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诚信,何以立邦?人无诚信,何以立足于天地间。中华四千年文明历史中,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虽然在各种问题上的见解各有不同,但在基础道德方面的理念是共通的。比如,在诚信守法方面,所有古代圣贤都是有共识的。自古以来的历朝历代也都要求士农工商们诚信守法。
即使在今天,从小学至大学,甚至是之后的研究生、博士深造都在无时无刻的灌输诚信守法理念。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为人处事固然如此,为商道者更应如此。
诚信守法的企业未必能在当今市场中立足,但是,失信违约的企业一定会被清洗出局。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什么?钱、人、资源?都不是,是信誉。企业在国内要讲诚信,守规矩,到了国外人家地盘上也要诚信、守规矩。
商人就是商人,商人应该搞清楚自己的立场,明白自己要干什么。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商人虽然不能称为君子,但基本的做人原则、底线总该有,首先得是个“人”才有资格经“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谁都懂,可真要做起来似乎没几个做得到的。企业在国内经商得有诚信守法,出了门做生意也得讲信用,遵守他国之法。在别人的地盘上玩却想要按照国内的规矩做事,这能成吗?
有些企业,依靠在国内市场的特殊优势做大做强了,自以为国内打遍天下无敌手,出了门后也能横着走。
可没想到,不出去不知道,一出去才发现墙外的世界那么大,自己才是只井底之蛙,真刀真枪干不过外族人。
打不过怎么办呢?那就索性用别人的技术、用别人的核心部件生产产品,最后把这些产品贴上自己标签全球销售。这么一搞,非但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还在国内打开了市场,赚到的钱投入研发指望自己生产出好东西。
可惜,别人百年的功底岂是区区三十年的积累就能赶上的。核心技术、部件的差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追上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受制于人自然难以赶超别人。买别人的技术和部件,意味着自己在帮别人打工。而想要弯道超车就得比别人投入更多,可没钱咋办?铤而走险自然是可想而知的。正所谓富贵险中求,高利润就需要承担高风险。
最后,纸终究包不住火,事情败露后,该抓的抓,该罚的罚。为了避免或减轻处罚,企业试图通过一些特殊关系影响司法程序……至于后事如何,有兴趣的抱个大瓜慢慢看。
那些走不出国门的企业也不干正事。凡是在国内做大的企业无一不与官场有些来往,区别也无非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别。
在这种环境下,大家都有自己难处,但有的企业能守住原则,不去触碰法律、不做欺世盗名之事,而有的企业则把主要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这种事中,把建立关系当做自己的主营业务。前者靠自己能力立足,后者靠特殊壁垒续命。
时间久了,能在市场中立足者未必获得有钱有名,但至少还算有点尊严。自己也不犯事,别人也没把柄。
而靠关系存活的企业都经不起考验,财务问题、产品问题、诚信问题都会逐一暴露出来。一旦问题发生后就会动用长久以来建立起来的“关系”进行跨省、被精神病、查房扫黄、甚至直接捅个28刀……但不管怎么善后,产品质量摆在那里,包装、忽悠终有尽头。
世上也许没有神仙上帝,但却有天地乾坤。市场有规律,规律亦天道。产品做不好,靠“关系”设置壁垒,这种模式总有尽头,不被清洗也会被撬开大门,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根本不存在百年企业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