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在国内兴起仅30余年并不断发展的新兴学科,环境法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环境法学不仅涉及法理学、民商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多个法学学科的理论知识,更涉及环境伦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知识。这一特点决定了环境法学教材内容繁杂、体系宏大。为了尽量能适应相对而言课时明显不足的本科教学,各种环境法教材也只能无奈选择偏重理论。对于环境法初学者而言,上述客观现状决定了这门课程学习的难度。此外,环境法相关法律法规常处于不断更新、修改完善之中,这也给环境法教材的编写者和使用者额外增加了难度。
自200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本科生独立开设2学分的环境法必修课以来,随着讲授经验和思考的积累,我越来越感到,如果无法结合案例讲授知识点,难以引起法学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触发法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如果无法将厚厚的教材浓缩提炼成足够薄的小册子,难以帮助学生从浩如烟海的环境法学知识和法律知识中找到快速入门的“通行证”;如果无法博采众长各门派环境法教材的精华,难以为学生们提供最新近、最完整、最权威的解读集锦。所以,从2011年以来,我就尝试自己编写教学材料,并以第一堂课提供时间跨度为整个学期的完整、详细的教学大纲、进度计划、各章参考书目、参考法条目录,每次课前课后提供各章的课件、必读和补充法条、延伸阅读素材,甚至相关视频,以供学生预习与复习之用,这种自行编辑每学期更新的逐章汇编和提供的小举措,其最原始的目的在于节省学生们购买多本教材的财资,并避免重复检索下载的不必要重复劳动。可喜的是,这一极其耗费一位面临职称晋升科研发表压力的年轻教员的时间精力的教学实践的“土办法”尽然受到了人大本科生的普遍欢迎。
作为一个持续而未间断给本科生讲授环境法课的年轻“老同志”,经常以各种方式接到新入职的各校年轻博士们有关本科生环境法课教学的各种咨询、提问和求助。回想当年,自己何尝不是未经充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训练,就被推上了讲台,却不知作为环境法博士的我们绝大多数无奈仅接受了环境法学术研究的训练,甚至研究内容在专业知识的宽度方面尚无法满足本科教学的需求。不得不承认国内高校这一现当前普遍存在的教师选拔和职业前训练的现状,客观上加大了环境法教师讲授环境法课程的难度。
然而,随着国家、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随着环境法成为法学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各大高校法学院纷纷开设了环境法课程。2013年,一种突发奇想于我脑海中慢慢巩固,似乎在环境法教学、学习与现有教材之间需要一种类似桥梁的新型教学工具,她应当将厚的教材变薄,应当方便新教师快速入道,方便本科生快速入门。此外,近年来,随着环境行政执法法治化的加强,随着环境侵权诉讼、环境刑事诉讼、环境行政诉讼以及环境公益诉讼的不断发展,那些未曾系统学习过环境法却成为当前主力的环境执法人员和环境司法实践人士也急需一本能够使其迅速入门、并全面了解环境法的基础性的“敲门砖”似的新型教材。经与法律出版社谢清平编辑沟通,我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初步的肯定与鼓励,后我鼓足勇气,利用各种机会与相识的长期从事一线本科教学的在法学各学科近年来成绩夺目的十几位中青年同行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在法律出版社经由市场调研和专业分析后,由该社相关领导拍板决策,最终确定了本书的写作计划和该系列新型教材的编辑工程。
鉴于此,为了满足社会不同主体学习环境法的需求,我拿出多年积累、逐年更新完善的“箱底之货”,提供作为讨论和批判的靶子,组织本书编写组对环境法总论及分论中基础理论、重点知识进行提取、精炼,结合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国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并由我设计了教材体系和写作体例,编写组逐章讨论确定了教学目标和知识要点,并精挑辅助教学的相关案例或事例。
无论教学人员还是学习人员,我们都希望这本书能确保使用者得以快速了解、识记、掌握并理解应用相关的环境法律知识和环境法学基础理论。本书将适用者定位于所有环境法入门者,包括首次接受环境法系统教学或学习的法学本科生、环境科学相关专业本科生、法律硕士生、律师、法官、检察官、公安环境案件侦办人员、备考人员(如司法考试备考人员、统一硕士生考试备考人员、环境法硕士与环境法博士备考人员),以及初登环境法讲台的各位急需尽快进入角色并通过提高教学效率以为研究写作最大程度节省时间精力的青年才俊们。
本书以知识点为核心,每一章节均围绕知识点细化教学目标,列举推荐参考资料、相关法条、案例或事例、延伸阅读推荐篇目,使不同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与阅读、学习,构成本书体例的各类具体“元素” 设置的基本考虑如下:
教学目标,即对本章主要内容进行简介,并以“了解”、“识记”、“理解”、“应用”四级对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及需要掌握的深浅、难易程度进行说明。
推荐参考资料,即各章节编写所主要参考的教材书籍,也是学习各章节推荐各位读者分别对应精读的教材与素材。
知识点,即将传统教材理论内容进行拆分重构,以知识要点的形式进行列举。知识点文字精简,部分配以图表辅助理解,力求准确新近、简单易懂、易于掌握。本书以四类星级对知识点进行标记,对应教学目标中的四级难易程度:“☆”为“了解”,“★”为“识记”,“★★”为“理解”,“★★★”为“应用”。
相关法条,分为“必读法条”与“延伸法条”。本书中提及的法律法规均使用简称,未作特别说明即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本书中直接称《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则称《侵权责任法》。“必读法条”列举与各节知识点直接相关的重要法条,让读者无需再通过别的途径搜索或查找法条,这一类型的法条绝大多数在已详细列于本书各章节,这也表明这些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入门性法条。“延伸法条”则列举了与各节知识点相关的其他国内外重要法条,供读者自行进一步检索学习作参考,出于初学者检索的便利,个别境外法条也列举了条款的中译本。
案例或事例,每节中均有1-2个案例或事例,以加深读者对本节知识点的具体化了解,并为教学环节提供最起码的实证范例。每个案例后均结合所在章节的知识点,设有1-2个问题,并附有简要评论与知识要点概括,以与各章节前面所列的知识点有所链接,使读者能自行检验对本章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延伸阅读,即与本节知识点相关的推荐深化理解或扩大知识的阅读文献。对本节知识点有兴趣进行深入学习、研究的读者,可以根据延伸阅读的提示,查找相关文献,进行学习研究,以期为备考研究生等提供知识深化途径的提示。
另外,本书附录一为近年司法考试环境法真题汇总表。本书编写人员对近年来的司考真题进行了解析,列明每道真题涉及的本书中解析的知识点及所涉主要环境法律条款,也相应地在各章的相关知识点后标记司考的年份与题号,使司考真题与本书知识点相互链接,方便本科生等司法考试备考人员查阅。附录二为教学大纲参考,本人根据近5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别以2学分和3学分为例,为不同课时、学分设计了环境法课程每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编排,以期能为新入职的广大同事提供了教学大纲的推荐方案。
本书由本人担任主编,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曹炜博士任副主编,各章的编写者依次为:第一章曹炜;第二章竺效;第三章梁晓敏;第四章竺效;第五章丁霖;第六章蒙禹诺;第七章丁霖;第八章王盛航;第九章曹炜。附录由曹炜、梁晓敏整理。参与本书资料整理工作与校对工作的还有冯如楠。全书由竺效、曹炜统稿。
本书在现有教材、法条、案例、文献基础上进行了整合汇编,特别感谢从事环境法教学研究的所有学者,尤其是本书中所援引大作的各位著者、编者,以及本书中所列延伸阅读资料的全体作者。
这本书力求成为填补本科生教学市场需求的新型教辅用书,旨在满足不同主体对环境法学习的基本需求。本书的编写不仅需要对环境法基础理论和知识的精准把握,还需要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的高度结合,由于学识和能力有限、编写任务和时间紧迫,本书还有很多不足,敬祈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竺效
2016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