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DeepSeek“朋友圈”急速扩容,一则“深圳70个‘AI公务员’上岗”的消息,被媒体广泛报道,相关话题登上平台热搜榜,引发关注。
“幸福福田”官微显示,深圳市福田区推出了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上线福田区政务大模型2.0版,除了有DeepSeek通用能力外,还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实际业务流程,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体,首批满足240个业务场景使用。
目前,福田区已上线11大类70名“数智员工”,覆盖政务服务全链条。个性化定制生成时间从5天压缩至分钟;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执法文书生成助手”将执法笔录秒级生成执法文书初稿;民情周报日报初稿一键生成;“安全生产助手”生成演练脚本效率提升100倍。
据媒体报道,除深圳外,广州、呼和浩特、无锡、临沂、赣州等城市,也在政务办公、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多个热门政务领域,探索应用DeepSeek模型优化工作和服务场景,旨在为“城市大脑”注入更强大的AI动能,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不同城市正在推进的政务服务智能化工作领域、服务场景大同小异,但是,各地政府部门官方在描述这些智能化服务场景或细分类别时,并没有使用“AI公务员”一词,福田区官微也只称为“数智员工”,而不是“AI公务员”。那么,登上热搜榜的“AI公务员”称谓,显而易见是“硬造”出来的。
不妨再看看“幸福福田”官微,其中附有“执法文书生成助手”操作演示视频,显示只需三个步骤、数十秒钟,即可生成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这个“助手”被称为“数智员工”。在这里,上述70位“数智员工”,其实是70个政务智能“助手”。而这一个个“助手”,说白了只是政务智能服务系统中一个细分程序而已,将此说成是一位“数智员工”,本身就值得商榷。
将DeepSeek接入政务服务系统是大势所趋,预计可显著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问题是,假如把一个城市辖区政务智能服务系统中的一个细分程序,说成是一位“数智员工”,那么,各省市全面建成政务智能服务系统时,需要“配备”多少个“数智员工”?如果称之为“AI公务员”,将来全国各级政府要增设多少个AI“工作岗位”?
由此可见,与蛇年春晚惊艳亮相的“跳舞机器人”、在泰山上背负垃圾的“搬运机器人”及随警察出警的“巡逻机器人”不同,各地林林总总的政务智能服务程序,不宜称为“数智员工”或“AI公务员”,建议统称为“AI政务助手”。那些将其拟人化、实体化的称谓,看似通俗易懂、“吸睛率”高,实则并不严谨,经不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