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思想
传播互联网及科技思潮,分享互联网观点,学习互联网思维,提升互联网精神,升华互联网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  ·  中国「午睡第一省」,不想睡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思想

李飞飞:从清洁工逆袭斯坦福教授,预言人工智能终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大推力

互联网思想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2-22 22:13

正文

本文整理自环球人物,将门

做清洁工、中餐馆收银员,帮人遛狗,开干洗店……


这些事情,你能和深受爱戴的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和计算机视觉实验室负责人——李飞飞教授联系到一起吗?


16岁从中国来美国追梦,为了梦想成真一路上她做过太多奇奇怪怪的事。幸运的是,她的智慧笃定和不忘初心成就了她的今天。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对于开创那些最前沿、可以造福人类的技术,以及培养出未来可以做这些贡献的技术人才,我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和责任。”飞飞教授如是说。“我觉得这是我的夙愿和使命。”


在她读研究生期间,她的母亲查出来癌症和中风,一夜之间仿佛天塌了一般。“最现实的生存挑战是如何全力以赴、如何身兼重任并诚实的面对心中的梦想。”回忆起那段往事,飞飞教授感慨道。



这是一个AI(人工智能)界无人不知的名字。她是斯坦福大学的终身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在一流计算机期刊上发表合计超过100篇学术论文。


她最大的贡献,便是主导的图形识别项目,每年吸引着包括 Google、Facebook、Amazon 等科技巨头在内的上百家顶尖机构,共同向前推进机器智能的边界。


并且,她极为年轻。1976年出生的李飞飞,年仅33岁时便获得了斯坦福的终身副教授职位,不仅是斯坦福AI实验室唯一的女性,还是计算机系最年轻的副教授。



然而,你绝对想不到:这样一位美女学霸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颇为传奇励志的人生。


做清洁工、当中餐馆收银员、开洗衣店……你能把这些名词与她联系在一起吗?


李飞飞的父母都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怀抱着一颗追求学术梦想的心,上世纪90年代,他们带着16岁的李飞飞来到新泽西洲 Parsippany 小镇。



可是,由于全家都对英语一窍不通,在那边的生活经历了不少波折。


虽然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但是他们不会说英文。因此,虽然有着一颗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心,我的父亲只能做相机修理工作,母亲则是一名收银员。

我们没有钱,为了学业我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但我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因为我的家人和我一样为了生计在努力工作,我们相互扶持,共同度过难关。

我需要从头开始学英文,但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特别是数学和科学。


李飞飞长大后,入学也成问题。为了就读一所稍微好一点的高中,她在镇政府、教育部门、多所高中之间奔走数月,好不容易才进了一所当地排名中等的学校。



入学之后,怎么挣钱养活自己便成了大问题。父母只能找到相机修理、超市收银之类的工作,微薄的收入远不足以支撑全家的生活和学费。李飞飞不得不分出大量精力,在唐人街中国餐馆打零工。


但如果想要进入一所好大学,李飞飞不仅要在少得可怜的学习时间里,迅速掌握英语,还要拿出一份极其优秀的成绩单,只有这样,才能拿到顶尖大学的奖学金。否则,以他们的家境,是付不起美国私立名门的高昂学费的。


最辛苦的时候,她一天只睡4小时。但李飞飞做到了。高中毕业时,她收到了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的全奖 offer。她的成功在小镇上名噪一时。有报纸专门刊载了她的故事,标题是《“美国梦”成真了!》


探寻知识和真理是流淌在我的血液里的基因。我希望可以了解全宇宙、可以成为一个富有理性思维的人。


我申请了一堆学校,但只有普林斯顿给了我差不多全额的奖学金。




普林斯顿的学术生活对李飞飞而言是幸福的。在这里,她接触到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完全不同于打工所经历的。但是,她的父母却仍在 Parsippany 过着艰难的生活。


为了改善父母生活,李飞飞敏锐地注意到了市场上的机会,借钱买下一家洗衣店,交给父母经营。她从此过上了双重生活,周一到周五,她是普林斯顿的高材生,拼命努力吸收知识;周六到周日,她则走出实验室,穿上白围裙,给洗衣店帮忙。


对我来说,这像是一个双城生活的故事。周一到周五,我是普林斯顿物理系的学生,到了周末,我回到Parsippany,帮家里打理洗衣店的生意。在那个时候,有很多人都辍学开起了干洗店。


事后她笑言:“我非常爱普林斯顿,不过也非常爱我的洗衣店,缺少了它们中的任何一件,都没有现在的我。”


1999年,李飞飞以最高荣誉从普林斯顿本科毕业。当时正值大牛市,华尔街的金融人士在全世界都可以横着走。众多投行和咨询公司都向她发来了邀请,数十万的年薪眼看唾手可得。但这个自从来到美国以后,就饱受经济压力的乖乖女,却少见地叛逆了一回。她决定去西藏研究一年藏药,之后去加州理工学院攻读PHD。


我的梦想是去读一个PhD,尽管在这期间我一分钱也挣不到。


作为中国人的女儿,我心中有强烈地要照顾好我的父母的责任感。如果高盛给我一个报酬丰厚的工作,我就会分心。虽然只要我接受了这个工作,就能缓解我父母经济上的困难。所以,尽管被很多投资银行和管理咨询公司邀请去参加他们的面试,我都没有去。很多年以后,麦肯锡给我发了offer,我也没有接受。对我来说,真正的挑战是,你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兼顾自己所身负的责任,然后又必须忠于自己的内心。


不过,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的想法。他们当初来到美国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所以他们认为我也应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博士毕业后,她又选择了当时还不太流行的图像识别作为研究方向。当我们今天纵观李飞飞的人生时,会发现,这种追随内心的热情和强硬坚韧的作风,始终贯穿着她的行为轨迹。


图像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高峰。简单来说,它就是要教会计算机看图说话。要知道,“看到”和“懂得”是不一样的。


一个3岁小孩能从图片中识别出“猫”,可是计算机却做不到。李飞飞研究了很长时间,始终没有突破。交好的教授都劝她换个方向,以便拿到 tenure。


她当然没有同意。有一天,李飞飞突然意识到,由于人眼每200毫秒就能获取一幅图像,一个3岁儿童可能已经获得了上亿次的图像识别训练,是计算机的几何级倍数。也就是,关键在于自主训练量。


李飞飞马上开始着手,从 twitter 上抓取海量照片,将它们统统打上标签后,训练计算机进行机器学习。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就是给出一定算法,让计算机自己学习。


这个过程是艰苦的。如今,机器学习已经是热门概念,可在2007年,李飞飞的实验室缺少人手,又申请不到经费,最困难的时候,她一度想重开洗衣店,筹集实验资金。


她从亚马逊的众包平台中找到了解决办法,让全世界的网友一起给图片打标签。当时,李飞飞的研究项目,一度是该众包平台全球最大的雇主。



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数据库建成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ImageNet。李飞飞没有敝帚自珍,而是将ImageNet数据库开源,供学术和商业界的每一个实验室调取。图片识别技术从此飞速发展,现在已经能辨识出大部分物体,还能用高度拟合的人类语言,将它们描述出来。


由于学术成就卓著,李飞飞收到了很多社会活动的邀请。她曾经接受过 New York Times 的访谈,也曾登上TED的舞台,讲述图形识别技术发展的背后故事。



李飞飞还组织了一年一度的 ImageNet 挑战赛,邀请谷歌等科技巨头参赛,促进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


李飞飞说,目前的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还只相当于一个牙牙学语的3岁儿童。而从3岁到10岁的过程,才是AI技术的难点和关键。


未来的AI开发,将交棒给工业界,这也是她加入谷歌的原因。许多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研究者,平时谁也不服谁,可谈起李飞飞,都不约而同将她视作女神。


假如知道李飞飞这一路是这样任性却又战无不胜地走过来的话,他们大概……会更加死心塌地跟女神搞 AI 。


作者 | 环球人物。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便处理。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李飞飞:人工智能还有很多问题 但终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大推力


      未来的世界,是科技在改变生活;未来的中国,是科技在重塑增长。

      2017年伊始,网易科技联合“未来论坛”推出“十大顶级科学家预言未来”系列策划,独家专访了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近十大领域最顶尖的华人科学家,倾听他们对未来的预言。在这些预言的背后,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深厚学识,发出对人类未来的期盼之声。



 本期,我们对话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谷歌云首席科学家李飞飞。

她是谁?

      李飞飞,1976年出生于北京,成长于四川,16岁随父母移居美国新泽西州。现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

      2007年,李飞飞与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李凯发起的ImageNet(图片网络),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图像识别数据库,对计算机图像识别的研究起到了颠覆性的推动作用,是本世纪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进展之一。

她的预言


1、人工智能已经到了可以真正走进工业、产业界,为人类服务的阶段。

2、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医疗健康、金融、零售、娱乐、AR、VR等领域的应用,历史大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人工智能将成为新的生产力,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3、人工智能将使世界完全不同。

1月4日,是李飞飞正式入职谷歌的第一天。

 

这一天,她的title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终身教授、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之外,又多了一个“谷歌云首席科学家”。

 

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从这一天起,在学术研究之外,李飞飞踏入了产业界。在她看来,这是人工智能技术诞生60年来,第一次有真正进入人们生活的机会。

 

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李飞飞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科学界和产业界的目光。未来,她将做什么?她如何看待当下大火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在李飞飞入职谷歌的第一天,我们对她进行了独家专访。

把人工智能带给千家万户

您现在已经正式入职谷歌了吗?

 

今天是我在谷歌云做首席科学家的第一天。但是,我要特别澄清的是,最近有些媒体在关于我的工作变化方面有一些不准确的报道。事实上我没有离开斯坦福,我仍然还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还担任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任,仍然有博士生和博士后,仍然和他们共同写论文、做研究,只是不需要在学校上课和做一些其他事务性的工作。我将有一个为期大约两年的“学术假”,美国很多大学都允许教授花一定的时间在工业界和其他学校。不是离开学术界。

 

您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加入谷歌?

 

人工智能已经到了可以真正走进工业、产业界,为人类服务的阶段。这个阶段不是最后一个阶段,但是人工智能发展了60多年,这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机会。

 

什么样的平台可以让人工智能加入各种行业?云,是个当仁不让的平台。因为只有云平台,可以让企业把它们的数据都放上来。只有云能让企业有机会通过数据、计算平台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云,能最大程度让业界受益于人工智能。

 

第二,我希望能得到启发,了解工业界希望利用人工智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希望接触到问题和思路。

 

第三,云平台的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都是最大的。基于这些原因,我加入谷歌云,希望把人工智能带给千家万户。

 

未来您在谷歌有什么样的工作计划?

 

今天是我来的第一天,要有详细的工作计划还需要一点时间。总的来说,一方面我希望帮助谷歌云,把最好的人工智能技术带给千家万户;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的技术和研发。

大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您此前表示,人工智能应当应用在最关键的领域,您认为哪些是人工智能应用最关键的领域?

 

这有两个角度,普世的角度和商业的角度。

 

从普世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人工智能应当应用在健康、医疗、教育、能源等这些重要的领域。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技术的应用总有个先后和快慢。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动驾驶确实是个大的应用方向,在这个领域已经没有悬念。但是并不是我们马上就可以完全变成自动驾驶,它会以渐进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最先进入的是辅助驾驶。街上要到处跑完全不用人的自动驾驶汽车的话,大概需要10年左右。其他的应用领域,有医疗健康、金融、零售、娱乐、AR、VR等,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的应用的历史大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要实现这些应用,我们目前还面临哪些技术的和非技术的问题?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大推动力之一,这已经是看得见的。但要真正走入我们的生活,技术上还有太多问题。

 

人工智能有一定泡沫,作为新鲜事物它被关注,但同时也被放大、曲解。但其实它才刚刚起步,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所以现在应当防止泡沫和炒作。

 

在技术方面,比如,计算机视觉,过去五年,在物体识别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最大的。但是即使是物体识别,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我们希望用手机随手拍到的任何东西,在网上都能搜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比如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在哪里可以买到。但是,仅这一点,目前也不能完全做到,因为拍摄的光线、视角、被拍摄物体的变形等等,都有可能导致识别不出来。比如,要识别牛仔裤,是识别不出来这是哪个牌子的牛仔裤的,对电商企业来说就没有价值。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有人在推进,我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但是很难讲需要多长时间能够解决这些难题。

 

再比如,自动驾驶的感知系统是有一些问题的。比如去年5月,一辆特斯拉发生车祸,是因为当时他的自动挡没法识别一辆慢行的白色货车,这就是感知的失误。视觉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要把对这些变化的识别做到极致好,是非常有挑战的一件事。

 

在非技术方面,政府需要积极参与。人工智能作为新生产力,会使得社会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法律、伦理、政策等都会面临新挑战。国家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协调,因为人工智能是一个战略级别的技术革新。人类总是有能力,把任何一个好的技术变成伤害彼此的工具,怎么协调这件事,就是一个问题。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技术落差会带来什么?会带来冲突,还是会带来机会,这都是未来会遇到的问题。


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中国有大量的应用场景、大量的数据和非常热情的科技及创业界,这是非常大的优势。未来期待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科学方面能做更多研究,因为产业创新需要基础研究支持。此外,数据的开源也很重要,只有公开更多的数据,才能进一步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对更多人产生作用。

追寻内心的热情

您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女性科学家。您觉得对女科学家来说,是否存在“玻璃天花板”?

 

做女科学家不容易,每个人的小环境,都会让这个变得更容易或更不容易。总的来说,女性是一个稍显弱势的人群,这就是当今社会的现实。作为个人,我很幸运;作为群体当中的一员,我也希望我们的声音也能被人听到,希望大家听到、更支持、也更重视这件事情,坦诚面对它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第一,拿人工智能领域来说,有很多优秀的女科学家,但是这个社会倾听她们的声音不太多;第二,即使把这些女科学家全部数进来,总数也很少;第三,这与女孩接受的早期教育、社会对男女工作的态度等都有关系。

 

两个月前,我参加过美国白宫奥巴马总统举行的一个活动,其中我的发言包括了探讨为什么人工智能需要更多女性和其他人群的参与。

 

首先,这是一个经济问题,因为它对人类重要,我们需要更多就业,总人口中一半人是女性,这可以增加专业人士的数量;

 

第二,这是一个重要的创造性的问题,当有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人,才会产生创新。一个领域里都是背景一样的人,创新力度是不够强的,我们需要不同背景、性别、种族的人。

 

第三,这是社会进步和公平公正的问题。人类社会的进步的一大标志,就是正义公平的声音越来越强,更多的人越来越平等,人工智能也一样,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如果不平等,我们创造的技术和产品就会忽略其他人的需求。

 

我比较担忧,人工智能作为特别火的领域,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它的公平和多元的发展。

 

对年轻的研究者,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和忠告?

 

找到你内心的热情,去坚持做一件事情。年轻人很容易被外在的热闹所吸引,但是最终要找到自己内心的东西。知道怎么听自己的声音,这是一种慢慢形成的心理习惯和生活态度。它需要内心的安静,需要有能力不断为自己创造时间和空间,去读该读的书、思考自己该思考的问题。没有养成这种内心的习惯,临时来做是非常难的。

 

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讲,论文很多,一方面要读大家都读的论文,另一方面,也要读那些有深度的研究。如果永远追求时尚,那就永远只能做大家都做的事。

 

来源:未来论坛



我愿意以我全部的科技换取跟苏格拉底待一个下午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读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