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读书汇第10期:
街道魅力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交流会广州站
上海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国际化大都市,在传统街道的历史存留和特色街道的创新实践方面都有许多宝贵的资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了“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城市发展目标,《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即是为推动实现上述宏伟愿景而制定的技术性文件之一。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从上海的优秀实践案例中提炼萃取街道设计的关键要素,形成设计策略和导引,有助于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从更广的视角来认识街道,用更多元的手段来塑造街道,使街道成为具有“场所精神”的魅力空间。
本次活动是《时代建筑》“T+A读书汇”的系列活动之一,将邀请《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写团队、广州当地的设计咨询机构和NGO组织,分享交流中国及国外的街道设计、公共空间营造案例,共同探讨场所营造和街道的魅力。
出席嘉宾
孙一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支文军
时代建筑杂志主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朱仙媛
ITDP中国区副主管
胡晓忠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市政规划管理处处长;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委会成员
李薇
ITDP, NMT & BRT 项目经理
戴继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陈嘉俊
拜客绿色出行创始人、总干事
刘少坤
ITDP中国区副主管
葛岩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主要编制人
刘岱宗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
张晓明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设计所所长
杨一丁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风景园林教研室主任
朱晔
独立艺术家与策展人,城市研究者,
2017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年展联合策展人
邵松
《南方建筑》编辑部常务副主任,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赵渺希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
刘晖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副系主任
(排名按照活动出场顺序,不分先后)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了“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城市发展目标,《导则》即是为推动实现上述宏伟愿景而制定的技术性文件之一。
上海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国际化大都市,在传统街道的历史存留和特色街道的创新实践方面都有许多宝贵的资源。《导则》从上海的优秀实践案例中提炼萃取街道设计的关键要素,形成设计策略和导引,有助于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从更广的视角来认识街道,用更多元的手段来塑造街道,使街道成为具有“场所精神”的魅力空间。
活动时间:
2017年7月15日13:30-17:00
活动地点: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建筑红楼(6号楼)一楼多媒体报告厅
(靠近励吾科技大楼)
论坛活动安排
活动安排:
13:30-13:40
致辞嘉宾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孙一民教授
《时代建筑》杂志主编支文军教授
ITDP中国区副主管朱仙媛女士
SessionA 街道理念与研究
13:40-13:55
胡晓忠(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市政规划管理处处长;《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委会成员)
街道的价值与转型——解读《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13:55-14:10
孙一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演讲题目待定
14:10-14:25
李薇(ITDP,NMT & BRT 项目经理)
Access for all: 包容性街道在亚洲城市的应用建议
14:25-14:40
戴继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完整街道视角下的交通规划设计实践和思考
14:40-14:55
陈嘉俊(拜客绿色出行创始人、总干事)
从道路的视角到生活的视角,街道到底是谁的?
SessionB 街道实践
15:00-15:15
刘少坤(ITDP中国区副主管)
创建吸引人的行人和自行车交通网络
15:15-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