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是深圳市委机关报,是深圳最权威的新闻媒体,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因特动人,因您精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特区报

15小时60万善款!北大学子发起一场生命的爱心接力,只为救她……

深圳特区报  · 公众号  · 深圳  · 2017-07-12 12: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最近深圳才被新闻联播点名表扬

深圳司机为生命让路展现大爱精神

网友们集体点赞~

10日,北大深圳研究生院里,

一场生命接力也在进行着......


7月10日,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学生进行了一场生命的速递、爱心的接力。 他们发动所有北大学子,将一个共同的信息传递出去:“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于航,身染急性淋巴型白血病L2型(高危),即将骨髓移植,这个24岁的花季女孩儿,需要你的一份爱心和帮助!

15 个小时过去了,

轻松筹平台上有 285人 为她实名证实!

10582人 次捐款!

60万 善款到位!

这样的一位花季少女究竟经历了什么?

来听听她的故事……

01

18年不间断地求学,于航眼看即将“功德圆满”,她正踌躇满志地准备投身到法律职业共同体中,怎奈老天给了她一个“天大的惊喜”!


3月起,于航感到头晕乏力、眼前发黑,一直持续了2个月。5月1日,赴深圳中医院,血常规检测结果:白细胞276.65(正常值3.5—9.5),淋巴细胞250.73(正常值1.1-3.2)。于航意识到了一点什么!可她不忍告诉远在东北老家的爸妈,“血癌”是那对年迈的父母不能承受之重。


5月2日,她来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门诊复查,因情况危急被紧急安排住院,在骨髓活检和基因检测后,初步确认为急性淋巴型白血病L2型(高危)。为了更好地治疗,5月7日早,转院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飞行途中,她出现胸闷气短、脸色苍白,差点导致飞机迫降。多亏机上好心乘客给予紧急救助,才熬到了北京,入住北大清河院区,开始了漫长的治疗之旅。入院再次骨穿,最终确诊:原始幼稚细胞94%,ph+,9号22号基因易位,治疗方案为化疗+骨髓移植才有治愈的可能。


于航是独生女,骨髓库内也没有匹配的骨髓,只能移植父母的骨髓。父母骨髓移植属于半相合移植(只有一半基因吻合),成功率低(68%)、排异风险大,移植后的3年恢复期,需服用大量抗排异的进口药物。这时,主治医生和移植医生告知,高危半相合移植和术后康复需准备120-150万治疗费用。于航偷偷地哭了,这么多钱,到哪里去筹呢?

02

于航生在吉林省通化市,爸妈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2015年,她从华东师范大学保送到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6万一年的学费曾让人犹豫,然而,父母还是坚定地选择了无条件支持女儿的学业。这对东北夫妻说:“勒紧裤腰带、砸锅卖铁也要换女儿一个明亮的未来。”而今,于航却有些自责,让父母经济上和精神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而且未来,还不知道有多远。


在北京的病床上,于航凭着仅有的力气,敲击下求助文字,她内心有不甘、有憧憬、有梦想……她希望为自己呐喊一次,和命运争夺一分生的希望!于航说,小时候写作文常用“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句话,直到今天才懂得。其中的意义,未来,无论过程多么艰难,自己一定会挺住!


躺在病床上的于航,经常会憧憬着治愈后的情景——

“重新回到校园,

带着父母和心爱的人一起看

未名湖畔柳树那一抹浅绿,

便明了,

又到了一年春转夏的韶华!”

于航目前正在积极接受治疗

60万的善款奇迹

离不开每一位学生的付出

这些点滴善意让鹏城更加温暖

深圳的大爱还远远不止这些

那些年温暖过鹏城的 “小确幸” 还真不少……

1.深圳首家公办养老机构PPP试点项目出炉

2.中国平安推出国内首支永续型集合慈善信托

3.“温暖回家”系列公益活动送来深建设者返乡过年

4.深圳人爱心接力一夜买光青海老汉32吨土豆

5.腾讯“99公益日”成为年度最盛大的全民公益日

6.陈一丹设立全球最具规模的教育奖项“一丹奖”

7.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建立全国首个公益金融与社会创新中心

8.深圳全面启动救护车“无忧避让系统”

9.深圳残友集团推动百城上万残疾人就业

10.深圳狮子会发起“爱地球·深呼吸”环保造林活动

……

我们相信在未来

会有越来越多的深圳人给鹏城带来爱的正能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读特


综合|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读特新闻客户端 网络

编辑|王雯

深圳特区报

深圳权威媒体资讯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