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阅读
豆瓣阅读专注于高质量的数字内容,提供小说、美食、旅行、科幻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和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对谈梁宁:结婚,找能给你兜底的人 ·  2 天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从卖气球的人牵一个心愿 ·  4 天前  
十点读书  ·  69.9/2件!自带bra的保暖背心,含天然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阅读

他写的书从来不畅销,说的话很少有人能听懂,却成为了 20 世纪最有名的人 | 留言赠书

豆瓣阅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12-03 21:01

正文

今天我们的主角是全世界最聪明的男人。

No, not Sheldon.


是这个骑着自行车的潇洒「少年」。


物理学有这样一种特点,即使你并不能轻松理解其中的纷繁复杂、 奥妙无穷,但记住与之相关的名人轶事和看起来门槛很高的公式、名词却很容易,然后就可以「假装懂得」。



于是爱因斯坦经常出现在我们中小学时期的作文中,感谢他帮我们凑够 800 字。不过这也很正常,你看,已经成为中国科幻文学扛鼎之作的《三体》,不拿爱因斯坦说事儿,都没法开头。第一部里大 boss 叶文洁的外祖父,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学者,他声称自己在 1922 年爱因斯坦访问上海时与他结缘,并在其亲自教诲下走上了物理学之路。


然而事实真相是:

他与爱因斯坦只有过一次短得不能再短的交流。那是 1922 年 11 月 13 日上午,他陪爱因斯坦到南京路散步,同行的好像还有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大公报》经理曹谷冰等人,经过一个路基维修点,爱因斯坦在一名砸石子的小工身旁停下,默默看着这个在寒风中衣衫破烂、手脸污黑的男孩子,问他:他一天挣多少钱?问过小工后,他回答:五分。这就是他与改变世界的科学大师唯一的一次交流,没有物理学,没有相对论,只有冰冷的现实。


调侃归调侃,其实我们都明白,任何一部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中,爱因斯坦及其理论的影子都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已经不能想象一个没有爱因斯坦的世界。物理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也许会被其他人总结发现;但广义相对论,也许永远不会浮出水面。 更何况,天体物理、宇宙学、热力学统计、固体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物理学的所有领域几乎都被爱因斯坦玩了个遍。一个没有出现过爱因斯坦的世界,就像《三体》中被智子封锁了的地球,物理学家们窥见宇宙深处的秘密不知将是何年,地球文明的科学技术取得突破不知会在何时。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

最烦这些明明可以靠脸偏要靠才华的人了

再伟大的肉体也会消亡。1955 年 4 月,爱因斯坦去世。负责检查和解剖他尸体的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他私自从爱因斯坦的尸体上取走了那颗聪慧的大脑。大脑先被他藏在自己的公寓,然后被切成 240 片后放在便携式冰柜里。还曾经在 FBI 的暗中保护下,被放在汽车后座上,从新泽西州到加利福尼亚州,横穿了整个美国。最终,保管 40 多年后,托马斯·哈维将爱因斯坦的大脑交出。现在,爱因斯坦的大脑被分成几部分,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地方。



经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在重量和整体的解剖结构上与常人无异,但是在个别脑区中却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最突出的差别位于顶叶( parietal lobe,如下图高亮部分所示 )。爱因斯坦的大脑在这个区域比对照组要大 15%,并且很可能含有更高密度的神经胶质细胞(glial cell),而顶叶一般被认为与视觉加工、空间认知和数学能力息息相关。


参见:http://daily.zhihu.com/story/856952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ietal_lobe


也许,伟大的头脑不需要任何已成定律的指引,爱因斯坦的大脑就是造物主遗留于人间的恶作剧。人类借它偷窥一下宇宙运行的真理,而且还隔着一重又一重的云山雾罩。真理稍一显现,便随即隐去。接下来的一百年、二百年,甚至不知多少世代,人类集体仰望,殚精竭虑去思考、去验证,去心悦诚服地膜拜,去心平气和地接受:是的,同是生而为人,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我就是做不到。



然而,聪明如爱因斯坦,却能心平气和地看待 身为人类的局限、 个体之间的差异,重视「存在」本身,不对我们这些凡人加以鄙视:



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人们能体会到作为人类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在这样的时刻,人们会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小星球的一点上,惊讶地凝视着寒冷而深邃动人的无尽宇宙,一切都不可预测。生命和死亡汇聚到一起,那里没有演化,也没有命运,只有存在。


每个人都必须有机会发展其可能有的天赋。只有这样,个人才能得到本应属于他的满足感;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最大限度地繁荣。因为一切真正伟大和激动人心的东西都是由可以自由劳动的个人创造的。只有在生存安全的需求下,限制才被认为是合理的。…… 我们不仅应该容忍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差异,而且我们还确实应该欢迎这些差异,把它们看成是对我们存在的丰富。




可是,尽管爱因斯坦对于人类科学发展做出了如此伟大的贡献,《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仍不满足,认为爱因斯坦对「某些方面」的热情,导致他的天赋没有完全被开发。



如果所有的问题都靠一个人的大脑来解答,这个世界也未免太无趣。再说,爱因斯坦如果像「谢耳朵」一样生活情趣全无、吹毛求疵全有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探究伦理、道德、灵性和生存本质的睿智言论留世。


对,你发现了,我通篇文章压根儿没提什么是相对论和引力波,怕说错。而且, 知道你也看不懂相对论,所以我们换个方式一起了解爱因斯坦。


- 评论赠电子书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