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改编自真人故事的影片《出走的决心》登陆国产院线中秋档,位列票房第三,豆瓣评分高达8.6分。这部电影背后的真实原型人物,名叫苏敏,在56岁的那个秋天,决定离开令她倍感压抑的家庭生活,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驾车离开生活了30多年的郑州,开启一场寻找自我、追求自由的旅程。
行程超过17万公里,跨越全国400多座城市,苏敏
以“50岁阿姨自驾游”为自媒体账号,
分享自己的旅程与感悟,意外地收获了无数网友的关注与支持。全网浏览量15亿+,短视频播放量5亿+。
纪录片创作者社社,在他担任制片人的纪录片剧集2021《生活闪亮时》第四集中,对苏敏阿姨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记录了她离家出走,寻找自我的故事。
我们选取了社社的创作手记,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听听苏敏阿姨的故事。
她的车很小,她的天很大
她是苏敏,因为在自家路上独自上场,她上了热搜,也成了老年女性的偶像。她曾在400天里,在抖音收获了将近百万关注者——如今,她已经熟练地称这些人为“粉丝”了。
在视频账号的自我介绍中,苏敏这样写到:“年过五十,我决定离家出走。一人一车一帐篷,自驾全中国。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
又一次被大众看到和提及,是在抖音推出的纪录片——《生活闪亮时》里。苏敏说她56岁的时候,终于拥有了辣椒自由。
由于在决定独自驾车上路的时候,苏敏并没有预先设定这趟旅程的终点在哪里,只是想要离开自己居住了三十多年的“家”。如今,她依然被视作是当代成功出走的“娜拉”,是许多同样苦于家庭生活的女性们可以学习的精神偶像。同时,也有人质疑,她抛弃家庭的态度是否过于果决。
在四百多天里,苏敏发布了多达 251 条短视频,记录自己的自驾生活,既包括了独自自驾旅行时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找不到露营地怎么办?自驾游露营可能会遇到哪些安全问题?旅途中经历了哪些突发事件?也包括她在离开家庭、从种种社会给予女性诸多身份标签中解脱出来之后,对人生的真实思考。
“每一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她这么说。
驾驶她的车
一辆白色 Polo,五人座,体积不大,车顶安放着一个可折叠的帐篷,拉开后用梯子支撑平衡,大约2.4米长、1.4米宽。
刚开始时,因为操作不熟练,每次收拾帐篷就要一个多小时,现在苏敏早已轻车熟路,只要几十分钟就能完成。
从2016年到2021年期间,中国房车销售量翻了七八倍,然而这么多房车,没有一辆是苏敏的。她的车上没有冰箱、没有床、没有洗手间。有时候中午开累了,她就在汽车后座上睡个午觉。
当初买下这辆车的时候,是2015年年底,那时苏敏49岁,刚考了驾照。女儿出了3万元、苏敏出了1万多凑齐了首付,两年分期买了下来,剩下的贷款就靠苏敏当时在超市打工的收入、以及每月领取的退休金来偿还。
选车时,苏敏特意看中这辆小巧的车厢,心想自己的丈夫因为体型胖壮,可能会因为坐在车内感觉拥挤,而不会主动驾驶这辆车——如此一来,她就可以拥有这辆车的全部使用权了。
但买了车之后,尽管丈夫并没有出钱,但却像霸占家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理所当然又“侵占”了这辆车。
即使在苏敏坐在主驾驶座上时,只要丈夫在旁边,也会各种挑刺,批评她哪里做得不对。
ETC是丈夫装的,如果是苏敏开,从哪里扣了钱,丈夫就会发来信息问苏敏要;如果是丈夫开着这辆车帮家里跑腿做事,回来时他就会不断念叨诸如“我为你们娘家做事,油钱也贴进去了”之类的话语。这些事情不断在苏敏心里堆积,令她压抑。
在那个时候,她总会想到自己买车时最初的愿望,是为了让自己更自由。
苏敏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从小就对汽车感兴趣,她在初中时候每天都要步行2、3公里路去上学。那时候在马路上看到车辆疾驰而过,车灯照亮山里阴暗的道路时,她也会在心里许愿,以后如果能有辆自己的车就好了,她要学开车。
2020年9月24日,苏敏终于做出了这个勇敢的决定,她把自己的行李都装进了这辆车里,独自一人驾驶着这辆白色 Polo 离开了小区。
这并不是偶然的想法,而是在她心里沉淀了很久。
出发前一年,她在手机上偶然看到有人分享自驾游的视频,博主分享的内容一下子吸引住了她的注意力。她意识到原来世界上还有人可以这样生活。
从那之后,她开始关注自驾游的讯息,在网上了解自驾游需要准备哪些准备、如何在路上寻找露营地、怎么解决吃饭问题等。
有一次,她和女儿说,等外孙去幼儿园了,自己要出去自驾游。女儿听到却并没有在意,以为母亲只是说着玩的。自驾游?这么冒险的事情,自己已经年过半百的母亲真的能独自做到吗?
苏敏心里也许也有担心,但最后推了她一把、让她迈出最后一步的,也是因为疫情来袭,她清晰地感受到了生命短暂。
她觉得,无论如何,都要按自己的想法活一次。
当车开出小区的时候,过往三十年的家庭生活就如同后视镜里的风景,在一步步倒退,而在她面前渐次浮现的是之前从没看过的风景,以及一个全新的自己。
独自驾驶汽车环游中国一年多,苏敏开着这辆车去过成都、昆明、大理等二十多个国内城市。这辆白色 Polo 就如同她的家人一样,一路陪伴着她,也带领着她去到一个个未知的远方。中间遇到了换轮胎等种种意外,但是苏敏都能自己面对,积极解决。
“其实男人能干的,我们女人一样能干,有的甚至男人不能干的我们女人也能干。”
苏敏在人生50这一刻,独自上路,夜以继日,成为天边一朵孤单的云,孤单又自由。自由多好,自由也有很多痛苦的。她选择了一种新的痛苦。痛苦也喜乐。
而这次,这位“家人”给予她的,不再是束缚、捆绑与压力,而是自由与追寻。
辣椒自由
每到一个地方,苏敏都会去当地的农贸市场买菜,为自己准备食物。卖辣椒的摊位是她必去的地点之一。买上新鲜的红辣椒、青辣椒、朝天椒放在车上,在她随车装的调味盒里,还有辣椒粉、剁辣椒和辣椒酱。
从小在西藏昌都的山沟里长大,吃辣是苏敏身上的特性。但这个特点,在之前三十年的家庭生活中,并不被重视。
苏敏的丈夫是河南人。两个人最先是相亲认识的,在结婚前只见过两三次面。苏敏记得当时她迫切想要结婚的原因,因为自己想要逃离原生家庭。
“我爸不爱我。我爸对我只有禁锢。我原生家庭确实也给了我很大压力,我妈身体不好,我要照顾我弟弟,我有三个弟弟。”
辣椒跟她的生命的关系,就是她跟丈夫的权利对等。丈夫不爱吃辣,也不能吃辣。在家里,即使做饭做菜的都是苏敏,但是她也只好尽量不放或者少放辣椒。生了孩子之后,丈夫以“女儿吃了不健康的你也干脆别吃了”在家庭餐桌上拒绝辣椒,后来女儿也有了孩子之后,丈夫又继续说“孙子吃了不健康你也干脆别吃了”。
有时候实在想吃辣,这个念头在脑里久久无法消散时,苏敏就在厨房里用水煮辣椒之后凉拌给自己吃,满足自己“嗜辣”的渴望。她在家里吃辣的最大自由,也只有水煮辣椒然后凉拌——这样没有辣椒的油烟,老公发现不了,也不会说她了。
苏敏说丈夫并不是个坏人,甚至他在照顾自己家里老人时的表现是孝顺的。但是他们俩人之间的婚姻关系就像是三十年来没有辣椒的餐桌一样,规则的制定方、那个掌握权力的人永远都是丈夫,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等的。
“金钱AA制,但是家务并不AA制,所有的家务肯定还是我去做,要为他做饭、洗衣、扫地,我就像他一个免费的保姆。”
离家出走的第一天,苏敏独自开了2个小时车之后,便找了一个停车场作为第一天休息的地点。她从后备箱里把自己购置的锅碗瓢盆都取了出来,支起简易桌子,用高山气罐炒菜,用小电饭煲蒸米饭。
就这样,她为自己做了出门后的第一顿饭——辣椒炒肉和炒青菜。在还没有行万里路之前,她用实际的行动先为自己重新恢复了“辣椒自由”。
辣味,以一种刺激、爽快的方式,让苏敏恢复了对自身需求的觉察。她意识到接下来她只需要考虑自己,自己喜欢做什么、自己喜欢吃什么、自己想要去哪里,而不用再忍受另一个人对她的干涉。
现在,她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心意,想在菜里放多少辣椒就放多少。
纪录片
“我为什么要自驾游?”
坐在主驾驶座上,手握方向盘的苏敏对着手机镜头倾诉:“在家里确实闹心。以前在给孩子带孩子,你就忍着也就过去了,现在孩子上学了……我和我老公怎么说呢……我感觉我们就不像一家人,我和他住在一起,就感觉很闹心……我现在都有点抑郁了,我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所以我要走出去,所以我要自驾游,出去后海阔天空。”
一开始她将这条视频发布到网络上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力。
原本已经入睡的苏敏在那天晚上被女儿的电话喊醒,提醒她上网看信息。这一条视频为苏敏的账号带来了约莫20万的粉丝关注。
后来,苏敏便以“50岁阿姨自驾游”的名字定期更新自己在路上的状态。
有人说苏敏的一番话说出了大部分人婚后生活的情形,“女人结婚后为了孩子一直在忍”,自己也在经历类似的困境,也有人说看到苏敏的做法之后受到鼓励,也终于决定在自己生活里做出改变。还有很多年轻人表达了对苏敏这趟刚启程的充满未知的旅程的祝福。
苏敏说,那些支持她的留言的确给她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甚至还有粉丝给予了实质的支持,有人特意在旅途中和她汇合,只是为了见苏敏一面;也有人提前联系,在自己居住的城市为她提供休息的地方——这些鼓励都是之前苏敏在家庭生活中,渴望却从未拥有过的。
在准备自驾前,苏敏曾经花过 199 元学习剪辑课程,那时候她会躲着丈夫在家里偷偷拍视频,有拍自己做饭的过程,有拍自己腌辣椒酱的方法,也有和外孙相处的点滴等。有一次被丈夫看到了,就挖苦她说,她靠这些视频挣到多少钱了。
现在,苏敏在做饭时、在帐篷休息时、在停车看到美景时,都会习惯性地拍摄和记录。她也的确通过短视频打开另外一条谋生的道路。
苏敏偶尔也会接到一些广告邀请,她会拍摄一些商业视频。原先计划过找MCN机构合作,最终还是由女儿、女婿为她代理商业事务。
苏敏还参加了若干场线下分享,也出了一本口述自己经历的书籍,书名就叫作《年过五十,我决定“离家出走”》。
在纪录片《生活闪亮时》中,苏敏对着镜头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她在拍摄前提出要给自己涂一点口红,不为悦人,只是让自己的状态看起来更好。
短片播出之后,“结婚30年后才拥有辣椒自由”很快上了热搜,被很多媒体转载报道。她也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符号,既有嬉皮士精神,也有“末路狂花”的绮丽反叛。
有时候在旅途中看到中老年夫妻结伴开着房车环游中国,苏敏也会羡慕对方恩爱的关系。但是想到自己的丈夫却依然感到愤怒,想起以往种种不愉快的经历,“我出来就想着忘掉他”。
有人担心地问苏敏,她在视频里这样说自己的丈夫,对方会不会生气?
苏敏说:“我又没说假话。”
而正是这份诚实带来了巨大的力量,诚实地面对自己、诚实地意识到自己曾经遭受过的压抑和暴力,才会让人在这个世界得到真正的共鸣。
更多的可能性以及过去不曾拥有过的机遇,似乎都在苏敏的面前徐徐展开。
泸沽湖
2021年11月初,《生活闪亮时》节目组跟着苏敏从四川西昌出发,开过整个凉山地区,一直前往泸沽湖。
苏敏想去泸沽湖,那个传说中美丽、宁静的地方。在那里也有中国最后的母系社会。
云南山路崎岖,开车不易。有一天夜里,为了能够尽早抵达,苏敏一连开了300公里山路,却在凌晨一点的时候发现自己不得不赶往170里以外的盐源县做核酸,这是当地最近的核酸检测地点。
面对突然打乱计划的意外,苏敏表现得冷静又淡定。这样的事情对她已经司空见惯,她并无抱怨,正如她对她日常遇到的大部分境遇:“说了有什么用?没有用。”
经历了一番崎岖之后,苏敏终于抵达沪沽湖边。
湖水湛蓝,在阳光的映照下,反射着粼粼的波光,如一颗颗耀眼的宝石。微风拂过,岸边水草微微摇动,远方的青山绵延、温和。虽然有些凉意,但是风景如此平静。
在泸沽湖的美景中,这个从56岁开始决定为自己而活的女人,坐在湖边给自己泡了一杯咖啡,哭了一会。她说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哭。
出走之后,世界并不是只有阳光。过去的生活有时候依然会在必将到来的黑夜袭来,苏敏在面对视频摄影组的提问时,依然会说她觉得自己“很失败”,丈夫对自己不好,夫妻关系不够幸福;而另一方面,在娘家那边,自己也付出了许多,同样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报。
“你想对过去的自己说什么?”
“我应该说苏敏太差劲了,你老是拿各种借口去屈服于过去的那种生活。”
现在回想刚开始驾驶自己的车,踏上这趟没有设定终点的旅途时,她觉得与其说逃离,实际上到后面更多是追求。
她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真的很失败的人?想要看看自己如果离开社会加诸于女性身上的身份标签之外,究竟还能不能生存?她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
而现在,她的答案比之前更为清晰了——因为只要带着信念,黎明的曙光终究会照亮黑夜,在天光大亮的时候,人们可以继续出发、上路,去寻找自己。
苏敏说:“其实对我们那一代人很多人来说,做妻子、做母亲、做了外婆、做了奶奶,其实你一直活在你所扮演的角色里,但是往往大家都没想到,你的世界又去哪了,你又去哪了……我应该说,苏敏其实你很棒,你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很好,你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你的未来和现在都可以过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
现在,她每天只是想着自己要去哪里,怎么样才能走完自己想要走的路。
“我环游全中国,我释放我的心情,我改变我的思想,这都是我现在要做的。”
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去点亮那些和她有相似经历的人的生活,让她们从困境中得到挣脱的力量,告诉她们可以勇敢地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快乐,多少岁都不算晚。
苏敏说:“我到死了,我都不会后悔,因为我没有做错事。”
尾声
当年苏敏为女儿起名“晓阳”,就是希望女儿的生活就像是日出一样灿烂。
在泸沽湖的旅途将要结束时,苏敏收到了女儿的信:“作为女儿,我没有理由不支持你的决定……未来你都可以走自己想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