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教育
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为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学生提供择校、能力培养、海外升学等专业国际教育资讯。助中国家长实现教育突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女儿派  ·  不要太尊重你的孩子 ·  3 天前  
女儿派  ·  不要太尊重你的孩子 ·  3 天前  
太星小升初  ·  明确!北京中小学2025阅读书单、新学期教材 ... ·  4 天前  
新华网财经  ·  收好!2025这些考试时间定了 ·  4 天前  
新华美育  ·  小活动大作用(每日更新)-2025.1.9 ·  6 天前  
新华美育  ·  小活动大作用(每日更新)-2025.1.9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教育

被心仪大学提前录取,这个女生的秘诀竟然是“固执”?

外滩教育  · 公众号  · 教育  · 2018-12-28 07:00

正文

 看点    美国大学提前申请已经基本结束,不少同学就在这个阶段拿到了自己心仪的offer。我们的实习生女孩Lami就如愿拿到了全美公认排名第一传媒学院西北大学Medill学院的录取通知书。Lami是如何获得招生官的青睐?她又会给出怎样的申请建议?外滩君和lami聊了聊她的申请经验以及背后家庭给予的支持。


文丨张楠    编辑丨李臻


今年夏天,我们编辑部来了一位特别的实习生,叫Lami。虽是名高中生,但做起工作来毫不含糊,跟我们交流选题时也表现得落落大方、有条有理。短短实习期间,Lami参与了父亲节专题的视频拍摄,还写了篇《麻省理工毕业演讲:Facebook首席运营官告诫孩子,做乐观主义者拥抱不确定》



Lami在外滩教育实习


最近,得知Lami如愿拿到了西北大学Medill学院(Medill School of Journalism, Media,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简称Medill)的Offer。趁着Lami回上海的这两天,外滩君抓住她聊了聊。

 

故事要从Lami拿到offer的学校说起。在2019年美国U.S.News综合大学排名第10的西北大学,共有6个学院,这其中,最出色的就要属Medill了。作为全美公认排名第一的传媒学院,Medill传媒学院毕业了众多知名记者和政治活动家,还出了38位普利策奖获得者。

 

西北大学以严格录取出名,近几年中国本科生录取率更是低至不足1%,位列美国录取率最低的学校之一。而王牌学院Medill每年录取的华人基本不超过5人。


而成为被Medill垂青的幸运儿,对于“别人家的孩子” Lami来说,却并不是一个焦灼的过程,似乎更多了几分水到渠成的味道。Lami自己也说,她目标明确,直奔主题,招生官应该“挑不出什么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Lami的各项成绩——学校GPA 4.0+,SAT 1580分(满分1600分),托福117分(满分120分)。这些亮眼的数字,实在是很难让招生官不去留意了。


而除了优异的成绩,Lami的文体活动也非常丰富,从小学习钢琴的她,进入高中后又学起了电吉他,还加入了学校的摇滚乐团,做主唱和吉他手。之前就有花滑基础,在美高又打起了冰球,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Lami的乐队


此外,Lami的课外活动也相当丰富,在学校,她担任学校校报主编,还为校外的一家女权杂志社写稿。九年级暑假,她曾在上海一家博物馆实习,并参与执行和策划了一次捐书的活动。今年夏天,她还先后在「外滩教育」和「澎湃新闻」两家公司实习,并且发布了自己的文章。

 

在这样一份漂亮的履历之后,对于Lami为什么能够赢得西北大学招生官的青睐,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如何做到这一切呢?Lami一直说自己其实没有怎么规划,如果非要给出一条建议,那就是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从说服父母同意自己去读美高,到坚持以Medill作为自己的目标,Lami一直表现得相当有主见。但说到这些,Lami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比较固执吧,就是喜欢的事情,一定要去做的。”

 

1. 把兴趣做到极致

 

今年夏天,Lami在十一年级暑假回到上海,参加了《留学吧!少年》的节目录制。节目给这个已经为申请Medill的女孩给出的标签是“普利策奖,我来了”。或许这个标签里更多的是少年理想的意气风发,但Lami对于做新闻的热情和期待也给了这句口号十足的底气。



Lami参加留学吧少年


而这些,最根本的源头,还是这个女孩对于读书和写作的热爱。

 

从小就喜欢读和写的Lami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博客,小时候会用来写游记,写影评,每个月都至少会更新一次。“今年比较忙,就会放一些学校上课的论文,总归是有内容的。”

 

近两年,Lami还在国内外各种网站和出版物上发表过几篇短篇小说,也开始为《作家文摘》、女权主义杂志和实习的报纸撰写一些新闻和学术文章。

 

谈到升本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Lami也认为“关键在于全部的努力要朝一个方向走”。Lami说, “比如,我喜欢写作,所以我的活动,我赢得的奖项,学校选课都是往这一方面走的,这样,学校也挑不出什么问题来。”

 

申请美本时,招生官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做了哪些努力和尝试。“当然在前期,多尝试和发展是很好的。但是越往后,越要集中向一个方向走,包括学校选课,做活动,一会儿做数学科学类的,一会儿做英语,这样东一下西一下的并不好。”

 

2. 坚持兴趣需要更多的努力

 

但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不意味着更轻松,恰恰相反,正因为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Lami就读的Brooks School是一所寄宿制私立高中,二十四小时封闭制管理的学校让Lami不能像走读学校的学生那样去参加一些校外的活动,但学校里的活动也有够忙的了。

 

作为校报主编,Lami的课余时间,除了做作业,就基本上都忙着校报的工作。“像我们校报是没有学校管理的,也就是自己找时间去联系别人,做采访这些。而且我们的校报是和其他八所美国寄宿高中一起发布的,所以说,还要跟其他学校联系。”

 

这些都是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但Lami说,“因为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所以累也开心的。”

 

而这一点在Lami的选科上也有体现。由于AP课程的选科自由度很大,不少学生在选择之前都会了解一些攻略,哪些比较好修学分,哪些容易得高分。Lami说,其实这种情况,在美高也会有。“比如我今年选的艺术史,在我们学校是很难很难的一门历史课,很少人会选,我们班上就只有四个人选了这门课。”

 

但相比于为了分数而选一门更容易的课程,Lami还是觉得,修一门自己喜欢的课更重要。“可是这四个人都是特别喜欢历史和艺术的,所以说,虽然分数可能没有人家常规课的好,但我们还是觉得学到了很多。而且我觉得,如果你喜欢一门课,你就会去用心地读,上课也会感兴趣,成绩也不会差的。”

 

关于这个问题,Lami也给了学弟学妹们一个小提示,“其实这一点也不完全只是为了追求兴趣,对申请大学也是有好处的。”Lami介绍说,“美国大学看你的GPA,也是要看你的选科的,他们会把你的选科和你所在学校提供的所有课程作比对,然后看看跟你申请大学的专业是不是匹配。”


Lami和美国国会议员Danny Davis合影

 

3. 从兴趣中找到理想

 

到了美国之后,Lami发现,在这个她原以为释放自由的国度,种族歧视、男女不平等等现象比比皆是。“即使在学校里也存在着美国人对中国人有偏见,以及富有的学生对社会经济分布的无知等现象。 ”

 

观察和思考了这些问题,Lami想从事新闻行业的心愈发强烈。这个小女孩“我理想中的新闻,是能揭开社会上的黑暗,然后带着大家去寻找正义。”

 

十一年级的时候,作为学校的交换生,Lami去到了摩洛哥。“我申请做交换生的时候,就是很想去看看,在一个穆斯林国家,女性是怎样的状况。”

 

“我也知道像很多人说做新闻,一定要平等,就是你写什么东西都不能有偏见,可是我觉得作为人来说,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大家的背景不同,经验也不一样,所以报社里最主要的还是调查,你应该代表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替他们发声,替他们博弈。”


 

来自家庭的培养和支持


Lami的故事里,少有的教育机会,自身的努力和奋进,还有一点不可或缺的就是,家里人一直以来的培养和支持。关于这一点,和很多牛娃惯常讲的“散养”不同,Lami清醒又客观地说,高中这几年,来自父母最大的支持可能是心理上的,但整个成长过程中对于家庭氛围和父母培养的受益,对她也是非常重要的。

 

1. 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

 

外公是教对外汉语的大学教授,家里堆满了书,在那样的家庭氛围下,小时候的Lami就喜欢和外公一起看书。“外公的书我看不懂,我就带我自己的书过去。外公在哪里看书,我就在旁边看书。”

 

大量的阅读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写,Lami回忆说,自己最开始写东西,就是在读完了《哈利波特》一整套原版书之后开始尝试写一些童话。

 

“而且爸爸妈妈也一直很重视培养我的阅读和写作。”Lami讲,小学三年级才进入国际学校的她,那时候英语并不算好,回到家,爸爸妈妈就会给她听一些有声读物。“有时候看一本书,也是全家一起看,看完我们一起听有声读物。出去旅游,在车上、飞机上,都在听。”

 

说到旅游,Lami说,写游记最开始就是妈妈要求写的,写完了,妈妈都会看,然后给出一些反馈,哪里写的好,哪里写得不好。“后来我用英文写了,刚开始基础一点的她还可以看得懂,后来的复杂了她就看不懂了。我会翻译过来,再给她看。”


 

2. 给予肯定和鼓励挑战

 

比起在上中国际部初中几年的时间,在Brooks School的这几年,Lami要面对的压力更大,学术成绩、文体活动,还有一个小留学生在异国求学的辛苦,所以她每天都会给家里打电话。

 

“我觉得也不一定要妈妈说什么,陪我聊聊天,偶尔能跟妈妈诉诉苦,就挺好的。”回忆起每天跟妈妈打电话的经历,Lami笑着说,“其实有时候妈妈也会嫌烦的。”

 

但更多的时候,Lami的妈妈会耐心听听女儿的烦恼和压力,“觉得压力很大的时候,就一直哭。然后妈妈就会说,‘考美高的孩子那么多,你能考上就已经很棒啦’,心里会觉得安慰。”

 

除了鼓励,爸爸妈有时候也会鼓励Lami去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像参加节目录制,其实我就很抵触,因为我很怕上镜。”

 

但爸爸妈妈觉得这样一次难得的体验能够让Lami得到锻炼,不管是口头表达能力,还是这种临场的应变能力。最后,在父母的鼓励下,Lami决定挑战一下。“的确是一次比较与众不同的经验,对我的成长也有帮助。”

 

3. 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

 

其实,Lami的想法和决定不总是和爸爸妈妈对她的期望一致。比如,当年决定去读美高的想法,一开始就遭到了全家的反对。

 

“但我想好了,就是很想去。为了说服他们,我自己做了一个PPT,把我觉得很好的美高列出来,然后把查到的资料放上去,告诉他们这几所学校为什么好,哪里吸引我。”

 

原本以为Lami只是说着玩儿的父母这才意识到,孩子这是来真的。爸爸妈妈担心孩子小小年纪就去美国读书,Lami又是真心想去体验那里的教育,最后达成的协议是,如果能考上,那就去。

 

“因为考美高很难嘛,所以我猜他们当时应该是觉得,我也不一定能考上吧。”Lami笑着回忆说,“但我考上啦!”

 

Lami说,自己有了和爸爸妈妈不一致的想法,他们尽管不赞成,会说出他们自己的考虑,但最后还是会尊重她自己的决定。而这种情况在Lami今年申请大学时同样存在。做贸易工作的爸爸曾一直建议Lami学习科学或者经济这样更主流,未来就业前景更好的专业。

 

外滩君问Lami,最后如何说服了父母。Lami想了想说,“我觉得我应该还没有说服他们吧,爸爸妈妈觉得,Medill的整合营销专业也蛮好的,我以后说不定会跟着同学就转去学那个啦。”最后,Lami调皮地笑,“但我还是觉得,我应该不会变。”


 

申请美本Tips


B=外滩教育    L=Lami


B:关于如何选择学校,有什么建议?


L: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彻底地了解一所学校。你要去了解这所学校,是不是真正符合你的需求?和你的性格是不是很匹配?你是不是真的喜欢这所学校?这个很重要,我觉得如果你不喜欢这所学校,这所学校基本也不太会喜欢你。不要只看名次,毕竟是要花四年时间生活读书的地方,不要随便选选就报了。

 

渠道有很多,可以去学校的官网看看,访校,参加他们的夏校,有机会的话还可以跟校友聊一聊他们当时在学校里的生活。


B:整个过程中,你觉得自己最打动招生官的是什么?


L:除了成绩,我觉得应该是文书,真实、热情是最重要的。

 

文书有三篇,一篇主文书,我就很真实地写了自己对新闻的一些想法,可能这打动了招生官。第二篇是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我从十年级参加了他们的夏校,就开始了解这所学校,所以原因也很充分。第三篇写活动,我就写了今年夏天去《外滩教育》和《澎湃新闻》实习,碰到了哪些故事。都是我很喜欢的事,所以我觉得写出来也是自然的、打动人的。

 

所以,关于文书的建议,就是要遵从内心,why school 不要泛泛而谈,要针对个别学校,让招生官感觉到你是真心喜欢。还有,主文书要早早开始做头脑风暴。

 

B:关于面试呢?有哪些注意事项?


L:面试要提前到,等招生官的时候不要看手机,面试时一定要自信,就算紧张也要装自信。过程其实就是聊天,多讲一点文书中没有提到的,展现自己的多样性。

 

保持自然、真实。他们问的问题,要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去回答,而不要去猜他们希望你怎么回答。

 

其实做活动、写文书也是这样。如果是那些自己不喜欢、被逼着做的活动,写出来是不自然的,招生官也感受得到,你不是真正喜欢,所以说那些做了也没用的。


Lami的书单推荐



《麦田里的守望者》

(The Catcher in the Rye)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能够让你思考的一本书,我看的时候感觉内心可以和主人公对话,所以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


推荐理由:文笔特别好,对于人物的刻画特别细腻,也是我会反复看的书。



《夜晚马戏团》

(The night circus)


推荐理由:文笔不错的一本现代小说。




    从严重偏科到拿到牛津offer,这位学霸说考名校其实有“套路”

▶    专访美国藤校现任招生官:录取一名中国学生,我要看这些

    分析完今年哈耶普录取的 41个牛娃,我找到了录取率新低原因

  

关注外滩教育

阅读 3000+篇优质文章



外滩教育携手毕业于耶鲁大学的

阅读控Nikki老师

带你走进精读,

走进《了不起的盖茨比》

最终,爱上阅读。


点击下图 立即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进外滩教育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