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综合报道
近日,一张“全国压岁钱地图”在网上刷屏。
颜色越深说明平均压岁钱最多。其中,福建省以一片血红色鹤立鸡群。
图源:某理财APP
据悉,福建孩子收到的压岁钱红包平均高达3500元,福建莆田的压岁钱水平甚至高达12000元,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20倍以上。
但是与之对比鲜明的广东,地图显示,广东压岁钱平均水平仅为50元,被网友们调侃为“遭小孩嫌弃,被大人追捧”。
然而,有不少广东人惊呼算多的了,我们经常都是1块、5块。
甚至,还有人收到空包……
尽管上述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话题已引起了许多网友的讨论。有人羡慕福建、江浙压岁钱多,也有人表示广东发压岁钱压力小也不错。
当然,最让大家“心疼”的可能是下面这类朋友……
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广东是经济第一大省,今年1月底,该省省长马兴瑞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8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99万亿元,占全国的10.5%,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五年年均增长7.9%。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富裕省份,为何在红包数额上显得有些“小气”?
我们先聊聊发红包这事的历史。
据微信公众号“壹读”介绍,红包的起源是压岁钱,又称利是封、红喜袋,最早盛行于西汉时期。那个时候的压岁钱,叫“压祟钱”,是一种铸成钱币形状、用来压住邪祟的吉祥物件。因为“岁”与“祟”谐音,后来压祟钱改称压岁钱。老人家用红线把它串成一串,在年三十晚,压在小孩的枕头下,给他辟邪,叫压岁(压祟)。
(来源:视觉中国)
宋元时期,礼金红包习俗流行开来。据记载,在宋代过年时老人送小孩压岁钱,店家送买家喜钱,婚礼上送礼金等行为已经深入百姓生活当中了。
如今,我们更是“传统红包”和“手机红包“两不误。
但是,近年来,一些地区的攀比风日盛,一些人因不堪“红包”负担而把春节称为“春劫”。
而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红包没有展现出相应的“经济实力”, 倒不是没有理由。
在广东,广东人称发红包为“派利是”,取其“利于市”“利于事”的好意头,而且红包必须一派派两个,代表夫妻双方的祝福。
许多退休或者无收入的长者,“利是”包里就是两张一元,照样高高兴兴地派,照样换来晚辈一声“健康长寿”的祝福。
广东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谢开来认为,红包含有社会和文化两层意义,社会意义涵盖经济价值和人情交往,文化内涵包括祝福等象征意义,在广东地区红包的文化内涵大于社会意义。
重好意头让广东人表示发红包没压力。广州人梁奕铭每年准备100个红包,不止发给亲友,邻里、同事问声新年好都派个“利是”,“每个就5块钱,总共就500元,也就一顿饭钱,大家都图个大吉大利,没人计较谁的红包多,谁的红包大。”
过年大家都喜欢兑换新纸币发红包,广东人也不例外,只是大家都挤着抢兑5元、10元的新币。在广东有开年“扫楼”的传统,第一个复工日未结婚的同事要向已经成家的同事讨“利是”,单身的人们成群结队逐层而上,热热闹闹地给每个办公室拜年,颇有西方万圣节时孩子们讨糖果的氛围。
在广东的部分地区,甚至还有红包“剪一角”的习俗,剪下一角就代表已经收到祝福,红包原原本本退回。
不以红包谋钱,不以红包谋事,是广东红包好意头背后的初心,谢开来说。
这个春节,你发(收)了多少压岁钱?
本文综合每日经济新闻、新华社、Vista看天下
本期编辑 彭炜轩
推荐阅读
兵马俑手指被美国人掰断偷走,中方:严惩并索赔!
走出性侵阴影,她改变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