宇宙中的“灯塔”。中子星的发现和研究对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宇宙物质极端状态的思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子星的形成和物理特性

中子星是恒星核聚变的反过程——核裂变形成的,其内部大量中子被压缩在极小空间中,形成极高密度和硬度。它们拥有极强的旋转动能,通过表面不断碰撞摩擦释放能量,发出规律的光和电磁波。

关键观点2: 中子星的研究历史

中子星的发现和研究是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天文学进步之一。科学家通过观测和测量,陆续发现了许多不同类型和特征的中子星,对它们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观点3: 中子星的影响

中子星的发现和研究在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让我们了解到恒星演化的复杂性,并看到了宇宙物质演化到极端状态的情况。同时,中子星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线索,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探索宇宙。


正文

中子星,这个宇宙中的“密度之王”,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从恒星的坍缩到中子星的诞生,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物理奥秘?

不仅仅是令人惊叹的高温和超强的旋转动能,它们的存在甚至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想知道中子星如何成为宇宙探测的“灯塔”?

恒星的演化源于核聚变,而中子星的形成则源于核聚变的反过程——核裂变。当一颗质量超过太阳8倍的恒星耗尽核心燃料后,由于自身引力无法限制,会迅速坍缩,直至所有质量被挤压到原子核层面。

形成的这颗中子星,质量虽然比太阳小得多,但是体积却只有后者的几公里长,密度之大简直难以想象。

之所以说中子星密度大,是因为它几乎由纯中子组成,而中子相比电子以及质子,无疑要“胖”很多。

在中子星内部,大量的中子被硬生生压缩在一个体积极小的空间当中,形成密度极高、硬度极大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中子星会被称为“密度之王”的原因。

但中子星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此,恒星形成的过程也为它们赋予了一种极强的旋转动能。由于坍缩的核心要和原恒星保持角动量守恒,所以中子星会拥有极其高速的自转状态。

根据科学家的测算,中子星1秒的自转周期可以达到几百次甚至上千次。

我们都知道,能量守恒在物理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定律,而这些高速运动的机械设备往往会因摩擦损耗而失去很多能量。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在中子星身上,它们通过自身表面不断碰撞摩擦来释放旋转能,从而发出规律的光和电磁波。

中子星表面温度之所以能够达到1000亿至10000亿开尔文,主要得益于这些高能射线的释放。实际上中子星就像是宇宙当中的“灯塔”,以极其规律和强大的射线发射出去。而我们能够接收到这些射线,正是因为它们像地球上的灯塔一样在发出求助信号。

有了这些规律性的射线作为线索,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子星,甚至有可能从中找到宇宙演化的规律。

就像约瑟夫·泰勒和拉塞尔·赫尔斯在1974年做出的发现一样,如果没有那颗中子星规律发出射线,他们很难确认它们是由两个天体一起产生的。

当时他们还以为自己找到了一颗规律异常的脉冲星,直到长时间的观测和测量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两颗紧密相连、一起旋转产生规律性射线的中子星。

更加令人兴奋的是,通过测量科学家发现,这两颗中子星之间还存在着轨道衰减,它们正在以每年7.75小时的速度逐渐向彼此靠拢。

虽然这个数据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天文学家来说却意味着巨大的变革。从牛顿时代开始,人类就一直试图找到证明万有引力存在的证据,在经历了近300年时间之后,终于在约瑟夫·泰勒和拉塞尔·赫尔斯手中得到了证明。

如果没有那颗中子星作为实验物体,也许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会被推翻。

中子星发现始于1967年。当时一位名叫贝尔纳尔·海斯的科学家正在进行日常工作,接收到来自宇宙深处一个规律性极强的电波。最初海斯还以为是仪器出现了问题,后来多次测量证实这不是来自人为干扰。

经过数月时间的观测和测量之后,人类终于发现了第一颗中子星的存在,并且从它身上找到了脉冲规律来源。这个发现对海斯来说意义重大,在此之前他已经发表过多篇关于天体探测方面的论文,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但是海斯最擅长的还是宇宙射电方面的研究,在这个领域他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提名。如果不是因为意外接收到那颗来自中子星的电波,海斯可能永远无法证明自己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可以说海斯是中子星研究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虽然他并不是第一个发现中子星存在的科学家,但是他凭借过人的耐心和观测技术,将这项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