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太和派出所巡逻民警杨诚的工作情况。杨诚带领的巡逻车班组在官渡分局考评中名列前茅,他有着多年的从警经验,始终保持“零投诉”记录。文章详细描述了杨诚的工作内容,包括巡逻、接处警、调解纠纷、排查隐患等,他在工作中的细心和耐心也得到了体现。此外,他还关注重点巡逻区域,采取多种方式提高街面见警率,并成功处理多起警情。杨诚的接处警流程堪称“教科书”,对派出所其他工作也有积极影响。他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善于化解矛盾纠纷,在太和派出所化解了600余件矛盾纠纷。
“官渡61号车收到,正前往处置。”听到对讲机那头杨诚的应答,指挥中心
接警调度员就多了几分安心。杨诚是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太和派出所巡逻民警,他带领的巡逻车班组,在官渡分局近100个班组中,考评成绩
名列前茅
。
杨诚
入警第一站,去到了巡警大队(现巡特警大队),
从警30年来
历经刑侦、社区等岗位,如今,他又登上巡逻车。从警多年,杨诚始终保持着
处警生涯“零投诉”的纪录。
在杨诚看来,“110”很简单,那就是
“1”颗爱民心、“1”份为民情、“0”距离守护
。
派出所的巡逻车,有警出警,无警巡逻。
步数和车程是巡逻民警接处警、调解纠纷、排查隐患、收集社情民意的明证。
太和派出所辖区
3.6平方公里
,杨诚每个工作日要走出
1.5万余步
,车程
近200公里
。
“我在太和派出所干了20多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回忆。”
杨诚说道。
在巡逻民警之前,杨诚还担任过太和派出所社区民警,凭借着对辖区的熟悉,他对各重点巡逻区域了然于心。
辖区有12所学校、1个三甲医院,还有烟草、电力、商务厅等重点单位,老旧小区较多,晚上还有烧烤夜市燃起炊烟。杨诚采取“亮警灯车巡”的方式,围绕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循环开展巡防,提高街面见警率,强化校园上下学、医院就诊高峰等时段的巡控频次,进一步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形成有力震慑。
辖区存在矛盾纠纷的居民、商户是杨诚重点“关照”对象,巡逻经过,他都会停车入户,看看有无异常。前期已经完成处置的警情,他也会停车再问一句。经过热闹的烧烤摊,他会带领辅警绕上两圈,顺便听听食客摊贩的酒话牢骚。他总是说:“多问一句、多看一眼,总不会错。
”
接处警工作需要耐心、勇气,
如果群众遇到100个困难,
杨诚就会想办法找到101种解决方式。
2023年7月,杨诚和
巡逻车班组成员
辅警李剑、时映兵到一加油站处警。
一名女子报警称,其丈夫在加油站上厕所时突发疾病,倒在了厕所里,自己无力搀扶,需要民警帮助。
杨诚查看后发现,该男子已神志不清,倒在地上,
杨诚和辅警队员不顾脏污,合力将患病男子抬上警车并送到就近医院救治。
经抢救,该男子身体已无大碍。
事后杨诚将车辆送洗,这是官渡61号车唯一缺勤的一天。
杨诚每月平均处警
200余起
,每起警情,他都用心用情处置,“把群众当家里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是他一贯的处警原则。
在处理家庭纠纷时,他摇身一变成了久经世事的“老大哥”;面对外地群众时,他口音一换“攀老乡”;在处理医患纠纷时,他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维护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环境……对待不同的警情,杨诚总会“变”出不一样的形象,以便更好地处警,大家都笑称他为“变形金刚”。
虽然形象不同,
但有一点是相通的,“一定要把群众当家人,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问题,不能一概往接处警程序上推。
”
杨诚说道。
杨诚的接处警流程堪称“教科书”,
甚至能带动派出所其他工作
。
在处置行政或刑事案件时,
曾经的刑侦工作经历让他熟稔案件办理可能需要的证据,
除了做好案情核实、案件受理外,他还会及时搜集案发现场相关证据材料,尽可能
避免后续来回采集线索。
太和派出所辖区老旧小区较多,邻里纠纷、家庭纠纷频发。在杨诚的带领示范下,每位民警都以更饱满的热情、更耐心的调解、更用心的服务开展接处警工作。2024年以来,太和派出所化解赡养育儿、夫妻情感、婚恋纠纷、邻里矛盾、噪音扰民等矛盾纠纷
600余件
。
“61号车正前往处置。”
再一次接到调度员的
指令
,
杨诚
和车组人员又在辖区里忙活起来。
同样奔腾不息的,
还有杨诚心中不灭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