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得意满的时候,北伏公司(Northvolt)联合创始人彼得·卡尔松(Peter Carlsson)曾经开玩笑说:“如果这家作为欧洲电池行业希望的公司陷入困境,将会发生什么?”
彼得·卡尔松或许从未真正意料到,现实要比玩笑中的“困境”糟糕得多。
2024年11月22日,欧洲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北伏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这家总部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公司发表声明称,将根据《美国破产法》寻求重组。
这一条款规定的重组程序,在一定时期内限制了债权人的追索权,有利于申请破产公司的财务重启。包括无印良品(美国)、通用汽车、哥伦比亚航空等知名公司都曾借此实现重组。
北伏提交的文件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公司只剩约3000万美元现金,负债58.4亿美元。在此之前,北伏与股东、客户、债权人已经谈判数月。
短短几个月,北伏从欧洲最有希望的本土汽车电池明星企业,变为一家企图通过重组艰难求生的公司。
▲Northvolt首席执行官彼得·卡尔松
狂奔的“巨人”:全欧的希望
2016年10月,彼得·卡尔松与保罗·切瑞蒂(Paolo Cerruti)在瑞典创立北伏,宣布将专注于电动汽车的锂电池技术,并在生产过程中“优先采用可再生电力”。两人曾在特斯拉汽车公司从事供应链和运营规划工作。
北伏很快成为欧洲资本和政客关注的焦点,引领了一波持续多年的汽车电池投资热潮。彼时的欧洲电动汽车正徘徊于十字路口,市场已被特斯拉和中国车企瓜分,上游的电池产业也被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等东亚企业垄断。
北伏的横空出世,让欧洲人开始期盼建立本土汽车电池产业链,从而摆脱对东亚,尤其是中国公司的依赖。北伏甚至曾在官网发布一篇题为《欧洲电池利益相关者团结起来!》的文章,称“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和伙伴关系”。
这种期待和充满故事的包装,也让北伏被很多人称为“欧洲宁德时代”,持续获得了大量的融资和政策扶持,工厂尚未建成就收获了巨额订单,以及大企业的背书。
自成立以来,这家创业公司先后完成了14轮融资,总融资额达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7.38亿元),投资机构多达62家。
2019年6月,大众集团宣布投资10亿美元,收购了北伏20%的股权,并获得一个董事会席位。在得到这笔融资后,北伏开始建设第一家汽车电池制造工厂Northvolt Ett,选址位于北极圈以南约200公里的小城谢莱夫特奥(Skellefte)。
这家工厂规划总投资超过40亿美元,计划2024年实现首期目标产能16亿瓦时,每年可为3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北伏官网的宣传数字显示,这座工厂最终的产能将达到60亿瓦时。
持续不断的高额投资,让北伏在短时间内成为欧洲最值得期待的科技公司之一。其投资者名单内,还包括高盛、黑石、西门子、宝马集团和Folksam(瑞典最大的保险公司)等大型机构。
除了股权融资,北伏也在过去多年里,通过贷款、债券等方式,筹集了大量资金。2019年5月,北伏获得了欧洲投资银行提供的35亿瑞典克朗(约合3.2亿美元)贷款。2020年7月,在欧盟 InnovFin计划(一项帮助创新型公司融资的计划)的支持下,北伏得到欧洲投资银行的3.5亿欧元贷款,以建设Northvolt Ett工厂。同月,又从商业银行、养老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获得16亿美元贷款。
2024年1月,北伏对外宣布,已获得总额为50亿美元的债务融资,提供贷款的机构包括欧洲投资银行、北欧投资银行等23家商业银行。这是欧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绿色贷款(金融机构向符合环境友好标准的项目或企业提供的贷款)。根据协议,在这笔融资中,贷款银行对北伏无追索权,本金和利息偿还只能依靠项目所产生的收益。
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也吸引了包括大众、宝马、雷诺、沃尔沃、北极星和斯堪尼亚等欧洲车企的大量订单,累计总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中,仅大众一家就签了140亿美元。
“刚开始看到的一切都很积极,卡尔松和他的团队在不断测试首批电池,计划建设电池组装线。这个阶段看起来真的很好。”卡车制造商斯堪尼亚电池生产负责人托尼·佩尔松表示。
▲2024年3月25日,德国Lohe-Rickelshof,前排左起:德国副总理兼经济与气候保护部部长罗伯特·哈贝克、Northvolt首席执行官彼得·卡尔松、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瑞典驻德国大使Veronika Wand-Danielsson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州长Daniel Guenther体验传统体育项目“Bosseln”,庆祝Northvolt新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破土动工 图/视觉中国
假象破碎:“没有正确认识中国”
然而,进入2024年以来,这种“巨人”狂奔的假象很快就破碎了。
2024年6月,大客户宝马集团取消了一笔价值20亿欧元的订单——因为无法按时交付电池芯,其质量也“尚未达到预期”。这笔订单源于2020年签订的长期电池供应合同。
超级订单正逐步化为幻影。北伏开始重新审视其商业模式,调整战略,希望通过瘦身自救:9月,北伏宣布裁员20%左右,涉及1600名员工;暂停Northvolt Ett工厂的阴极材料(电池的基本组件之一)生产;并中止了在瑞典扩建工厂的计划。
“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强硬行动,以保障北伏的运营基础,从而提高财务的稳定性,并增强绩效。尽管充满挑战,但毫无疑问,全球向电气化转型以及包括北伏在内的电池制造商的长期前景强劲。”时任北伏首席执行官的彼得·卡尔松对外界表示。
然而,他的公司显然没有那么强劲。两个多月后,这个“北欧巨人”还是倒塌了,只留下一地碎片。由于未能筹集到新的资金,北伏最终进入破产程序。彼得·卡尔松也从公司辞职。
资金枯竭,可以说是这家公司塑造汽车电池“北欧神话”失败的直接原因。虽然北伏是欧洲融资能力最强的创业公司之一,但汽车电池制造也是高资金投入的行业,“烧钱”能力同样强悍。
持续收获巨额融资后,彼得·卡尔松与保罗·切瑞蒂野心勃勃,加速了扩张的步伐,在第一座工厂建设期间,又相继宣布在德国、加拿大和波兰等地建设5座“超级工厂”。在尚未盈利且自身技术和管理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如此大范围新建工厂,扩大产能,分散了资金和资源,也大大增加了成本,导致资金链紧绷,最终不得不中断项目。尚未扎牢脚跟就试图多元化发展多个非核心项目,这种战略失策,也进一步加速了北伏走向失败。
2023年,北伏总资产为84.91亿美元,其中,不动产、厂房和设备资产达52.07亿美元,库存价值4.5亿美元;负债也从上年的40.44亿美元增至63.47亿美元。
与此同时,高昂的运营成本也一步步把北伏拖向深渊。据统计,北伏在欧美的建厂成本几乎是宁德时代或比亚迪在中国的两倍。北伏因为谢莱夫特奥有水电站、“能使用可再生电力”而选择在这个北极圈附近的小城建第一座工厂,此举虽然赢得环保人士的支持,但也大大增加了建设和运营的成本。“他们预测电池价格将持续保持高位,而没有像中国同行一样,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一名本地观察家写道。而不断累积的贷款,也将北伏的财务成本越推越高。
另一方面,北伏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一直缓慢。谢莱夫特奥是一座只有7万人的小城,配套的生活设施相对滞后,且地处北极圈附近,有类似极昼、极夜现象,容易让外来人有时间混乱之感,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相关调查报告显示,Northvolt Ett工厂多数生产工作由一百多名来自中国和韩国的外包工人完成,本土工人缺乏经验。
尽管Northvolt Ett工厂在2021年10月就已经建成投产,但直至申请破产前,最高产能也不过1亿瓦时,距离承诺的16亿瓦时遥不可及。效率低,产能跟不上,加上行业竞争激烈,北伏盈利困难,财务状况迅速恶化。2023年,北伏净亏损达11.68亿美元,相比2022年的2.85亿美元大幅提升。
欧洲企业观察家迈克尔·巴纳德(Michael Barnard)认为,北伏对行业的未来也是失算的,尤其是低估了中国的同行。彼得·卡尔松和保罗·切瑞蒂当时认为,汽车电池会越来越紧缺,因为全球产能跟不上需求的增长。但在过去几年,中国汽车电池的产能飞速扩张,其规模是两人此前预测的5倍。这种偏差直接影响了北伏的战略。迈克尔称,“在正确认识中国之前,他们将继续失败。”
重组求生:未竟之梦犹在?
最近几个月,北伏管理层一直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包括试图说服现有投资人追加投资,以期自救。但宏观经济波动,电动汽车市场的需求增长放缓,北伏不再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彼得·卡尔松和保罗·切瑞蒂已经很难再筹集到资金。
第二大股东高盛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与众多投资者一样,对这一结果感到失望。”这家投资集团在过去5年中,参与了北伏多轮融资,累计投资8.96亿美元,持有19.2%的股份。
此前,不甘心的高盛曾组织北伏股东、客户和债权人谈判,并牵头了一个投资者团体,试图筹资拯救北伏。包括以获得短期过桥融资的方式,改善北伏的财务现状,以及通过长期融资来调整公司的商业计划。高盛的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
“尽管我们作为少数股东做出了巨大努力,试图让北伏的各个股东达成一致,但并未找到全面的解决方案。”高盛在一封致投资者的信函中称。
曾经积极的投资人开始变得保守,甚至选择退却。据路透社报道,大众集团已大幅减持北伏股份。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高盛也计划在2024年年底前将手中股份减记为零。前十大股东之一的瑞典养老基金AMF也在近期表示,正在定期评估和调整其所持未上市股份的价值,但没有直接点名北伏。
无奈之下,北伏只能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而在一年前,高管和投资人还在讨论IPO上市计划。
彼得·卡尔松曾在2024年11月表示,在亚洲的潜在合作是解决公司危机的讨论范围之一。
据《每日新闻》报道,北伏曾与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中国电池制造商谈判,讨论合作的可能性。不过,据《彭博商业周刊》报道,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潘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家公司曾有过关于合作的讨论,但那是在意识到北伏出现危机之前,宁德时代没有计划投资如今濒临破产的北伏。“如果Northvolt早一两年联系我们,事情就会容易得多。”
瑞典商业银行(Handelsbanken)分析师Hampus Engellau认为,申请破产将给北伏一些短期的喘息空间。然而,“他们还没有找到投资者,也没有筹集到重组业务所需的资金。”
北伏大股东之一、投资集团Vargas表示,破产将使这家公司能够应对财务挑战,并保持其在生产高性能电池方面的竞争优势。
12月初,德国政府宣布接管北伏6亿欧元(约合6.29亿美元)的债务。此前,为支持北伏在德国建设电池厂,德国开发银行(KfW)向该公司提供了一笔可转换债券。随着北伏申请破产保护,德国政府决定承担这笔债务,并在2024年12月偿还相关资金。
对于深陷困境的北伏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