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真诚。教授建议无论与何人相处,首先要真诚,多花时间筛选,少花时间教育和改变他人。
指出人们应该选择那些本身就很好的人交往,远离消耗自己、打压自己的人。强调社交中的清醒是打明牌,只筛选不纠缠。
建议人们在遇到烂人烂事的情况下,不应纠缠回应。举了韩安国和牛二的例子,说明不纠缠的重要性。
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素年锦时
朗读音频
在某一节大学课堂上,有学生问哲学教授:
“作为过来人,你有哪些忠告,想送给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
教授是这样回答的:
“无论跟何人相处,首先要真诚。其次,多花时间筛选,少花时间教育和改变。”
这世上不是所有的关系,都需要我们去耗费心力,刻意经营。
你要找的是本身就很好的人,遇到那些消耗你、打压你的人,一定要趁早远离。
打明牌,只筛选,不纠缠,才是真正的社交清醒。
打明牌
话剧《冬之旅》中有句台词:“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那么,为人处世,该如何做到真诚?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三个字:打明牌。
与人相处,少一些弯弯绕绕的算计,多一些直截了当的沟通,比任何套路都能俘获人心。
沈从文年轻时曾被一所大学聘为讲师。
那时,他第一次上讲台,面对底下黑压压一片慕名而来的学生,他手心都紧张得直冒汗。
讲课的时候,他又因为紧张,把原本要讲一节课的内容,不到10分钟就草草讲完了。
但当时离下课时间还早,沈从文没有假装镇定地天南海北乱侃一气。
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一行字:
“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
这句话写完以后,学生们非但没有嘲笑他。
反而纷纷起身,给了他最善意的微笑和最热烈的掌声。
老话说: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五花八门的原因,选择去欺骗他人,以获取他人的理解和信任。
但谎言是经不起推敲的,时间久了,所有假意都将无所遁形。
更何况,人都是情感动物。
要想与人交心,你就要做到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
当你能以心换心,自然收获一份真诚而又热烈的感情。
只筛选
看过一位玉器师傅的采访。
采访中,师傅说了这样一句话:
“打造玉器的工序有很多,但第一步的选材最关键。
因为再精湛的打磨工艺,都无法改变一块玉本身的质地。”
这句话,瞬间点醒了我。
其实与人交往也一样。
曾经,我也是一个为人际关系内耗不已的人。
别人做了错的选择,我就想努力去更正他;
别人与我三观不合,我也曾想苦口婆心地去劝他改变。
结果到了最后,无论我如何费心,得到的,都是费力不讨好的结局。
因为每个人都是由自己的生长环境塑造的,谁都无法将其改变。
成年人应有的社交观是:
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
苏轼和谢景温曾是好友,但后来两人的一次出游经历,苏轼就断定其人不可深交,于是果断与其断了联系。
那时,他们出去郊游,碰到一只受伤的小鸟。
苏轼发现小鸟腿部有伤,欲捧起来为其治疗。
可谢景温抬腿就把小鸟踩死了,还一脸不屑地说:
“兄长何必为了一只鸟,扫了我们出游的兴致。”
苏轼听后,脸色凝重,但当时没说什么,只是回去后便不再与谢景温来往了。
当时有人得知事情因由后,便来劝和,让苏轼指出谢景温的问题,相信其日后会改。
苏轼却说:“一个轻践生命,欺凌弱小的人,将来必定损人利己,如何会改。”
而后来发生的事情也果然如苏轼所料,谢景温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竟然攀诬苏轼,可以说是毫无底线。
毕淑敏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用心选合适的,而不是为不合适的费心。
”
我们谁都没有本事改变一个人。
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同频的人从人群中筛选出来,而不是把不同频的人教育好。
放下改变别人的执念,和三观一致的人同行,那些所有困扰我们的关系难题,都将不复存在。
不纠缠
余秋雨说: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故而前者永远在烂人烂事中沉沦,而后者跳脱了鸡毛蒜皮的琐碎,活出了更高的境界。
给大家讲一个西汉名臣韩安国的故事。
韩安国曾在坐牢时,受到一个叫田甲的狱卒欺辱。
一开始时,韩安国本想着忍忍算了,可田甲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负他。
韩安国忍无可忍,警告他道:“死灰就不能复燃吗?”
言外之意是:你就不怕我将来得势吗?
田甲不屑地说:“死灰复燃了,我就尿灭它。”
不久后,韩安国刑满释放,他一出狱,就凭着才学青云直上,成为了当权的梁孝王内使。
田甲知道后,惧怕不已,急忙找到韩安国求饶。
谁知韩安国却没有为难,只是说了一句:你现在可以尿尿了。
说罢,就放他走了。
旁人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不惩罚田甲,韩安国淡淡地说:不值得。
放眼世间,烂人烂事何其多。
我们若真要计较起来,岂还会有安生的日子。
就像《水浒传》里,杨志卖刀,遭到了泼皮牛二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