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了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的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
对外发布。明确提出:
“要加快完善统一的数据资源登记规则,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安全等标准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交易,建立健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
一、加快完善统一的数据资源登记规则:构建数据要素市场的基础
数据资源登记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数据资源种类繁多、来源广泛,但缺乏统一的登记规则和管理机制,导致数据权属不清、流通不畅等问题频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发改委提出加快完善统一的数据资源登记规则,旨在构建一个清晰、透明、可追溯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
首先,统一的数据资源登记规则有助于明确数据资源的归属和权限。通过建立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标识和编码,可以清晰地界定数据资源的归属主体和使用范围,为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登记规则还应明确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使用等环节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数据资源的合法合规使用。
其次,统一的数据资源登记规则有助于促进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登记,可以全面掌握数据资源的分布和状况,为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供数据支持。这有助于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安全等标准体系:保障数据要素市场有序运行
数据交易是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数据交易市场存在着标准不一、规则不明等问题,影响了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和交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发改委提出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安全等标准体系,旨在保障数据要素市场的有序运行。
在数据交易方面,标准体系应涵盖数据定价、交易方式、合同范本、交易监管等多个方面。
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易标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增强市场信心。同时,还应加强数据交易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确保交易平台的公平、公正和透明,为数据交易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数据安全方面,标准体系应明确数据安全的保护和管理要求。数据安全是数据流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确保数据的安全可控,才能促进数据的广泛流通和应用。因此,标准体系应涵盖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要求,加强数据安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数据泄露、滥用等违法行为。
三、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交易: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活力
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和交易是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为了促进数据要素的合规高效流通交易,国家发改委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激发数据要素市场的活力。
首先,要建立健全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机制。通过完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政策,明确数据要素的交易规则和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同时,还应加强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数据要素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其次,要推动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引导数据要素向实体经济渗透,推动数据要素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还应加强数据要素与金融、科技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繁荣发展。
四、建立健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是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建立健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国家发改委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保障数据要素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明确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原则。按照“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推动数据要素收益向数据价值和使用价值创造者合理倾斜。同时,还应关注公共利益和相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确保数据要素市场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要完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通过建立健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明确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方式和程序,保障数据要素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应加强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监管和调解机制,防止收益分配不公和利益冲突的发生。
五、结语
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加快完善统一的数据资源登记规则、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安全等标准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交易以及建立健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新生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央行、国家数据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事关“数字金融”
国家数据局:到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