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年糕妈妈
浙江大学医学硕士,几百万妈妈关注,宝宝的吃喝拉撒、生长发育、智力启蒙、性格培养,这里全都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个妈妈六个娃  ·  有远见的父母,都会把小学和初中当作一个整体来规划 ·  6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在家学数学,选择洋葱还是天天练?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年糕妈妈

当个好妈妈其实很简单,忙点就好了

年糕妈妈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6-05 07:57

正文


1

母亲节那天,我和孩子们参加了某卫视的一档亲子节目。

节目组采访了9个来自全省各地的妈妈,聊聊孩子眼中的妈妈以及妈妈心中的孩子。

节目组采访我的女儿们:“在你们眼里,妈妈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我很好奇,女儿们会如何回答。

她们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只是三个字:“不唠叨。”

当我听到这个答案时,有点小开心。

长久以来,中国的妈妈们一直容易犯一个错:唠叨。

当女儿们认为我不唠叨时,说明我自身已经成功地改掉了这个“千年陋习”。

我不想成为一个只会一天到晚追着孩子问“你想吃什么?衣服够暖和了吗?头发洗干净了吗?”的妈妈,而想成为一个能和孩子精神世界对话的妈妈。



2

2015年暑假,10岁的大女儿乐乐参加了一个为期一周的舟山海洋夏令营。

一周很快就过去了,乐乐回来了。她兴奋地向我们展示她亲手做的大虾标本和沙滩上捡来的漂亮贝壳,叽叽喳喳地说着夏令营的种种趣事。

忽然,乐乐问我:“妈妈,我不在家,你不想我吗?”

我说:“当然想咯!”

乐乐说:“那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呢?”

我说:“你希望我打电话吗?”

乐乐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其实还是不打电话好。”

我问为什么。

她说:“我们宿舍里,一共4个小朋友。除了我以外,其他3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每天都会打电话来查岗,有的甚至一天打3个以上。总是问她们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穿得够不够多?她们都很羡慕我,说我妈妈最好了,不唠叨,不烦人。”

我搂着她说:“这是你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独自远行,妈妈希望给你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让你真正‘小鬼当家’。


3

孩子不喜欢唠叨的爸爸妈妈,孩子喜欢的是可以和他们谈心聊天的爸爸妈妈。

但中国的父母,往往喜欢在生活上唠叨孩子,却在精神上忽略孩子。

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聊得很嗨了?是那种放下手机、全神贯注地和孩子聊得很嗨哦。

或许,很多父母以为,周末陪伴孩子,无非是带孩子逛逛商场、看看电影、吃吃美食,然后自我安慰,今天我陪了孩子一天。

这是增进亲子感情的有效陪伴吗?其实,不是的。

我们能否慢下脚步,和孩子们天南地北地聊会儿天?倾听孩子们在想什么?在期待什么?在烦恼什么?或者,和孩子们说说自己在忙什么。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都可以聊。

不要担心孩子听不懂,孩子其实很乐意了解父母的看法和想法。

这样的聊天,不是孩子讨厌的单向唠叨,而是孩子喜欢的双向沟通。



4

为何中国父母,特别是中国的妈妈们特别爱唠叨?

原因至少有这两个方面:一是妈妈们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各种不放心,似乎只有千叮咛、万嘱咐,孩子才不会出状况;二是妈妈们没有自身的成长规划,妈妈的人生,似乎只是为孩子而活。

关于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一直相信,只要父母愿意放手,孩子一定可以比我们想象中做得更好。

女儿们还在读幼儿园时,我就开始渐渐放手,让她们学会自己洗澡、洗头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所以,当大女儿10岁去参加夏令营时,我一点都不担心她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然不会打电话去唠叨这些生活上的琐事了。

关于妈妈们自身的成长,我一直相信,最好的成长,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

节目组问我:“成为母亲后,孩子带给你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我回答:“是成长。孩子终将长成父母的样子,我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首先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因此,成为母亲后的12年里,我一直在成长。”

我一直保持阅读的习惯,每年阅读不少于30本书。

我也一直保持写作的习惯。2016年,写了50多万字。

2017年1月,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

当妈妈们“忙”着自身成长时,一定会自觉地改掉“唠叨”的习惯了。

因为,哪有这个“闲”工夫去做“唠叨”这件没有意义的事呢?



5

妈妈们,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了。

孩子爱的,永远不是只会唠叨的妈妈,而是那个关注自身成长、关注孩子精神世界的妈妈。

因此,从今天起,试着去改变吧。


关于作者:  

吕瑜洁,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

2017年1月,出版了亲子教育畅销书《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写给女儿们的50封信》。在关注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的同时,和孩子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