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刻画
原创短视频节目,聚焦生活方式及艺术,致一切美好事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条  ·  用它,素颜出门,光彩照人! ·  16 小时前  
京法网事  ·  当“热梗”与法律相遇~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刻画

后网络时代,这些年轻的收藏家和艺术家都变了

刻画  · 公众号  · 视频  · 2017-11-15 11:00

正文

艺 术

ART





黄勖夫

大学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主修艺术史,在沃顿同时学市场管理,还没毕业就开始收藏当代艺术。2014年,20岁的黄勖夫成为北京木木美术馆的联合创始人。2016加入纽约新美术馆,成为纽约最年轻的美术馆董事,也成为新美术馆的第一个中国董事。


黄勖夫的中文表达不如英文好,他打招呼的习惯还是,“大家好,我叫Michael Xufu Huang”。

黄勖夫在北京木木美术馆做的《锡人的心脏》这个展览实际是他的收藏展,所有展品都已经成为他的个人收藏,所以他分身扮演策展人和收藏家。

黄勖夫的收藏始于一张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老师在课上说这位艺术家优秀但从未成为市场热点,所以此时入手十分划算。勖夫马上就回家请示父母,要求收藏一张这位艺术家的水彩作品。人生首次收藏特别符合他后来的收藏准则:收藏那些会被市场重新发现的老艺术家和跟自己同时代的新艺术家。这两个原则也是纽约新美术馆的原则,所以后来他才爱上新美术馆,决心要成为做出贡献的一员。

那些艺术史上的名画家曾经非常吸引他,但毕竟从价位和时间来说都不容易得到。黄勖夫全心投入的还是跟他同时代的年轻艺术家:后网络艺术家。一个从小学就开始用手机的人,自比自己是《绿野仙踪》里的铁皮人,也就是锡人,似乎被金属和科技夺走了心脏,失去了对自然环境或人类心理的直接感受。在《锡人的心脏》的名义下, 黄勖夫展出的藏品都在用各种方式体现,网络时代人们失去了却又不断想用各种方式寻回来的“心脏”。

《绿野仙踪》里的锡人

整个展览空间故意装修出来的凌乱、失修,暴露出建筑结构的工业状态,象征着沉迷网络的人们一心只追寻网络中的理想世界,而外部的现实对于他们来说如同废墟。但整个收藏无时不在触动人的五个感官,除了影像、绘画、VR 之外,还有声音作品、气味作品,甚至与脑电波相应互动的作品。

瑞恩·甘德“受欢迎的作品”夫人   2016年

电动眼睛  传感器  35*35*17.5cm

黄勖夫的重要收藏之一,是阿玛利亚·乌曼作品系列。这位艺术家出生于1989年,对网络、性别、性和阶层感兴趣,一直关注所谓的“平庸美学” (middlebrow aesthetics)。

阿玛利亚·乌曼作品

她2014年在Instagram上开始一个为期四个月的行为《精彩与完美》,一人分饰三个角色:“可爱女孩”,“蜜糖女孩”(有蜜糖爸爸的那种),和“生活女神”。阿玛利亚潜入洛杉矶的各种餐厅酒店,在其中自拍假装是记录真实生活,并以三人的名义发布出来。这个行为揭示了网络是如何控制人对世界的想象,特别是在性和阶级的层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