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制图:孙绿 / 校稿:酸奶 / 编辑:养乐多
来源
:地球知识局(ID:
diqiuzhishiju)
文章已获授权
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虽然意大利政府最早在欧洲使用封城措施,并进一步发展到封区、封国,但还是成为了
欧洲疫情爆发最猛烈、确诊人数最多、死亡率最惊人的国家
,疫情变得难以控制。
欧洲第一个确诊超过50000的国家
(美国也已经确诊超50000)
▼
目前国际社会开始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支援意大利,中国在其中出力尤其多,以至于意大利主流媒体《共和报》有了“
中国,俄罗斯和古巴,危机改变了我们盟友的肤色
”这样的评论文章。
患难见真情
(图片来自
la Repubblica/twitter
)
▼
意大利到底是
如何走到如今这一步的?
国际社会又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2月21日,意大利出现首例新冠确诊,22日意大利部长会议就宣布
采取紧急计划,封城11座
,不论是采取行动的反应时间,还是政策的强度都超乎国际社会的意料。因为当时封城手段在欧洲存在争议,且意大利的确诊人数甚至不到百人。
封城吧!
(图片来自:
Dipartimento Protezione Civile/ flickr
)
▼
可惜从后续暴涨的确诊人数与惊人的死亡率看来,意大利的
防疫措施并不完全成功。
早在三月初就有意大利专家推测,在第一例本土病例确诊之前,新冠肺炎实际上已经在意大利传播了两三周的时间。如果将欧洲新冠肺炎的确诊情况进行比较,会发现欧洲其他国家和意大利9至13天前的情况高度吻合,这暗示着
意大利疫情早已扩散,封城等措施属于亡羊补牢
,能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还需要看运气。
最早的封城基本位于伦巴第大区
不过封的城基本是一众小城镇
但病毒扩散应该已经远远大于这个范围了
▼
好在意大利政府即使知道情况不站在自己一边,仍然选择了较为积极的抗疫方式,
其关键在于趁疫情全面传播之前,准确阻断疫情的传播并集中医疗资源扑灭它
。这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政府具有较大的权限、执行力和资源调配能力,民众也需要配合。但对意大利来说,做到这些比较有难度。
调动医护,警察是第一步
(帕多瓦2.22 图片来自Hans Schneider/Shutterstock.com)
▼
从意大利本土确诊开始,零号病人一直没有被确定,初期确诊人数与后期比虽然看似数值很小,但是已经呈现出爆发增长的态势,所以在意大利检测出本土病例之时,就已经处在了
社区感染阶段
,这很考验医疗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而意大利的“铁腕”抗疫很难影响到社区一级。
意大利很早就在机场开始入境检查
但民众的防范意识实在是差
(图片来自depaz / Shutterstock.com)
▼
比较尴尬的是,在社区防控靠自觉的情况下,因为初期防控宣传并不到位,再加上
意大利人轻视病毒、聚集活动较多
,社区防控在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时期没有太大的成果,反而激发了民众的各种游行抗议。后期激增的确诊数字也是初期社区防控不到位的佐证。
很快,大家就都给戴上了
(图片来自MikeDotta / Shutterstock.com)
▼
事实上,意大利的封城政策在国内的政界也不是没有争议。反对党开始得理不饶人,北方联盟党党首萨尔维尼认为政府反应不够快,说自己早就发出警告但政府不听;另一方面,米兰市长发起了“米兰不停”运动并重开米兰大教堂。
曾经人流不断的中央车站
因为疫情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气
(米兰 3.8 图片来自:alecamera90 /Shutterstock.com)
▼
3月8日,意大利终于宣布封锁整个伦巴第大区和11省,但从实际情况看又晚了一步,体现出一种投鼠忌器的矛盾。一方面意大利希望利用铁腕的防疫手段,
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早日阻断疫情
,另一方面伦巴第大区和威尼托大区作为意大利心脏级别的存在,使得意大利每次封城的范围似乎总是狠不了心,无法利用行政命令将防控彻底执行到社区。
意大利3月8日状况
(图片参考:wikipedia-
2020 coronavirus pandemic in Italy
)
▼
缺少铁腕抗疫经验的意大利,在选择铁腕抗疫后
出现了种种漏洞
,阻止疫情蔓延的初期效果并不明显。
如今欧洲已经有
10万余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
,超过9万余例确诊、3500例死亡的亚洲,成为了受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最大的大洲。而“震中”意大利确诊六万余例,六千余例死亡,疫情棘手程度可能更甚于二月末的中国。
3月24日大致状况,真是相当严重了
(图片参考:wikipedia-2020 coronavirus pandemic in Italy)
▼
医疗资源紧缺与挤兑毫无疑问加剧了新冠病毒的传播强度和致死率,虽然意大利在欧洲是与德国并列的两大医疗器械出口国,
但意大利在疫情爆发前物资准备不像德国那么充裕。
缺装备缺物资,而且很快
身处危险前线的医护人员也开始紧缺起来
(意大利-米兰,3月17日)
(图片来自:faboi / Shutterstock.com)
▼
截止到3月10日左右,伦巴第大区仅有七百余张ICU床位(几天后床位数增加到850张但重症病患数量也在增长),威尼托大区仅有450张ICU病床,
严重低于实际需要数量
,特别是考虑到还有其他病患需要使用,只能部分分配给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先到先得的理念在现实面前已不具有实际意义,
医护人员需要面对优先救谁的艰难选择。
临时搭建医疗帐篷作辅助
(意大利-米兰 图片来自MikeDotta / Shutterstock.com)
▼
当然,难的不只患者,还有医护人员。他们不但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也要面对极高的感染风险,
意大利医护人员感染数据高得惊人——4826人
,是中国的两倍。这也导致了疫情最严重的伦巴第大区出现了医护人员短缺的情况,需要在全国范围急招300名医护人员奔赴疫区,报名者从青年人到退休老医生不计其数,这也是意大利难得的令人欣慰的新闻。
直接和病患接触,防护用品不足
让医护人员感染的概率很高
(图片来自AERONAUTICA Militare /Wikipedia)
▼
虽然意大利政府之前采取的行动并没有对疫情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政策的跟进并没有停止,
从呼吁居家隔离、命令停课、封国、再到呼吁各派团结等
,一系列操作也是走在欧洲政府干预的前列。
不知何时能结束
(3.14 意大利都灵)
(图片来自BeatriceFiammettaProvini / Shutterstock.com)
▼
但这些操作也并不是没有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便是
不断强硬的禁止令。
防疫的同时需要在疫情期间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行,所以政府获得了权限
判定哪些行业停工,哪些行业继续工作
。目前情况是允许医疗资源、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维修、客服相关行业、公共服务、航空航天、银行、专业工作室、快递、新闻出版业、无纺布与工作服制造企业继续生产。
加油站是需要部分营业的
(图片来自Pierre Teyssot / Shutterstock.com)
▼
但工人并不买账,在工会的组织下,
伦巴第的钢铁工人、银行员工、化工、纺织、能源和制造业部门威胁罢工
,用这种传统艺能表达对疫情的担忧和对安全问题被忽视的不满,禁止令可能会进一步调整。
这就形成了一个经济上和道德上的困境,如果不维持一定程度的生产,
国家彻底陷入停摆可能会造成医疗资源甚至是生活物资的进一步短缺
,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太多工人在疫区继续工作就可能导致疫情的进一步传播,如何拿捏好停工的程度也是不小的考验。
有的人宅家,有的人不能
(图片来自praszkiewicz / Shutterstock.com)
▼
先来看意大利的企业与富豪。如意大利巨富阿涅利家族捐赠了1千万欧元和150台呼吸器;源自意大利的大企业Exor,FCA,法拉利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快国际市场上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材料进口和通关进度。和中国相似,
一些从事纺织、印刷、化工的工厂则就地改行做起了口罩。
动员和投入需要时间,希望产能早日满足需求
(图片来自VladimirDipartimento Protezione Civile / Flickr)
▼
虽然事前准备不足,但只要医疗器械的生产能力还在,就可以及时转化为抗疫的重要力量,以重症监护用肺呼吸机制造商Siare Engineering为例,
它取消了占其营业额90%的外国订单,转而专为意大利提供机械
,该公司产能从每月125台提升到到现在的500台。这些硬核企业将为意大利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加班加点搞生产
(图片来自:
SIARE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Group
/ facebook)
▼
其他跨国企业也纷纷施以援手,
有针对性的为疫情捐款达3亿欧元。
国际社会的援助也是意大利抗疫的后盾。欧盟强国有些自顾不暇帮不上什么物质上的忙,
主要停留在学术交流的层面
,更直接的帮助就要依靠欧盟以外的国家了。
基督教的福利捐助组织也为意提供了一些物资
(图片来自Aeronautica Militare/Wikipedia)
▼
俄罗斯派出了上百名病毒学专家搭乘9架军机携带医疗物资飞往意大利,连并不发达的
古巴都派出了52人的医疗队支援伦巴第地区。
仍保持着老大哥的风范
(俄罗斯国防部 图片来自
Мин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и/twit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