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原因:我那么多缺点,我总做不好,我没资格拥有这些东西。
在很多家庭里,会有这么一类孩子:当小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或者做一些违背父母意愿的小事时,父母会大声呵斥,大吼大叫,严厉指责,从牙牙学语开始,稍微不想吃饭不睡觉就被大声呵斥,考试没考好,会被大声批评教育甚至不给饭吃,做错事情会被父母严厉责备等。
我们会发现,这些孩子从小就心灵脆弱,在之后的日子经历点波折,就会感觉天塌下来了,因为没有人支持他们。
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不能犯错的价值观,不能犯错不准捣乱。一旦出现错误失败了,他们的心就开始乱了,为什么?还是那句话,因为没有人支持他们。
只会迎来冷眼嘲笑与指责。
于是,这些人在之后的人生轨迹里,就开始迈向——避免失败这条路。
长期被灌输不能犯错意识,久而久之,从小到大,这类人就丧失探索环境的天性和勇气,一想到某种挑战,心就会被惶恐包围,他们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对自己充满着怀疑,幼年的评判与不接纳不支持造成小孩心里的羞耻与胆小恐惧,这种心理特征恰也是被动型人格所持有的。
在父母长期有意无意的表达自己太多不满意,指出太多缺点的情况下,小孩子避免失败的背后心里是:我到底有没有资格拥有这些东西,我如此不好,我这么多缺点。
被父母条条框框塑造下来的被动者孩子,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一定是以父母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
父母往往以自己一套教育孩子的完美标准或理想标准让小孩按照其步骤走,忽略了孩子天性里头的需求,于是小孩主动型人格渐渐丧失,从主动需求渐渐转向被动需求,配合与满足身边事物的标准与要求,达不到这个要求,父母又会启用某种苛刻的评价模式,来否决他们的想法,于是孩子再次扔掉自己的需求,最终彻底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了满足外界上,以及不让外界标准失望的关注上。
外界标准满足了,也就避免了失败。外界标准就是他们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按价值观行事的。(人与人相处的本质其实就是价值的等量互换,添加老师微信:paoxuewang1008,教你如何更好的建立高价值的展示面,一举成为女生眼中的魅力男人。)
也就是说,自我探索与追求的那部分自我功能在被动者身上已经完全丧失,他们甚至从未体验会过自我探索,成功冒险所带来的成就感。
在恋爱上,这类人往往容易听从父母的意见,比如妈宝男、妈宝女,他们大部分往往不知道什么样的伴侣才是自己的终身伴侣,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子的,纵使有的人找到一个很喜欢的人,由于长期受到父母“思想碾压”的思维方式,最终会听从于父母。
所以这类人在感情的道路上往往过的很不幸福。或者说,他们不配拥有幸福。
这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