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车云
车云(http://www.cheyun.com)是中国第一汽车科技媒体。我们专注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电气化趋势,注重探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汽车产业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车以后  ·  8AT的SUV,这几款10万就能入手 ·  昨天  
玩车教授  ·  内燃机的绝地反击!静态体验大众途昂Pro ... ·  5 天前  
玩车教授  ·  华为智驾+无人机!方程豹 豹5新增智驾版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车云

李毅中: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下的安全生产新形势

车云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06-21 22:04

正文

点击上方【车云】,关注并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交通安全产业是新的领域,既十分必要又可以大有作为。


车云按: 2017年6月21日-22日,由中国安全产业协会、TIAA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与车云网共同主办的2017年中国安全产业峰会暨首届交通安全产业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信部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同志进行了《应对挑战 改革创新 多措并举 保障安全》的主题演讲,从安全生产的新变化、面临的新挑战以及防范道路交通事故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信部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首先祝贺这次峰会和论坛的举行。会议主办方让我来发个言,有关交通安全产业将会有许多顶尖的专家学者发展真知灼见,我想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谈到安全生产我想就安全生产的新变化、新举措,以及防范道路交通事故,保障安全准备了三个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对安全生产的挑战


我国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本世纪中建成现代化的工业强国。当前就全国来说,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城镇化的推进期,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随着工业结构深入调整,城乡建设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也面临着新形势、新变化。这个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科学地分析、准确地把握。


这些新的形势和变化带来了新的影响。


第一是工业的规模扩大了,产业的集中度提升了,危险源的体量在增加,强度在升级。


去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超过了24.8万亿人民币,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美国,世界第一了。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产业等等,这些工业的主要部门总量也都是世界前列。去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万亿,占GDP的80.2%,无论是投资的绝对量,还是投资的强度都是世界第一了。


相应的我们工商注册的企业数超过了15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了4500万户,加起来6000多万户,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工业还是要保持一个中高速的发展,有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也有超大型的企业,当然还有不同。但是在规模经济的规律下做大做强几乎都是大家共同的驱动,无论是行业也好、企业也好,都想做大做强。


一般的说,每一个生产单元、生产经营过程都潜伏着不安全的因素,尤其是高危行业,高危行业企业都会有几个或者多个危险源。经济总量的扩大不仅是使危险源的总量扩张了,而且由于产业集聚,工业园使产业交会叠加,所以更使得单个危险源的强度升级了。两个概念,一个危险源的总量增加了,一个每个危险源的量级升级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工业化带来的安全生产的挑战。


第二是能源、原材料、产品市场的扩张给仓储运输带来巨大的压力。


去年,我国的货运量440.4亿吨,全国货运量增长了5.7%,这是个天文数字。其中公路的运输量336.3亿吨,增长6.8%,也就是说全部的货运量通过汽车公路运输的占了3/4。规模以上港口海运完成吞吐量118.3亿吨,118亿吨,增长3.2%,所以我们物流量太大了。


相应的仓储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仓储是静止的危险源,而庞大的运输量是移动的危险源,它在移动中,流量密度以及运输流量都在提升。现在卡车都是集装箱的,过去我们黄牌车载重4吨、6吨,现在一运都是几十吨。其中危险化学品的集中储存,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的运输,我大概算了算,每年有3亿吨在我们的国土上来回窜,这更是安全的隐患。


由于产业布局不合理,我们国家的资源和市场分离的,资源都集中在中西部,市场集中在东部,因此物流的南来北往的运输量太大了,甚至造成物流无意义的大流量。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多少呢?前几年是18%,这两年降了一点到16.5%,世界的水平是8%,我们是两倍。


工业化、城镇化对于安全生产的第三个影响,是城市扩张、人口聚集,安全生产社会化属性越来越明显。


我国城镇化率多年来基本上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去年达到了57.35%。城市建设扩张是常规,但问题是存在着规划缺位、布局不妥、盲目扩张的状况,原先我们建设工厂在远郊区,远离城市,后来城市的无序扩张,居民区逐渐包围了危险源和污染源,房地产增长缺乏理性,高楼林立密集,道路交通、公共工程、地下管网、信息等基础设施严重的缺失,尤其是造成城市的交通拥堵,人流钟摆式的流动,因为人住在一个地方,工业园是另外一个地方,上班、下班钟摆式的流动。这样就形成了新的交通火灾的事故隐患。


北京的火灾隐患,我是非常担心的,居民小区车停得满满的,万一有火灾消防车根本开不进去。大概是在10多年以前,陆昊还在北京市管安全,我跟他说了这个事,我说你去看一看小区,只要有火灾消防车根本进不来,陆昊同志抓了一阵现在还这个样,希望北京市政府要注意这个问题。


人口聚集、人口流动本来是城镇化的必然,但无节制的增长使交通运输难以承受。去年全国的客运量达到192亿人次,这个数字吓人吧。其中公路客运156.3亿人次,你看道路交通比例多大。城镇化路快速提高,而进城的农民不能实时安居乐业,流动人口高达2.45亿,每年的春节春运量都超过30亿人次。虽然各级政府做了巨大努力,但是近几年发生的城市非生产性火灾、交通事故坍塌、踩踏、游轮设施等意外事故,凡是安全生产的事故正在向社会蔓延。 安全生产社会化属性越来越明确,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第四个影响,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控制中枢潜在的安全风险增加。


信息化肯定是带来自动化控制,但是另外一个侧面也潜伏着危机。工业、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联网应用遍及社会民生,生产制造企业集中控制,供电、供社会、供暖、网络调控、机场车载包括银行信息化管理这都是技术经济进步的必然,但同时也存在着由于软硬件的漏洞或者缺陷,人工操作的失当甚至是黑客的攻击,一旦发生问题便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神经中枢的故障,引发大面积的瘫痪,进而可能引发次生事故。


不久前,大家知道发生了“勒索病毒”世界性事件,对全球的150个国家、30万台电脑进行了攻击,涉及到电力、石油、交通、医疗等,不仅对工业生产严重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次生事故。比如电网瘫痪了之后这个要发生骚乱,发生重大事故的,引起火灾、引起人员的伤亡。


无人操作的背后应该有精良的装备和精准的控制,对于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人操作不是说我们可以撒手不管了,它是给安全上了一个台阶。但是无人的背后是人,无人操作就我们工业企业来讲,无人操作首先要做到 精神无懈怠,制度无漏洞,工艺无缺陷,设备无隐患,行为无差错 ,只有做到这5个“无”你才能做到无人,而这5个无就是我们一贯提倡的本质安全性企业的标准。否则盲目的无人肯定要出大事情,这样才能做到事故为零,本质安全。


在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应该注意的问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在去年年底出台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安全总局做了一件好事,给中央起草了这样的文件。


我在政协也受命阅读提了一些意见,出台的意见不仅再次强调了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安全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监管、坚持源头防范、坚持系统治理,而且在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大局下,对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学习这个文件我有以下几个体会:


第一个,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了党对安全生产的领导。


《意见》明确了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政府要管安全,党委也要管安全,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重要的位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实质追责。


党政同责是在前年青岛中石化的输油管线出了大事故,习总书记在听取汇报的时候提出的党政同责,太准确了,太重要了,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里的安全生产工作要负责任,明确了地方党委在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考核、强化宣教和语论引导等方面的责任。


党委管安全生产管什么?意见里面讲得很明确了,上面讲的那些方面是党委工作,这就解决了长期以来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大困惑。我在安全总局3年,处理了四位副秘书长,还有一大批市长等等,但是没有处理一个党委书记,所以我也感到很困惑。我们的副省长受处分我也找他们谈话,我要顾全大局,他们心里头也是委屈。我不客气地讲这是安全生产的一大困惑,加强党的领导是抓好安全生产头等大事,非常的重要。


第二,明确了部门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


这些话也是老话,但是意见把它讲得很明确了。部门有三类,第一类是综合监管部门,安全总局综合监管;第二类是具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部门,比如公安部对火灾、道路交通,比如建设部对建筑工地有执法权,也比如说交通部等等,是赋有安全监管责任的部门;第三个其他,比如说工信部,工信部成立的时候我坚持要成立安全生产司,它不是代替安全总局,它没有执法权,它不是执法机构。


但是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必须把安全生产从你规划设计开始的过程纳入,进行安全管理。


三类这次终于明确了,特别是对行业主管部门,就是第三类,以往第三类往往撒手不管,特别对第三类要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方面加强行业安全生产。指导督促企事业单位加强安全管理,这就避免了过去安全生产由监管部门单打独斗的状况,我并不能说以往没有做工作,但是责任不是太清楚,没有覆盖到所有的行业领域,形成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第三,高危行业仍然是安全生产的重点,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对煤矿、危险化学品、行业、石油、民航、铁路、电力、民爆等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体制进一步加强改进和完善,包括行业监管、区域监管、地方监管的职责。


我就劝安全总局煤矿不能有丝毫的放松,煤矿监管千万不能边缘化,你稍微一放松大事故就来了。以上这些行业加上道路交通、建筑行业,由于行业性质和特点影响安全的因素多,安全生产的难度大。


事实上无论煤矿、危化品(包括了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还是道路交通建筑业,这几个行业的事故一发多发。以煤矿为例,尽管多年来依法关闭小煤矿,针对瓦斯爆炸、透水、冒顶做了深入的完善整治,2016年下降为0.156,像南方的几个省死亡率现在有所下降,但是淘汰落后、去产能仍然存在着漏洞,仍然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去年九、十月份事故多发。


总体看我们 工业行业差异大,在全力打造工业3.0谋划4.0的同时,不得不去补2.0的欠账。 我不客气地说有些是处在极其落后原始的生产水平,比如小煤矿,你连1.0都够不上,这就是中国的国情。绝不能盲目的乐观,掉以轻心,绝不能对高危行业尤其是煤矿的安全生产有丝毫的松懈。


第四个体会,安全生产责任要落实到所有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法人实体,安全生产社会化的属性今后会越来越明显。


《意见》特别指出要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一体系,具体部署了要提高基础设施安全配置标准,重点加强对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水道、桥梁、管线、管廊、轨道交通、燃气、电力设施以及电梯游乐设施等检验维护,这都是社会化的、社会性的。


完善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大型群众活动弄不好就踩踏,这发生了好几次。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监管,这都是文件的原文,这就是说不但要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而且要落实到所有生产经营单位、所有事业单位、所有法人单位。查查《安全生产法》它指的是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但如果理解是生产企业,这就太片面了。


所有的经营单位不一定都是生产企业,所有的事业单位不一定都是企业,所有的法人单位包括协会。即使是属于公共安全范畴只要有经营机制就应该在安全生产法的覆盖之内。我讲到好几次这个观点,我不知道讲得对不对。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这个话是对的,但是“企业”这个词用的不对,《安全生产法》里没怎么提,它指的是生产经营单位,进而要扩展到事业单位,所有的法人单位。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道路交通安全


最后一个问题,多错并举、综合治理、防范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据统计局统计去年全国安全生产死亡人数是43060万人,我记得2013年、2014年高峰的时候每年事故死亡人数13万,现在降到4万多一点,应该说取得了很大成效。大数据显示,道路交通死亡人数约占安全生产死亡人数八成的概率,在十多年前一年死亡13万的时候道路交通占80%,去年降到43000人大概也是80%,这是一个大数据的规律。


另一个指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万车死亡率,一万台车死几个人,去年降到2.1人,2.1人。另一个指标,去年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1.94亿量,不到2亿量,这都是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你可以乘一下,1.94亿量乘上一个2.1除上个1万,全国道路交通死亡多少人?你就可以算出来这个数,大概是44000多人,这样是不是比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还多?


我不知道现在怎么统计的,从我那时候统计的,在安全生产的死亡人数里边,道路交通的死亡人数是由于生产安全导致的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交通事故有两类:一类是属于生产经营型的,比如说货运、客运、出租车,这些都属于生产经营性质的,它造成的死亡事故是一块。另外一块是私家车。


在全部道路交通死亡事故里边,生产性的统计到安全生产里面,生产性以外的事故没有统计进去。所以这样一算又得出一个统计规律, 在全部道路交通死亡人数里,由于生产经营性造成事故的死亡人数大概也占七八成 ,有这样一个大数据的规律。所以乘用车虽然量大面广,但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重点是货车、大客车等商用车,包括危化品车。


事故分析表明,事故通常与人、车况、路况有关,因此保障道路安全的第一点, 是要在立法、守法、执法、司法上下功夫。


《安全生产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两个根本大法,其中道路交通安全法两次修订形成了细则,共115条,相应的还有《道路安全处罚条例》、《新交规扣分细则》《2017交通违章新规章》等法规,各地还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法规,可以说是相当齐全了,相当细致了,当然还需要改进完善。在执法上公安交通部门特别是我们的交警各尽职守,不谓艰险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有的付出了生命,受到赞扬,也不知道今天公安部和交通部来了没来,来了更好,没来下次请人家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