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珍稀奇文化
珍稀奇,传承华夏文化,弘扬品味生活!分享艺术品收藏、博览、拍卖和交易的相关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珍稀奇文化

世界知名的这四个博物馆中,哪些是它们的镇馆之宝?

珍稀奇文化  · 公众号  ·  · 2019-12-28 19: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 “珍稀奇文化”关注我们


从英国大英博物馆到法国巴黎卢浮宫,从俄罗斯的冬宫到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这世界知名的四个博物馆中,哪些是它们的镇馆之宝?


大英博物馆: 《亚尼的死者之书》


1753年,英国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逝世前留下遗嘱,将他个人收藏的71000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等全部捐赠给国家。 国家接受了他的赠品,并于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包括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 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对民众开放的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亚尼的死者之书》,创作于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 这幅画作为陪葬品放在亚尼墓中,全长二十四公尺,用长达六十章的篇幅,描绘死者在来世获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约定事项。 埃及死者在通向复活之路时,必须于棺木中置放“死者之书”。 死者之书大部分以纸莎草写成,记录死者生平好恶,以及奥西里斯的审判等情节。

卢浮宫博物馆: 《蒙娜丽莎的微笑》

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当时是用作防御目的,后经过一系列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金碧辉煌的王宫。 从16世纪始,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收藏各种艺术品,后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 其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 值得一提的是,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美籍华人建筑师贝铭。

在卢浮宫,可综览欧洲艺术史。 其中最重要的镇馆三宝世人皆知: 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肖像画杰作《蒙娜丽莎》,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外形达到巧妙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伏尔泰坐像》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以大型艺术与文化宫殿闻名。 它又名冬宫,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畔。

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埃米塔什(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 卡捷琳娜二世去世后,历代冬宫主人对这个皇宫内的博物馆不断完善。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展览线总长达30公里,有世界最长艺廊之称。 若按正常行进速度走完全程,需4个多小时。 如果在每件展品前面停留1分钟,每天按8小时计算,则需要11年之久。

冬宫藏品共有270余万件,其镇馆之宝《伏尔泰坐像》由法国近代肖像雕塑家乌东创作,塑造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全身像。 当时伏尔泰已84岁高龄,且刚结束了长期放逐国外的流浪生活。 雕像自然流露出伏尔泰的明显老态和瘦弱身躯。 但通过他神采奕奕的脸部表情,特别是他那似能洞察一切的敏锐目光,人们至今仍能感觉到这位反封建专制的不屈斗士的聪明才智。 他身穿古罗马式长袍,既掩盖了老年人的形体缺陷,又使雕像雄浑、庄严。 他头上一条象征不朽的束发带,强化了这位思想家的内在精神力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舞蹈教室》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 背依纽约中央公园,闹中取静,环境幽雅。 它占地不足8公顷,仅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积超过了24公顷,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2倍。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常年展出的几万件展品,仅是博物馆总库存的冰山一角——大都会博物馆所有展品数量已达330万件。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建筑上没有体现出美国人的创造性,但展出内容体现了资金足、气派大的美国风格。 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馆内专建大厅中巨型玻璃罩里,叹为观止; 服饰馆也堪称世界之最,收集了4个世纪以来五大洲的各种民族服装1.5万件。

镇馆之宝——德加的《舞蹈教室》,在绘画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对舞者动作着迷的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创作大都以芭蕾舞为主题。 这幅宛如定格画面的作品,捕捉了舞者们日常练习的瞬间: 穿着纯白芭蕾舞衣的舞者们,有的正准备做舞蹈练习,有的正在整装,有的则心不在焉地看着同伴们。 这是没有丝毫造作的情形,就像平常走过舞蹈教室时所见。 静下来细听,仿佛还能听到舞者们的细语声和音乐声。 这幅作品不像印象派画家那样通过写生以追求“光的表现”,而是注重“形态”和“构图”,巧妙地将传统技法与写实主义相结合,表现时事,仿佛是用相机捕捉的日常生活瞬间。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文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