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黑城堡
奇幻微刊,每周末更新,以“一幅插画、一篇文章、一个问答”的形式发布,以《冰与火之歌》为主介绍西方奇幻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突发!樊振东、陈梦,双双宣布退出! ·  18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跨年福利来袭!超多满减优惠,就在…… ·  22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悬赏100万港元!男演员被通缉!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黑城堡

黑城堡239.史蒂文·埃里克森:我与乔治·R·R·马丁间不存在竞争关系(上)

黑城堡  · 公众号  ·  · 2017-07-02 17:35

正文

 

黑插画


苍白城之战

图 by 玛拉兹wiki


月之巢的领主作出了回应,一条黑色的、翻滚着的魔法波滚落到第一座山头。整排整排的士兵被吞噬,一道闪电划过漆黑如午夜的天空,卷走无数生命,然后魔法撞击到地上,发出沉闷的轰鸣声,带出了剧烈的摇晃。那道闪电消逝,士兵们破败不堪的肢体堆积如山,像是被收割的桔柑。


——《玛拉兹英灵录》卷一《月之花园》


 

黑内容


史蒂文·埃里克森:我与乔治·R·R·马丁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翻译:文颖

卷首语

 

史蒂文·埃里克森(Steven Erikson)即《玛拉兹英灵录》系列史诗奇幻的作者,该文是连线杂志社银河系极客指南系列网络广播剧2012年采访的文字稿,原文和音频请戳文末“阅读原文”。采访就埃里克森的作品、《冰与火之歌》走红对史诗奇幻的影响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整体来说挺好玩的(当然也可能是脑残粉个人观点……)

 

连线杂志社(以下简称连线): 最近,您已完成了《玛拉兹英灵录》第十卷(暂译《瘸腿之神》)的写作,为该系列打上了完美的句号,并刚刚结束了名为《Forge of Darkness》(暂译《黑暗熔炉》)的新书的撰写工作。有关这本书,您有什么想要介绍的方面吗? 


史蒂文·埃里克森(以下简称埃里克森现在想起,我大概是在书写系列的第八本——甚至第七本的某些章节的时候,开始添加了一些对自己假想世界中的特定文化早期历史阶段的插叙。这些部分令我十分着迷,于是从那时起我便开始盘算《玛拉兹英灵录》系列结束之后的计划。而当这一系列终于完结之后,我开始希望能够好好探究一下玛拉兹设定中的创世神话及假说。

在玛拉兹书迷论坛上的有些人对此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对这些我们早已心知肚明的部分进行探讨呢?


对此,我的观点是,人们接受的事实永远只是他们自认为真实的假设。我尝试论证,历史永远不是真实事物的客观映射。毫无疑问地,对于书中某些长寿的人物——我是说,那些生命周期超过万年的角色——我们甚至不得不认定他们的记忆随时间洪流的冲刷而偏离事实。

不死族战士欧内斯·图兰   图 by  jeanfverreault


这是相当自然的事,毕竟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都或多或少随时间流逝而模糊或扭曲。所以,在处理这些角色的时候,这份矛盾不过是被通过一种夸张、极端的方式给予了呈现:人们记忆中的历史或许同事实相去甚远,而我几乎是刻意地去营造了记忆与现实两者间的显著区别。


连线: 显然《黑暗熔炉》的受众大部分是早已读过《玛拉兹英灵录》系列作品的读者,但新读者是否也能从此书入坑呢?


埃里克森哦!我也希望如此,但事实是我几乎没得到任何此前并未读过一系列的读者的反馈。当然了,我也非常希望有人能以此书作为入坑的敲门砖,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将新老读者的接受度均纳入了考虑。


连线你的书中有着大量用作PoV(Position of View)的人物。使用这些角色的视角进行叙述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吗?


埃里克森:基本上我是想避免使用战争与阴谋中领军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我摒弃这些人物本身的陈述,反而更加偏好见证他们一举一动的旁观者们的所思所想。大概很多读者都渴望看到建立在阿诺曼德·瑞克以及许许多多其他大人物视角上叙述的故事,但要是我把这些玛拉兹系列中被视为英雄的人物的内心挖掘得过深,他们所具备的吸引力很可能会大打折扣,而这正是我不愿看到的。

黑暗之子阿诺曼德·瑞克  图 by YlvaLjungqvist


连线在之前的采访中,你曾提到过自己对人们将玛拉兹系列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品探讨感到异常荣幸。有关你的作品这方面的特性,他们具体作了怎样的分析呢?


埃里克森:好吧,事实是我一直同一个研究我作品的学者争论不休。尽管我将玛拉兹系列视作后现代主义的体现,他却坚称这套作品是后结构主义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彼此赞同对方的意见,但我俩谁也不肯承认。(笑声)


我是说,玛拉兹系列小说中,许多人物的叙述都具备了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换句话说,这些叙述者们自知他们是故事的讲述者,因此也深知自己拥有操纵剧情发展的权力。我想,科卢普(Kruppe)这个角色是贯彻这种行为的绝佳例子。他会在故事中再套入一个故事,甚至不断采用三人称视角叙述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因此你也大概能发觉他一直在不停搅混所有人的脑子——他搅混故事中人物的思维,甚至扰乱读者的思考。这也是对我心目中作者所扮演的角色的一种映射,即,人们总是会发现任何书本中作者刻意操纵剧情的行为。

将演员乔纳·希尔(Jonah Hill)改图而成的Kruppe,同人图 by Limon4Rock,


连线那个评论家又怎么会认定你的作品是后结构主义的代表呢?


埃里克森:这你可得问他本人了(笑声)。


学者们不怎么能忍受作者的存在。这听上去很奇怪,但事实如此。在学究们看来,我们这些写书的家伙滚得越远越好,而去世二十多年的作者似乎总是用于分析的最好人选。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建立起的理论不会因原作者的反对和质疑而站不稳脚跟。此外,我记得还有种说法认为其实作者们自己也搞不大清楚自己写作的目的何在,但这明显不大适用于我本人。


连线有没有某个特别的书迷网站或者论坛对你的作品进行过比较好的分析呢?


埃里克森:就我所知,恐怕暂时没有。但我也非常期待着能够看到更多有关玛拉兹系列的文学评论。然而,在奇幻文学圈里,很难会有人一本正经地严肃分析任何作品。奇幻文学中几乎存在着某种潜在的隔离圈,使得比起单部作品而言,长篇系列奇幻作品总是受到冷落、关注普遍较少。所以,你看,我们这帮作者几乎随时随刻都在和这样那样的惯性作斗争。


连线我听说你参加了ICFA——国际奇幻艺术研讨会——并且和史蒂芬·R·唐纳森(译注:代表作《The Chronicles of ThomasCovenant》,一部麻风病人拯救世界的奇(奇)幻(葩)高魔设定作品,屈畅《巨龙的颂歌》里有提到)在一个座谈小组——他当时正谈及自己认为奇幻是西方文学世界脊梁的几点理由。

The Chronicles of ThomasCovenant 英文版封面


埃里克森:对,我们俩当时都提及了这个问题。他用了“脊梁”的比喻,而我用了“巨树”的隐喻。史诗奇幻是文学的核心,你甚至可以追溯回《吉尔伽美什》、《伊利亚特》甚至其余类似的著作,而它们完全符合史诗奇幻的定义。我们总是会有从主干生发至细枝末节的倾向,并且总会为这些细枝末节的创新感到激动不已,而我当时试图表达的观点——我相信也是史蒂芬试图表达的观点——即,这些创新远非我们所以为的那样前无古人。当你足够了解这棵树的主干——或者叫做脊梁——以及其间的内涵时,就不难发现,所有看似新颖的内容早在很多年前便得到了充分讨论。


我认为,当你选择成为在某方面专精的学者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倾向于量力而行,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写一部六卷本的超长篇,或是一个十卷本的系列将会是件令你全情投入、心力交瘁的事情。然而这样做的很多人,好吧,至少是一部分人,几乎从来没从史诗奇幻这棵巨树的主干上挪过窝,他们不过是紧紧抓住一些大概三四千年前便存在,并且一直持续的题材、思想且绝不放手而已。


连线HBO出品的《权力的游戏》似乎为史诗奇幻界带来了大量新读者,你是否切身体会到了这种类型文学中读者的大量增长?


埃里克森:这有点好笑,当《指环王》电影上映的时候人们也曾怀有类似的预期,认为史诗奇幻文学的曙光即将到来,而《哈利波特》上映的时候亦如是。一部特定的作品得到大量欢迎时总是有着类似的现象,而我倾向于管它叫做“例外主义”。在这样的情况下,这部单独的作品总是被从所属的类型文学大背景中被抽提出来,被单独讨论,而该类型文学的整体普及程度和这份作品的热度实际上并无直接的联系。(译注:想想三体吧……)

我认为,如果硬要说存在某种对奇幻文学的普及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应当是电脑游戏和次时代主机游戏(译注:SE本人似乎一度是桌游粉,玛拉兹世界观的构造一开始就是以桌游形式进行的。不排除转战电子游戏的可能……),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总是不断因奇幻电子游戏感到烦扰,因为它们大多缺乏一个切实的故事情节。我曾同几家想要做玛拉兹相关作品的公司打过交道,并因此逐渐意识到,在他们看来,动作、打戏的成分最好能占八成,而故事情节至多两成。但我发觉自己认为的最佳比例刚好和他们的反了一转。


连线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奇幻电子游戏可以推荐给我们?


埃里克森:呃……没有。(笑声)


是啊。我猜这就是我的回复了。确实我玩过一点老滚五,它在视觉效果上简直赞爆了,而且它也确实有个连贯的故事线。但对我而言,这游戏有点把老梗玩烂了的感觉——那种偏向中世纪、北欧的地域性世界观。精灵啊,矮人啊,都是些我有意识对着干的传统观念——好吧,不能算是对着干,不过我一直尝试忽视这样的设定,把它们弃置不用。所以当我倒回来研究老滚五这类型的游戏时,很快就把它们归到陈词滥调老梗横飞的档次里了。

连线:史诗奇幻作品的读者几乎是一群最经常公然宣誓自己态度的读者了,无论是爱戴还是痛恨某个作者,他们总是有话直说——最近在乔治·R·R·马丁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切身的例子。你认为究竟是史诗奇幻的哪一方面使得这类文学特别容易引战呢?


埃里克森:我不大确信。我猜可能是因为它几乎是最有代入感的文学形式了,作为读者你会耗费好几年的时间一路追随某一个假想世界和其中的各类角色。在我看来,表达对某一作品的极端喜爱或者憎恶会给人一种“资深宅男/女”的印象,从某种意义上是对自身独特性和价值的潜在暗示。


记得我和乔治就这个话题已经谈过好几次了,我俩都对书迷群体间的对峙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我们都认为对彼此并没有形成竞争关系……这也是件好事,毕竟他已经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功。(笑声)


但在成为作家之前很久,我一直是个奇幻小说的读者,而从我的亲身体会而言,作品间几乎没有任何竞争性,因为奇幻读者总会阅读来自任何作者的任何作品。他们几乎是我所知道的涉猎最广泛的读者们了。


我是说,我曾经去过这样的伙计家里做客——各种各样的人们,都有着同样的阅读兴趣——要是你打量他们的书架就会看到,这儿有几本马丁的小说,那儿有几本埃里克森的小说,指不定哪儿还会有些罗平·荷布(译注:刺客三部曲作者)的作品,应有尽有。风格各异部头不等的系列奇幻作品全都一个挨一个地挤在这些读者的书架上。

连线: 我不确定你是否注意到了,但是《黑暗熔炉》的封皮上说这本书“在人物性格和悬念塑造方面绝对符合阅读乔治·R·R·马丁作品的读者的口味,但在想象力方面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这看起来有点引战的意味啊,有关这事儿你又什么想说的吗?


埃里克森:(大笑)不不不,我本人与这事儿完全无关。我记得当时有人把这句话指给我看的时候——是Tor书社的版本,不是么?——我还发了封电邮给他们,询问可不可以把这条评论撤下封皮,但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待续)



文颖

一个间歇性懒癌发作的翻译狗


黑问答


如何一句话总结玛拉兹英灵录系列?

reddit论坛上有网友发帖,如何一句话总结这个系列,于是有了众网友如下回复:


这是一本暗黑军事史诗奇幻,绝不向读者填塞背景介绍,并且总会展示事件各方观点,其中甚至包括了未卷入事件的旁观者的态度。


一个人类学博士毒蘑菇嗑多了创造出来的全新世界和完善历史。


埃里克森说黑色佣兵团像是受了致幻仙人掌影响的越战小说。


那玛拉兹呢?受了安非他命、致幻剂、蘑菇和普斯普剂影响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


像是黑色佣兵团乘以冰与火之歌


我绝对曾经把它比作过变成超级赛亚人的权力的游戏。


这是一部伪装成指责当代罪恶的有关同理心的长篇论述,其中包括破釜沉舟的战争描写和魔法元素。


前方舟时代的空前魔法军事大混战。


一个神祗可以死在凡人手上的世界,而且说不定还是死得其所。


这是关于文化和文明兴衰的一部作品,受了很深的人类学和考古学影响。此外,书里还有不死的原始人大战不死的手臂上长刀子的恐龙。


试都别试。



进击的AI贝勒里恩

如果你是幻想文学粉,有着各种脑洞和想法,可以联系黑城堡吉祥物咩黑·贝勒里恩·坦格利安投稿。



本篇排版、责编:baozhenyuawabi

黑城堡奇幻平台(微信号HEICHENGBAO,新浪微博@黑城堡Epicastle):立足《冰与火之歌》,宣传一切西方优秀奇幻、科幻作品。如果您也喜欢,请加入我们。投稿、合作,一律欢迎!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小黑:heichengbao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