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天下人都说我大,大得不成样子,而正因为不成样子,方成其大。这个大得不成样子的
“我”当然是指得道的圣人了。领悟大道,方能满足一个人内心之终极关怀,即对永恒无限之渴求,故须超越任何具体的知识,职业,乃至天地宇宙间任何有限事物之局限。一旦“成器”为任何专业身份,也就为其所限而变小了,这就是“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此三宝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圣人对我们如何行为和生活之根本教训来领受。
三宝之核心乃是
“慈”,也就是爱,这是一切一切的关键。在基督里,神的所有诫命可以归结为一条,“爱神并爱人如己”。有了爱,那么摩西十诫中所要求的“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及不可贪恋人的房屋”等等当然也才可以和可能做得到。又比如当今极为猖獗的电信诈骗,如果你对任何一个陌生人都有爱,又怎么可能去诈骗他呢!
慈爱到极致,则为他无我,无我到极致,则可以牺牲生命。如果可以牺牲生命,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这就是
“慈故能勇”。慈爱本来是温柔的,似乎也是柔弱的,但却可以导致“勇”这么刚强之后果,这就是相反相成的道理。
二曰俭,即此前第五十九章所谓
“治人事天莫若啬”,或佛教所谓戒贪。如果放纵欲望,精神意念贪著于物质,则会迷逐于外,无休无止,从而无法反身而诚,彻见自性本体,如此就会流转于二元对立之无常生灭假象而不得解脱。这就是庄子之所谓:“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相反,如果能“俭”,即在物质和知识欲望上加以克制,则心灵之视线能够摆脱物质欲望,世俗名利和现象知识之束缚,而进展超越到对终极本源之道的追求和领会,那么就能够摆脱幻相之束缚,而彻悟本心,解脱而得大自在。此之谓“俭故能广”。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虽然
“不敢为天下先”,但却会导致能为成器长之结果,这就是所谓“后其身而身先。”后其身是后物质和意识小我之“身”,“身如槁木,心如死灰”之后,则“吾丧我”而廓然大公,而为天下,则为天下人所高举。
舍此三者,无爱,奢侈,自我中心,则心灵迷逐外物,堕入黑暗,旷野流浪,无家可归,因此无法彻悟本体而了生死,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