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了演艺圈一打大咖、几番跳票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终于来了。
但才上映两天,已经有这样的声音——
众所周知,《一步之遥》当年上映前口碑不佳,但越往后,这片的价值越发清晰。
明天恰好是电影上映两周年,Sir今天就邀请
好基友
@罗罔极
拔刀,让我们再一次回望《一步之遥》。
是不是,我们欠姜文一个道歉?
文 /罗罔极
毒舌电影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刚刚在北美上映。
姜文
又要回归银幕了——
下面我要说的这部姜文电影,可能用很大篇幅,也无法全部理清。
所以我尽量,废话少说——
《一步之遥》
明天
(12月18日)
是《一步之遥》上映两周年。
对于它两年前公映时的争议,我简单带大家回忆一下。
该片耗资三亿,被很多人寄以厚望。
姜文甚至放话,要干掉同年《变形金刚4》的票房纪录。
结果,票房口碑双扑街。
王思聪微博怒撕姜大爷,用语之污,不忍复制。
豆瓣评分仅
6.2
,创下姜文执导电影历史最低。
好于25%喜剧片,23%爱情片
我必须在这坦诚地说,
两年前第一次看完本片,我就打了满分
。
那时,我尚不能准确说出它到底哪儿好。
但,好作品从来抵得住时间的冲刷。
是的,昨天我刷完了第五遍,现在我敢放言——
《一步之遥》是近十五年里,最伟大的华语片之一。
在姜文导演的所有电影里,可能仅次于《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鬼子来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当然不是空话。
首先,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致敬了很多大师。
在开头,引用了莎士比亚的“To be or not to be”后,姜文还同时致敬了两位大师。
武七的话痨开场白,模仿昆汀。
说句题外话——
我不懂国内观众为什么能接受《低俗小说》,而无法接受《一步之遥》。
或许打分的,不是同一波人?
《低俗小说》
马走日的形象,以及开场分镜头、整体氛围,模仿科波拉的《教父》。
而实际上,
这是一个反讽
。
马走日和教父柯里昂,是男人中的两种极端。
柯里昂老谋深算,动动手指杀一个人,而后可以面无动容。
他是最成熟的男人。
而马走日,看不惯一个人,会先企图花钱买通。
买通不成,便冲动行凶。
如果马走日,真的想杀王天王,那他可以事先谋划,这并不难。
但,他却选择在众目睽睽下,挥拳上台“殴打”对方。
为解一时之气,宁愿坐牢宁愿被枪毙。
理由很简单,仅为了死去的完颜英的颜面。
傻不傻?
枪毙我,
我不冤枉
可是完颜
不应该受辱骂
傻。
莫说“教父”。
其实马走日的行事风格,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更“幼稚”。
表面上伪装成教父,而实际上,在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完颜英时,却腼腆,不敢说出“我爱你”。
完颜英死后,马走日被诬陷成杀人犯。
在生死之际,面对心爱的武六,马走日依然腼腆,不直接求助,而是硬撑着装逼。
叫我想起十来岁时,曾经吃辣椒狂灌水,却还嘴硬说是被咸到了。
马走日,骨子里其实只是一个,
伪装成大人的老男孩
。
不只是马走日,《一步之遥》里的三个正面主角,马走日、完颜英、武六,他们脑子全是一根筋。
完颜英身为“花国总统”,全世界的高富帅都拜服于她。
但她却认死理,无论如何也要嫁给“肯为她打架”的匹夫马走日。
我八岁那年过生日吃长寿面
我就悄悄儿地许了个愿
要是哪天有个男的为了我和别人打起来
我就嫁给他
马走日不娶,她就拔枪同归于尽。
在电影开头,在外人眼中,完颜英是女王,是万男拜服的花国总统。
事实上,她的内心,仍是个八岁的小女孩而已。
我就是想要有一个
我喜欢的人真心待我
傻不傻?
是不是感到似曾相识?
像谁?
紫霞仙子。
多年以后,我们看《大话西游》为什么感动?
因为幼稚,因为奋不顾身。
你看他们单凭一颗赤子心,与牛魔王与观音与命运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这些,我们做不到。
因为做不到,所以才感动。
为什么我们做不到?
因为我们长大了,
理性渐渐盖过纯粹的情感了
。
就像武六的妈,饱读诗书与男人后,就变成了冷酷的“成熟者”。
真心喜欢?
那不就是荷尔蒙一分钟的荡漾吗?
李安说过,
周星驰拍的,都是小孩子的东西
。
那么《一步之遥》,我给它的定义,就是一部“
成人童话
”。
它的主题有两个:
讽刺自命成熟者、讽刺自命成熟的社会。
是的,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
我…
还是个孩子
很多人说,看不懂《一步之遥》。
其实很简单,你只要从
一个小孩子的视角看
三位正面主角,我觉得你至少就能看明白一半。
孩子不分老少
不信?
电影到最后一幕,武六营救马走日。
监狱门口,有一个站岗的士兵。
将士兵打晕后,武六对着空气放了两枪。
因此,引来追兵,逃跑失败。
为了一个龙套士兵将来不被误会,她宁愿增加几百倍和马走日逃跑的风险。
你见过这样“
幼稚
”的爱情主角吗?
生活在快餐化的、可以便捷约炮的现代社会,某些纯粹纯真的东西,我们真的已经很难感知到了。
比如,武六和马走日逃亡时,武六的妈在后面追杀,喊道——
你怎么不跟我学点儿好
昨天晚上,是不是去找马走日了?
武六说:
我是去找他了,
可是我没睡他
因为我爱他!
这样的感情,扪心自问,
你信吗?
如果你信,请重看一遍电影。
如果你不信,也请不要再说《一步之遥》是姜文玩儿脱了的一场意淫自嗨。
因为有人信。
我相信,周韵之于姜文,就像赵涛之于贾樟柯,小野洋子之于约翰·列侬
如果要对比,《一步之遥》的确很像《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神秘、英俊、出手阔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表面看上去,他宛如一颗无瑕的明星。
而重见黛西时,盖茨比手忙脚乱,就像是一个小孩子。
我伪装出的所有成熟与成功,都来源于对你最纯真质朴的爱
只可惜,黛西是一个成年人。
最后,把爱情幻想成童话的盖茨比被黛西所习惯于存在的、属于成人的理性社会,无情杀死。
这是一场丘比特误入人间的、拍给成年人看的残酷童话。
马走日也一样。
马走日是怎么死的?
其实早在电影开头,竞选“花国总统”时,姜文就已经表达得很明白了。
他用一段黑白片,致敬了大师卓别林,同时奠定了本片的风格基调——
批判现实主义的荒诞戏剧。
马走日和象飞田,裹在泡沫中,浮夸地登上舞台。
然后,泡沫被撑破,疯狂的表演开始,伴随着必将到来的悲剧收尾。
了解经济学的人会知道,“泡沫”的引申义,是指表面上繁荣兴旺,而内里空洞无实,只是在膨胀而已。
你可以联想到《大独裁者》中,卓别林饰演的希特勒,野心膨胀成气球,从而穷兵黩武,终致山河破碎。
《大独裁者》
也可以联想到如今的中国电影,由无数烂片充斥出的、所
谓灿烂辉煌
的市场
。
与此类似的看法,李安和吴宇森都曾说过。
《一步之遥》表面上是部民国题材电影。
但实际上,它一直都在假借历史,讽刺假大空的、诛心吃人的社会。
青卢和白狐,为了争夺花国总统,费尽心思编排出百老汇级别的精彩表演。
我有一个文青朋友,当年她和我说,只看这段歌舞,就已经值回电影票价了。
然而结果却是,完颜英的几句几乎毫无意义的“裸捐”演讲,刺激到了所有在场观众的荷尔蒙。
三个人联合抖几个包袱,轻轻松松掠夺了全部荣耀。
这到底是哪儿出了毛病?
重看一遍你就会明白,姜文对他所看不惯的,那些虚浮的人事物,批判得是多么刻骨。
艺术家倒下了,伴随着阿谀逢迎的敛财者与吃瓜群众的嘲笑。
我当然会联想到《小时代》。
只不过《小时代》对虚浮社会的批判,不太明显。
不明显到,我压根没看出来。
反倒觉得,它是在迎接并歌颂这么一个世界。
真正的大师,其实不会过度刻意地,去迎合群众的口味。
比如鲁迅,描写了很多黑暗,在民国时代饱受争议。
但多年以后,他的文字点燃了每一个读者。
再比如卓别林。
当主流人士还在歌颂“自由美国”时,他却扮演流浪汉,骑在象征“和平与繁荣”的纪念碑上,为许多根本无法为电影付费的公民发声。
《城市之光》
一味迎合当下群众口味,而不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的,往往都是假借艺术名义,在泡沫中吹气的无良商人。
比如某某某,比如王天王。
为了赢得掌声、获取名利,不惜胡言乱语煽动观众,群诛被冤枉的马走日、完颜英。
枪毙他也是观众的呼声!
你总不能让观众也闭嘴吧?
观众说该死,就一定该死吗?
在电影里,马走日至少有两次机会,可以脱身保命。
一次逃脱的机会,
他自己放弃了,正如
前文说的,为了完颜英的名誉。
另一次在大帅府,他把救命的机会,让给了真正犯了错的象飞田和武七。
之前说了,这里面的三个正面主角,象征的是纯真的赤子之心。
而其他的所有人(包括看戏的观众、漠然的过客),象征的都是压迫纯真的、自命成熟的、诛心吃人的社会。
被救之后,武七恩将仇报,理由非常简单——
讨厌!
您纠正我干什么呀?!
您讨厌就讨厌在这儿,
您这时候纠正我干什么呀?
是啊,讨厌的姜文,这个时候您还想纠正些什么?
马走日被审判时,无数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跟随舆论导向,理直气壮地高举义旗,誓要将其诛杀。
这时,马走日喊出了那句英文——
Today is history!
翻译成中文,即:今天是历史性的时刻。
这句话,源自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纳粹屠杀犹太人之前的一段演讲。
这段演讲过后,很多本应善良的德国人,仿佛理所当然地变成麻木不仁的屠杀者。
在纳粹的本能意识里,枪毙这个犹太人,已经成为最正确正义的一种选择。
所以现在,你知道杀死马走日的是谁了吗?
《一步之遥》的结局,极不符合普通国产片中惯用的套路。
从头到尾,死掉的只有马走日、完颜英,以及半死不活的武六。
其余的人,看客依旧是看客,军阀依旧是军阀,伪艺术家依旧是伪艺术家。
他们依旧挥舞着武器,只不过有的武器是枪,有的武器是目光,有的武器是镜头。
这是因为,电影中的那些问题,很可能时至今日仍在上演。
姜文的这部电影,不止一次致敬卓别林。
而卓别林,正是“批判现实主义”的超级大师。
《一步之遥》《大独裁者》
当年卓别林,由于讽刺并批判某些社会现象,被美国的右翼分子监视、打压。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民众终于被政客煽动,很多人认为卓别林是“恶魔”,其作品是“垃圾”,最终将其驱逐出境。
但多年过去,经过重新审视,现今有哪个美国人,敢否认卓别林伟大的艺术成就?
在这世上,总有些人、有些作品,会走在时代的前沿。
我认为,《一步之遥》就是这么一部作品。
第一次看时,不明觉厉、保持敬畏。
等到再看数遍,每一次都有新鲜感,都能够发现新的东西。
如果说,90年代最冤的电影是《大话西游》。
那么,我认为——
最近两年,我们很多观众,真的欠姜文一个道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