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PPSO  ·  OpenAI 和 Grok 都在卷的 ... ·  昨天  
小众软件  ·  吵架包赢:利用 DeepSeek 在 11 ... ·  2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22]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最失败的暑假教育:舍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只需两个月,孩子的心彻底玩野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08-11 07:00

正文


作者 | 枳为橙

来源 | 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


不久前和朋友聚餐时,听她说起了最近的烦心事:

放暑假后,她的儿子小帆就以放松心情为由,带着手机和平板去了爷爷奶奶家。


起初她也觉得,平时孩子学习挺辛苦,适当放松一下也不是坏事,便打算让孩子尽兴玩一段时间。


可当她工作之余,前去父母家看望时却发现,老人因为疼爱孙子,几乎包办了孩子生活中的一切事务。


换下来的脏衣服扔在一边,爷爷奶奶立马就洗了;肚子饿了喊一声,爷爷奶奶就把饭送到嘴边;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爷爷奶奶也从不干涉。


而一直沉迷在游戏世界的儿子,到了饭点也不愿停下半分,还要求她帮忙把饭送到面前来。


短短两周时间,被娇惯的孩子已经攒了不少坏习惯,像是变了个人。


面对她的劝导,儿子脸上满是不耐烦的神情,还催促着让她早点走。


想着多陪陪老人,当天她就留在父母家住了一晚,可那天直到凌晨,儿子都抱着手机不肯放下,为此母子俩大吵一架。


第二天她想叫儿子一起回家,可儿子却表示,上学期成绩太差,深受打击,觉得上学没意思,想过些日子就出去打工。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享受安逸是人的本能,但教育最怕的就是贪玩的欲望不断放大,从此人只懂得享受安逸。


暑假期间,最危险的莫过于:一味地纵容孩子贪图享乐,久而久之,让孩子迷失了前行的路。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呼吁:
“父母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优秀的孩子,都是管出来的。”

为人父母,一定要谨记:该管的时候别松懈,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未来才会拥有数不尽的福。



习惯培养的苦:
所有优秀背后,
都离不开厚积薄发的自律

《清华学爸教子经》中写到: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所谓“自制力”,指的就是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着明确规划,学习的时候能保持专注,日常生活中做事有条不紊。


不管是大人还是正在成长阶段的孩子,自律的意识一旦形成,接下来走的都是上坡路。


今年高考期间,四川成都某高中门口,一位学霸的父亲表示,自家孩子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常常能考到前几名。


而他的孩子也早早为自己定下了目标,高考打算“冲进”人大。


谈及教育经验,这位父亲笑着说,其实一直以来,大人能给予孩子的帮助少之又少,毕竟自己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


唯一注重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


高考出分后,湖北襄阳的学霸李慕凡因取得680分的优异成绩,一度得到了极高的关注。


老师和校长谈及对她的印象,都坦言称,李慕凡平时学习就很自律,能考取这样的高分,令人惊喜但不意外。


在众人眼中,李慕凡从小就是一个爱学习、勤动脑的孩子,平时爱好十分广泛,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她还特别喜欢阅读,也时常练习书法,还坚持跑步。


学习压力大时,她就会去打打羽毛球,在运动中挥洒汗水,释放压力,尽力调节情绪和状态。


关于成就孩子的关键,李慕凡的妈妈分享到:
“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习就会变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高考已经结束,暑假已然开始,但李慕凡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刚考完试她就迫不及待地买了十几本书,打算在这个假期用来丰富自己。


常听身边的孩子抱怨:向上走的路太过辛苦,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就避免不了吃苦。


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日子,总让孩子们觉得苦不堪言,但一旦熬过去,就能看到新的风景。


人若是在年少时欠下了好习惯的账,迟早有一天,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去偿还。


俞敏洪说得很对:
“一个人的优秀,并不是因为你考上北大就优秀了,也不是因为你考上哈佛就优秀了,也不会因为你长相显得更好看而优秀。


真正优秀的特质,来自于内心想要变得更加优秀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和对生命追求的火热激情。”

时间是检验结果的唯一标准,自律是推动自身向前的最好力量。


请告诉孩子,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假期的安逸,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和生活; 更不要为了偷一时的懒,给往后的路上留下深坑。

每个出色的孩子身后,都站着用心托举、及时为其指路的父母。

这世间所有优秀背后,都离不开厚积薄发、苦行僧般的自律。


暑假期间,真正尽心尽责的父母,都懂得教孩子养成这3个习惯:


(1)坚持阅读,开阔视野:

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的习惯,首先不必局限于书籍的种类,尤其是在假期,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感兴趣的书,科普、小说、历史都可以。


阅读的过程,就是为生活添砖加瓦的过程,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和学习。


父母也可以在闲暇时间,多陪伴孩子一起读书,交流心得,记录阅读感受,共同积累知识,让家里充满书香气。


(2)经常运动,增强体质:

人只有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才能更好地迎接人生的诸多可能。


暑假期间,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运动计划,比如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跑步、跳绳、打球等皆可。


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多接触大自然,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尽量不要长期闷在家里。


(3)规律作息,珍惜时间:

督促孩子,每天早睡早起,避免假期结束后,难以进入日常学习状态。


睡前不要接触刺激大脑的东西,比如电子产品等,可以在睡前一小时将手机放在远一点的地方。


规律的作息,良好的睡眠,是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


永远不要忘了:生活里没有那么多从天而降的幸运,有的只是千般投入、万般辛苦后的得偿所愿、苦尽甘来。



承受挫败的苦:
有远见的家庭,
都在培养孩子的“反脆弱”体质

郭德纲在相声中说到:

“吃亏要趁早,一帆风顺不是什么好事,从小娇生惯养,连狠话都没听过,走到街上谁瞪他一眼都受不了......”

父母过度的保护,过多的担心,不让孩子接触现实,不舍得让孩子承受挫败的苦,迟早会害了孩子。


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止是智商、情商,也不仅仅在于成绩、天赋,还有不可忽视的逆商。


逆商高的孩子,通常敢于直面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也能保持冷静的态度。


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懂得帮其培养逆商,对孩子的成长尤为关键。


看到过一个新闻:


暑假期间,安徽一个男孩原本坐在空调房里写作业,可他总是三心二意,无法集中注意力,一个小时过去了也没写多少。


母亲看到儿子的状态,便陪着他出去坐在太阳下写,没过多久,孩子就完成了作业。


看着儿子满头大汗,母亲表示:自己也很心疼,但孩子应该接受锻炼,有些苦总是要吃的。


家庭教育最大的危险,就是“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


你以为孩子会感谢你的“庇护纵容”,其实在多年以后,或许会造成无尽的怨恨。


荣获《最强大脑》“脑王”称号的杨易,在高考时凭借高分考入清华大学,一度成为众多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在他长大的路上,也有过多次想要“放弃学习”的念头。


上小学的他,曾因一道数学题连错三次,感到苦恼不已,于是跟妈妈抱怨:“我不想学了。”


他的母亲听完后,耐心地开解道:
“一道题不会做、不想做了,很正常,很多事情就是要多花时间学一下才能学会的。


如果你不学,考试或者比赛的时候遇到这道题目,你就只能想,我当时本来可以学会的,我本来可以考100分的,你想这样吗?”

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磨练了杨易的意志,也成就了他的未来。



很认同稻盛和夫的一句话:
“你不会的东西,觉得难的东西,一定不要躲,先搞明白,后精湛,你就比别人优秀了。


因为大部分人都不舍得花力气去钻研,自动淘汰,所以你执着的努力,就占了大便宜。”

一棵小树想要长成参天大树,就需要定期修剪枝叶、提供养料,助力让其茁壮成长。


教育亦是如此,该管的时候不心软,该磨炼的时候有分寸,自然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培养孩子的逆商,从这3件事做起:


(1)树立规矩,有管有教: 家教严明的父母,自会教导出有教养的孩子。


有规有矩的家庭,管教得当的教育方法,是成就孩子必不可少的条件。


(2)管理情绪,积极引导: 教会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明白失败不是人生的终点。


父母遇事乐观积极,孩子看待世事也会勇敢面对。


父母拥有一个好心态,孩子即便在遇到挫折时,也会迎难而上。


(3)学会接纳,允许一切发生: 教会孩子适应变化和不确定性,永远不要惧怕改变。


事与愿违是人生常态,学会接受失败,才能有更多能量,奔赴光明未来。


独立生活的苦:
教育的终极目的,
是为了养出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著名的心理学效应“ 鱼缸法则 ”?


大意是讲,一个很大的透明鱼缸里,养着十几条热带鱼,每条鱼都有大约三寸长。


但细心的人发现,两年过去了,鱼缸里的鱼却还是最初的个头,没有一点变化。


后来有人不小心打碎了鱼缸,这些鱼只能被暂时放在大水池中养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