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蒂和她的团队做了一项调查,想了解人们对自己的哪些消费行为最后悔。
结果出乎意料。
排在第一位的,是外出就餐。
在这里买一杯咖啡,15元,那里买一个面包,8元,
虽然每次的消费金额都很小,但一个月累积下来,积少成多,开支往往大到吓人。
温蒂有一天查看自己的打车软件,发现这个月在打车上花了超过2000美元,比房租还多。
温蒂暗暗发誓,接下来这段时间自己一定要少打车。
结果第二个月,她发现自己在打车上还是花了2000美元!
这是怎么回事?
温蒂开始自我反思,并做出了两个改变。
首先,她取消了信用卡和打车软件之间的关联,把打车软件和一张只有300美元的借记卡关联。
这样如果需要打更多的车,她就不得不向卡里转更多钱或者换另一张卡。
而每一次转钱或换卡行为,都会增加我们做事情的阻力,
一念之间,就没有打车的欲望了。
然后,温蒂给自己又设置了一个限制:每周只能用3次打车软件。
为什么呢?
温蒂说,人不是机器,我们不会在大脑里安装一个计算器,
实时计算我们正在花费多少钱,再把金额与我们想要花费的金额进行比较。
但是,人类的大脑非常擅长专注更简单的数字,比如计算我们做过了多少件事儿。
于是,通过限制每周只使用3次打车软件,给自己设置一个固定的配额,
能够有效地控制消费的频率,进而控制消费金额。
而且温蒂还建议大家,
可以去查看下过去几个月的开支,
找出自己最后悔的消费行为,
然后使用上面这两个方法给自己的消费行为制造障碍。
比如,如果你想要减少自己网购花的钱,
就可以从网站和手机app中删除自己的地址,
这样每次购买时都必须重新输入。
相信,不是特别需要的东西,谁会一遍又一遍地填写收件人信息?
女王节来了,试试这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