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
北京文艺活动信息邮件组“elvita威生活便签”,内容包括音乐演出,戏剧,艺术电影,纪录片,展览,现代舞,讲座沙龙等活动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一秒穿越!新加坡牛车水原貌馆限时免费 ·  2 天前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十大品牌出炉!新航、Shopee、滨海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

改编法斯宾德电影,奥斯特玛雅携亲兵邵宾纳剧院重磅回归!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  · 公众号  ·  · 2017-07-10 19:03

正文

第四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

暨第七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展演剧目

根据著名导演莱纳 维尔纳 法斯宾德 电影改编

托马斯•奥斯特玛雅 执导

德国柏林 邵宾纳剧院 强力演出



《玛利亚的婚后生活》

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剧情简介

赫尔曼和玛利亚·布劳恩即将在小镇上的礼堂举办他们的婚礼,而这里刚刚经历二战战火的洗礼。两天自后,赫尔曼不得不重返前线,而且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回来。玛利亚苦苦等待,在痛苦中勉强度日的她却最终只等来丈夫的死讯。她随后在酒吧找到一份工作,并和一个美国黑人军官比尔开始了恋爱。



一天晚上,当玛利亚正要和他上床的时候,赫尔曼走了进来。玛利亚就把自己的黑人情夫打死了。法庭之上,玛利亚的丈夫把罪名揽在自己头上并替玛利亚坐牢。玛利亚也拼命希望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并憧憬着丈夫出狱的那一天。那时,德意志共和国刚刚成立,在那个大发展的时期,她自己学习了经济法,并深信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了,因为她认为这是由经济法则决定的。然而,她很快就会为这样的错误想法付出惨重的代价......



《玛利亚的婚后生活》是法斯宾德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的第38部电影,该作也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三部曲(《洛拉》《薇罗尼卡·福斯的欲望》)的第一部,更是法斯宾德关于这一话题的核心之作。

演简介
Director


托马斯•奥斯特玛雅生于1968年

是目前欧洲 首屈一指 的新生代戏剧导演



他导演的剧作以扎实的现实主义风格为基调,同时又通过精准却出乎意料的戏剧表达赋予剧作强烈的象征力量;他执导于柏林著名的邵宾纳剧院,曾经担任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的艺术总监。其作品集中表现当代生活中的真实与残酷,关注社会边缘。即便是《玩偶之家》《丹东之死》这样的经典,奥斯特玛雅也对其进行大胆的改编与重构,直面当代现实。导演风格上,他受梅耶荷德与格洛托夫斯基影响发展肢体动作谱系,强调戏剧节奏。






玛利亚·布劳恩又结了一次婚

Maria Braun Gets Married All Over Again



2010年11月20日

作者:Susan Bernofsky

翻译志愿者:陈玥


邵宾纳剧院的 托马斯•奥斯特玛雅 在改编名作方面绝非等闲之辈,尤其是那些被屡次搬上舞台的经典剧作,例如 《哈姆雷特》 。但是,当面对的原作早已成为二战后德国电影的一个标志时,他会怎么表现呢?



法斯宾德导演的《玛利亚的婚后生活》是一部绝妙的影片,单凭 剧本(同样出自法斯宾德之手) 本身就已极具力量,这部电影讲述了女主角玛利亚仅靠她美丽的外表和精明的才智,从战时的贫困处境一路奋斗直至战后拥有巨额财产。法斯宾德的电影几乎不可超越。 因此,奥斯特玛雅导演在排戏时直接将它放在一边,他说在筹划作品时甚至没有再看这个片子,目的是既要让戏剧作品有自己的生命力,又能把法斯宾德的故事真正融入当代德国戏剧的语境中。



简明扼要地讲,奥斯特玛雅导演放大了在法斯宾德电影中已然表现出的布莱希特式表演的倾向,抛弃了现实主义。 这部戏只用 五个演员 (四位男演员和迷人的女演员)去饰演 二十五个角色 ,其中男演员在扮演不同女性角色时戴上了假发,但仍保留男性的声音,他们并不通过展示一些象征女性身份的标志来伪装成女性。一顶假发甚至有两种用途(一位男演员戴上假发,另一位背朝观众,有时两人相互传递交换)。

奥斯特玛雅导演大量运用身体姿态和手势动作。比如,医生这个角色(他的服装是一件女式外套,尺码很小,只能反着穿在身上露出背部)在站立时反复无奈地耸肩。这个动作是其无力性格的信号,毕竟他的工作是发健康证明,只有拿到这个健康证明的女人才能做娼妓,而妓女一旦感染性传播疾病或是怀孕,又会来求他治病。



奥斯特玛雅导演也将他的道具处理成 史诗剧风格 :错乱摆放的五十年代的沙发椅将舞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等候室(这出戏就设定在历史的等候室中)。这些大沙发椅能被置于许多不同场景结构里,可以象征一间公寓,一个火车车厢,一辆汽车,一个饭馆。戏中还有一个角色单用手势不仅表示出驾车时汽车的转向,还模拟了挡风玻璃上的雨刷器。

奥斯特玛雅导演舞台上所有布莱希特式的姿态都汇集于玛利亚·布劳恩生命中的一个关键时刻: 上司失败之后,玛利亚敲定了她第一个大获全胜的生意,接着又赢了她的前任对手,那个在公司里小心谨慎的会计Senkenberg(这或许是一个更加意义重大的胜利)。


这两次胜利都证明了玛利亚机敏过人,她依靠直觉不仅能知晓人们想要什么,还懂得如何给予,或者更明确地说,如何让自己也拥有他们的 欲望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 “经济奇迹中的玛塔·哈里”


在这一刻,显然她注定会有成功的事业。奥斯特玛雅导演为了标记这一刻, 将商业社会中的种种欲望对象以蒙太奇手法剪辑成幻灯,并投映在台上 ,同时伴以一阵喧闹刺耳的嘈杂声。在这之后,他还为我们提供一段精彩的戏剧互文:他让两位演员走到舞台前端的麦克风处,以两人响亮的喘息声陪伴玛利亚的狂欢庆祝。


对于熟悉德国戏剧的观众来说,这一段明显是引用了海纳·穆勒(Heiner Müller)1995年导演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Bertolt Brecht)的作品《阿图罗·乌依的可抵抗崛起》(The Resistible Rise of Arturo Ui)当中那个经典的开场。通过让玛利亚·布劳恩和阿图罗·乌依平起平坐, 奥斯特玛雅导演为法斯宾德的电影献上了一个悲观的颠覆性解读: 玛利亚·布劳恩抓住了资本主义的浪潮,在战争的创伤中攫取财富和权势 ,这就好比阿图罗·乌依(亦即希特勒)在经济危机时攫取权力。对于这种理解,布莱希特和法斯宾德一定都会由衷赞同,毕竟法斯宾德赋予主角“布劳恩”(Braun)这个名字,(Braun在德语中是棕色的意思), 而这正是纳粹党的官方颜色 ,这一点是玛利亚自己指出来的,在她评价那个非裔美国兵时说: “黑色比棕色更好。” 的确是更好。


总的来说,和导演几年前的作品《哈姆雷特》相较而言,《玛利亚的婚后生活》不那么惊人炫目了。他再一次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已经从其他舞台上逐渐熟悉了这些技术,例如用台上的摄像机投影出演员的面孔当作布景的一部分,甚至以演员的衣服为荧幕,在上面投射出电影片段。



但在有些情况下,在舞台上投映电影适得其反,因为那只会让我们想起更多法斯宾德电影中的画面。鉴于已经有电影最后一幕那令人心碎的爆炸场面在先, 抱怨奥斯特玛雅导演不以一声爆炸而以一声呜咽来结束全剧似乎是不太公平的。 但是法斯宾德曾着力刻画了一个电台播音员歇斯底里地用狂喜的声音宣布德国赢得1954年世界杯,奥斯特玛雅导演在此处反而强调了一组 不同的电台讲话 ,都由战后联邦德国(西德)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发表。第一个演说中,阿登纳宣称自己强烈反对组建任何形式的军队,而在几年后的第二个讲话中,他宣布了自己为新德国建立新军队的计划。 正如奥斯特玛雅导演所见,商业化和军事化是一体两面的。在他眼中,玛利亚的生活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战争。


文章来源:http://berlinfromwithin.blogspot.com




团简介
Synopsis



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成立于1962年,从1999年起,导演托马斯·奥斯特玛雅出任剧院艺术总监。他的任期是在一套全新的终身雇佣演员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从那以后,他们就一直在一起工作并通过新的任命来延续。



邵宾纳剧院每个演出季有三十余部常规剧目和至少十部首演作品上演。基于 “剧团剧场” 的理念, 演员、戏剧人物和戏剧场景成为了邵宾纳剧院舞台的中心。


邵宾纳剧院的独特之处是导演手法的多样化,包括对舞蹈与音乐剧作品新形式的创作。 在这其中,有一个统一的因素,即对于现代实验性剧场的剧场语言探索,这着重于作品中的故事叙述与对剧本的精确了解。这些剧目中,有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也有现代国际上著名作家的作品。 在过去的13年间,有超过九十部来自德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作品在此首演,这也成为了邵宾纳剧院的重要工作之一。


▲邵宾那剧院的演出节目既有当代戏剧,也包括过去几个世纪内的经典作品。


邵宾纳剧院对于全新戏剧形式的探索受益于国际文化的交流,这也让邵宾纳剧院逐渐接近其他戏剧的传统。不仅有来自柏林的导演加盟,比如 托马斯·奥斯特玛雅、福克·里希特、麦克·塔尔海默、马里乌斯·冯·梅恩伯格、帕特里克·温格罗斯 。此外,邵宾纳剧院还给世界各地的优秀导演提供了平台。


导演罗密欧·卡斯特鲁奇、阿尔瓦斯·荷马尼斯、凯蒂·米歇尔、罗德里格·加西亚、耶尔·罗恩和编舞家康斯坦泽·马克拉斯 都在邵宾纳剧院展示了自己的作品。邵宾纳剧院每年在世界各地演出超过一百场,并参加大型的国际戏剧节,比如 阿维尼翁戏剧节、萨尔茨堡戏剧节、布宜诺斯艾利斯戏剧节、 伊斯坦布尔国际戏剧节 等。此外,剧院还被广泛地应邀到世界各地演出,比如纽约、巴黎、阿姆斯特丹、罗马、圣保罗、伦敦、莫斯科、奥斯陆、拉马拉、墨尔本、渥太华、台北、特拉维夫、首尔、雷恩、巴塞罗那、阿德莱德、东京、布拉格、悉尼、蒙特利尔以及北京。


自2000年以来,国际新戏剧节(F.I.N.D.)每年春季都会为国际优秀戏剧制作人提供平台,邀请他们在邵宾纳剧院展示自己的作品。最近国际新戏剧节着重邀请编剧--戏剧制作人,他们有的创作并导演自己的作品,或者改编现有的戏剧作品。自2011年起,国际新戏剧节又增加了工作坊部分,这也是由欧洲各国的戏剧学生参与的关于表演、导演的论坛。



这个七月 ,法斯宾德笔下的故事

重返戏剧舞台

德国导演托马斯·奥斯特玛雅

将携 邵宾纳剧院 “梦之队”

演出改编自著名导演 法斯宾德 电影的

《玛利亚的婚后生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