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一代机上我们就走了不少弯路…
歼-6战机是中国从60年代-70年代的主力战机,生产数量庞大,深得军方的喜爱,甚至一度有了“歼-6万岁”的口号。
然而由于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歼-6战机生产改进中也曾遇到诸多困难。例如歼-6III型战机的坎坷,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歼-6是中国仿制的苏联产米格-19
1967年,112厂(今沈飞)为了改进歼-6性能,成立了11名老工人、5名工艺员、3名设计员组成的改进小组,归厂革委会领导。1969年为全面提升歼-6性能,改进小组对原飞机做出了多项改动,包括缩短翼展、增加襟翼面积、使用新发动机等,并将改进歼-6命名为歼-6III,并与1969年8月首飞。
当时试飞员和观摩的空军领导,对歼-6III是很满意的,特别是试飞员认为该机爬高快、操纵灵活,转弯快。但改进小组认为这只是“初稿”,还需设计定型和小批生产“试错”。
▲点击上方小程序观看视频
但空军却不顾各方反对,在69年10月就下令112厂大规模生产。近2年多时间112场和011基地(今贵飞)就生产了406架歼-6III。
然而这些飞机在部队却暴露出严重的问题,包括后机身温度高、进气道掉铆钉、襟翼变形等十几项问题。从1971年开始工厂就开始应付大量的歼-6III的排故工作,但由于故障太多大多数飞机陷入停飞状态,军方在1975年决定将406架歼-6III全部返厂大修。
▲同时期的59式战斗机则直接被废弃
好像跟我理解的59不太一样…
112厂从1976年起用了3年时间才把这400架飞机修理完并重新交付部队,空军使用效果较好。但这次排故从1971年持续到1979年,总共花费4000万元之多。
▲埃及空军使用的歼-6
同时,从1973年开始,112厂又开始对歼-6III实施改进,在空军和有关单位协助下,112厂完成了新歼-6III飞机设计方案改进工作,吸收排故、大修的经验教训,增加了新成品70项,采用了5项新工艺。
新的歼-6III型飞机在1975年首飞。但该机只制造了4架,上级就要求开始生产歼-7飞机,最后到了1978年干脆取消了新歼-6III战机的型号,最后也未完成定型,等于说是半途而废。
-文章来源-
郑文军事,(微信号:zhengwenhao-xinhua)。选个新奇角度,聊聊军事话题,其实军事离我们很近,人生就是一场战争。点点关注,学好“活着”的兵法。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观看军武精选视频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军武优选商品
明日军武日历:不做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