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电影手册
《青年电影手册》由程青松担任主编,以影评、导演对话、电影理论和电影创作研究为主要内容,是一本集“深度、锐度、态度”于一身的独立电影杂志,关注华语电影创作与发展趋势。青年电影手册公众号将触角伸向更为广阔人文,艺术空间。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电影手册

她是两任戛纳影后,她来中国只为你朗诵杜拉斯

青年电影手册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6-01 11:37

正文

点击上方青年电影手册关注!


版权声明


5月31日推送文章:1997年这部华语杰作首映。20年过去,它仍鲜活如昔转自奇遇电影(ID:cinematik),一向重视版权的小编昨天推送忘记注明出处,特此声明。



文/南卡

编/尼侬叁



70周年的戛纳大庆也结束了,今年似乎一如即往,伊莎贝尔·于佩尔主演了两部官方单元影片,一部出现在主竞赛,一部非竞赛单元,大家似乎已经见怪不怪,当然“请于佩尔做主演就能入围戛纳”的传言依然在海风中飘荡。无疑,关注戛纳电影节便没法避开伊莎贝尔·于佩尔女主人一样的身影,除开2009年担任了评委会主席,曾两度获得最佳女演员奖项之外,她几乎连续数年带着参演的新片来到戛纳,好像戛纳电影宫已是她的第二办公室,每年一次例行巡视,宣示主权,显然对她不是难事。

 

而在今年的例行巡视后,我们似乎已经可以和她约定下一次的相见是在何时何地——接下来的六月,她将来到中国各大城市剧院诵读杜拉斯的《情人》(广州、上海、北京三城具体活动时间,请查看本推送文末)




*电影《抵挡太平洋的堤坝》(2008)  


于佩尔第一次出现在杜拉斯的世界里也正是作家的处女作《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电影改编。柬埔寨籍的导演潘礼德将她直接带回了被杜拉斯的笔端无数次抚摸过的故土东南亚拍摄,在水稻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踏过。在这部杜拉斯自传性极强的作品中,于佩尔饰演的母亲角色也极大吻合着作家母亲的形象,苦涩强硬,冷酷矛盾……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的母亲(伊莎贝尔·于佩尔饰)  


当人们问起于佩尔要如何去诠释一个“杜拉斯式”的人物,她却否认到,“杜拉斯式”的人物应该是像《劳儿之劫》的劳尔·斯泰因,《印度之歌》的安娜-玛丽·斯特雷特, 应该是为一种纯粹为精神状态做注释的声音,这是一个几乎完全抽象的概念,而她的角色虽说也算虚构,却也摆脱不了杜拉斯母亲真实的形象,因此而带着更多的历史的宏大叙事性,混合着亲密与波澜壮阔。



然而这次十年前的相遇后,于佩尔便再未能出现在杜拉斯的作品中,也就从未真正以一位“杜拉斯式”的人物出现在大银幕或是舞台上。当然我们很难拒绝这位法国国宝演员的形象与杜拉斯世界的联姻,一位揽尽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后,两度戛纳封后,奥斯卡提名在身,一位是属于这个星球的法国女作家,酒精中永远的文字女巫,小说崭新流派的先锋,电影、戏剧、政治多面登陆的旗手。 

请输入标题     bcdef

【命定的渴求与苦痛】

*《钢琴教师》 (La pianiste,2001)剧照 


纵观于佩尔多年来那量大惊人的履历表,其形象的丰富多变也是令人咋舌,更遑论她以这颗星球上可能无人能及的广度和几大洲风格迥异的艺术家合作着。在如此宽广的覆盖范围中,于佩尔在镜头前与舞台上演过写色情文学的修女,弑父毒母的少女,杀死儿女的女巫,活过千百年由男性变为女性的神话奥兰多,以及一系列资产阶级妇女,被性侵的游戏公司老板,用刀划破下体的钢琴女教师,爱上管家的有钱寡妇……以至于人们将她的形象固化为“一位以塑造资产阶级的堕落和痛苦而闻名的女演员”。

*《编织的女孩》 (La dentellière,1977)剧照 


法国著名导演帕特里斯·夏侯这样说起过她,“亲切又有距离,聪明,冷淡,炽烈,时刻准备出演一切。为他人献出自己同时又能做到缺席于此,又孤独又多面。当然很多女演员都可以这样,但伊莎贝尔身上有一种似乎已被她所接受的致命渴求,悲剧吗?也许吧,命中注定的渴求。但她就在那里,像我们一直认识的一样,随时准备冒险,无所畏惧,带着自己顽强的劲头在别人的精神中出现。一次又一次。”在她的大多数角色中都有对苦痛的一番极致的表达,或静默再爆发,或冰冷决绝,或尖刻讽刺,在她的角色中绝少有“天使爱美丽”,比起这些她总在灵魂的角落和残渣里寻找人性。这些角色游走在疯狂的边缘,从《钢琴教师》到《维奥莱特·诺齐埃尔》,从《编织的女孩》到《阿马利亚别墅》,更有戏剧舞台上的《美狄亚》《欲望号街车》《女仆》……因为爱得无望的疯狂,因为渴求太过而带来的疯狂,因为失爱迷惘而遁入疯狂……于佩尔在接受过太多媒体问题后,也学会了自嘲,“不演戏的话,我大概是最适合住在疯人院的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而当从杜拉斯的笔下而来,这样的疯狂也是如此顽强地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我们的精神里。她疯也似的写了一生,每天坚持写,涉足多界,传奇一生,也只愿说,“我是作家。其他的都尽可忘掉”。她写了那么多,却也有人说她写的这一辈子都是《情人》的变奏、复调、再生、转世。她的故事里充满热带的潮气,风暴,酒,人被压抑至疯狂边缘的不安,突如其来的爱情,不对等的感情,对话,沉默……她童年的影调。这些疯狂来自一个不断被压缩,张力不断扩大的爆炸中心,原子弹与爱,逃离与被抛弃,虐待与渴望,死亡与肉欲,这些都被糅合到了一起。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始终是她,全部是她】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杜拉斯曾被问起在越南哪里可以找到她童年时代景象,她说没有必要。为她作传的劳拉·阿德莱尔写道,“我知道。这就是玛格丽特:一切无处不在。没有必要去当地找寻,加尔各答、西贡、永隆、砂砾,所有这些名字都在记忆中涡旋。”写作之于杜拉斯,是对自己记忆的祭奠,对意识旋涡中每个关节点之间的暗自连结的探寻,是自我揭示之举,也是修复自身的疗愈,一切都可回溯至童年,热带绵长的风里无休无止的童年。


她把真实和虚构的边界逐渐模糊,人生和创作都是如此,在她的世界里,现实和幻想在酒精的调和下创制着独一片的天地,写的是自己的生活,活的是自己的写作。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有的艺术创作将创作者带离囿于其身的小天地,如莎士比亚从未离开过英格兰岛却可以从《威尼斯的商人》写到丹麦的《哈姆雷特》,有的艺术创作将被放逐的创作者再带回他们的乐园,他们再次采摘童年的果实以解在现实世界里无望的干渴,他们的艺术让他们得以贴近自身,以此存活,在一遍一遍的自我印证中生长、扩张。

 

无休无止的童年不止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当年已初入影坛的于佩尔仍然还不太清楚演戏究竟为何物,她在探寻着什么,然而又并不那么明了究竟想要什么。戈达尔看到了她,请她出演了影片《人人为己》,“一个滞留于少年时代的女人。”他这样说。

*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自然,到现在仍有不少批评于佩尔的表演千戏一面,永远是她自己,重复且过量,但她不以为然,依然每年出产着三部以上的电影,上班一样地定期出席三大电影节,同时还加上不定期的舞台剧表演与朗读活动。作为一个远离美国“方法派”的欧洲演员,她不以为然,所谓“化身为人物”,此事根本就不存在,“我们不是我们饰演的人物,有的是我们之间的共鸣与回响”,演戏只能是演员逐渐靠近自己的过程,“做演员最终是学会做一个自由的人……形象产生于你自身,你的反应、你的思想、你的情感、生理和心理的状态。一切都归结于你的资质、特点和潜能”。


有人说她工作狂,然而她并不把表演当做工作,而是当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是在塑造角色而是让自己被角色塑造,将演员与木头相比,而角色是从其上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有时个人的生活介入到银幕与舞台上,可能被揭示也可能被遮掩……在所有的存在方式中,可能有多种生活,说实话,我并不真的区分我作为演员的生活和我个人的生活”。

*图片出自2017好莱坞报道者圆桌会议

(THRs Actress Roundtable)


或许正是这样始终的自我,让这两个女人在电影这一强大的难以摆脱的媒介前面也似乎不为所动。大概很少有电影人如此直白说自己是如何利用电影的,虽然实际上有人用它打开名利场大门,有人用它博取生前身后名,当然也有人用来探索世界认清自己(是为利用的一种),对于佩尔,电影与其说是目的,不如说是手段,“我利用它向前走。我常常对自己说,我始终是强有力的,因为,不是电影利用我,相反,是我利用了它”。杜拉斯曾经因为不满人们对自己作品的电影改编而投身电影,又在数年之后戛然而止,而此期间她对于电影形式与语言的贡献已经不止最耳熟能详的《广岛之恋》,声画分离大胆奇特的《印度之歌》这么简单,但她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电影这一形式的批判,有时候甚至不将自己的电影称作电影,她说“当今的电影真是让人惊奇地愚笨”,“我与电影之间是谋杀的关系”……

请输入标题     bcdef

【备受摧残的容颜】

*《维奥莱特·诺齐埃尔》 (Violette Nozière,1978)剧照 


十年前的于佩尔走进的是杜拉斯母亲的世界,而十年后她也并没有备受摧残的容颜,可的确是有不少人说起她,“那个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而我却爱你现在的样子”,而就像这部著名小说最著名的开头一般梦幻,十年的时间跳跃后,她回到杜拉斯的世界却不再是冷酷坚硬的母亲,而重拾起作家少女时的心事与爱恋,苦闷与渴望。


《情人》的意义对中国读者自不必说,从它在中国拥有的纷繁复杂的十几种译本也可以看出其当年的风靡程度。以王小波为首的诸多中文作家推介过,其后出现的中国女性写作对其大量参考与致敬,这本书成为了许多人对东南亚的异域风情以及微妙精致的法国文化的最初怀想,这个故事也囊括了很多人对痴缠爱恋的终极畅想,哪怕是通过让-雅克·阿诺那部令杜拉斯本人大为光火的改编电影。


*《情人》 (L'amant,1992)剧照 


带着她现在的容颜,一如既往的自我,永远难解的复杂性和标志性的悲剧性激情,于佩尔将会把这个故事再带回我们身边,用古老的诵读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些我们烂熟于心的段落将如何被她低沉的法语讲出,她会在哪里顿挫,哪里扬抑,这些都是在让人好奇。不同于电影,不同于戏剧,诵读关乎的是在演和述之间拿捏的距离,而我们永远都想知道,这位当今最瞩目的法国女演员与杜拉斯,与《情人》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距离。

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玛格丽特·杜拉斯

Marguerite Duras



莎贝尔·于佩尔读杜拉斯 

上海站

演出时间:2017.06.11  14:00

演出地点: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演出票价:80/180/280/480/680/880

订票电话 :021-64729000、021-64726000

官网在线选座: www.shculturesquare.com



莎贝尔·于佩尔读杜拉斯 

广州站

演出时间:2017.06.12  20:00

演出地点:广州大剧院 歌剧厅

演出票价:80/180/280/380/580/680/VIP880

购票电话:4008-808-022 / 020-38392888

官网在线选座:www.gzdjy.org



莎贝尔·于佩尔读杜拉斯 

北京站

演出时间:2017.06.14  19:30

演出场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大剧场

演出票价:99/180/380/580/780/980/1280

购票电话:400-635-3355

官网在线选座:www.tartscenter.com


本文经深焦(ID:deep_focus)授权发布。



你怎么可以没有一本《青春电影手册》呢?



《青年电影手册》第七辑集结18位青春影评人

描述影史上最动人的100部青春片


程青松主编

徐静蕾题写书名


导演王小帅 岩井俊二 封面领衔

90后演员代表  董子健 青春对话

 

众多电影人诚意推荐

我们共同见证 青春光影!



《青春电影手册》推荐人:张静初


点击 阅读原文 也可购买签名版青年电影手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