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计划在中国实现年产至少250万辆汽车,目标年产300万辆,表明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丰田通过销售生产运营整合、研发放权等内部调整,积极适应中国市场潜力与产业链优势。在纯电、插混、混动领域,丰田策略各异,带来变数与机遇。中国市场的重要性、适应与学习的战略调整以及长远的全球视角是丰田观点的核心。
丰田的信心源于对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的认知,这里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而且新能源车领域也呈现出强大的增长势头。
丰田通过增强中国本土员工的研发角色、提高合资企业效率、加大对电动车技术的投资等措施,加强与本地市场的融合。
丰田整合销售与生产运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研发责任转移给熟悉本土市场的中国员工,加速新品落地。
芝能汽车出品
丰田计划到 2030 年,在中国实现年产至少 250 万辆汽车,更有消息称目标为 300 万辆,相较于 2022 年 184 万辆、2023 年 175 万辆的产量,增幅显著。
与很多外资车企缩减在华业务形成鲜明对比,选择很重要,自己的信心也很重要,丰田战略转向决心的背后涉及销售生产运营整合、研发放权等内部调整,意图借中国市场潜力、产业链优势扳回一局。
在纯电、插混、混动各领域,丰田策略各异,其押注中国的行动,尤其是雷克萨斯国产项目,给自身及中国汽车产业都带来诸多变数与机遇。
芝能的观点是:
●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的智能化和电气化发展处于世界前沿。丰田若想引领未来趋势,必须重视并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只有在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才能确保在全球其他区域的稳固地位。
●
适应与学习的战略调整:
智能化和电气化的转型是汽车行业更新换代的关键。丰田应积极整合中国本地供应链,并借鉴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成功经验。为此,赋予在华团队更多自主权,包括销售、生产和运营的整合及研发决策,将是公司战略调整的核心。
●
长远的全球视角:
丰田享有全球范围内的盈利,但在中国市场追求利润并非首要目标。通过维持庞大的规模和市场份额,丰田有能力应对汽车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Pa
rt 1
丰田在中国的计划全景
与背后逻辑
2024年,一汽丰田全年销售80万台,广汽丰田全年累计销量为73.80万辆,总体数据加起来为153.8万;雷克萨斯在华销量,1-11月大约16.4万辆折算下来全年18万,平台预估2024年在华销量171.8万台。
丰田已向零部件供应商透露该增产规划,稳固供应链,增产并非盲目,是经过对过往市场份额流失、竞争压力评估后的决策,目的是夺回被本土车企蚕食的份额。
但是这哪来的信心呢?
丰田在中国的计划及信心来源体现在其雄心勃勃的增长目标和对本地市场的深入参与,规划在2030年前将年产量提升至250万至300万辆,相较于2022年的184万辆增加了63%。
为达成这一目标,丰田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与本地市场的融合,包括:
◎
增强中国本土员工的研发角色,以更好地捕捉市场偏好,特别是在电气化和智能网联技术方面;
◎
提高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合资企业的效率,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运营来提升效能;
◎
以及加大对电动车技术的投资,例如建设雷克萨斯上海独资工厂,以推动纯电动车的发展和出口。
丰田的信心源于对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的认知,这里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而且新能源车领域也呈现出强大的增长势头。
在中国市场面临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丰田相信其混动技术和高端品牌雷克萨斯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丰田还表现出对中国供应链稳定性的信任,并且有意采用类似特斯拉的出口战略,利用中国的制造成本优势和成熟的电动车产业链,向全球销售雷克萨斯电动车,以此强化其国际市场的地位。
●
市场规模潜力:
即便竞争白热化,中国依旧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年销量规模庞大。并且新能源汽车增速迅猛,消费升级持续,豪华车市场扩容,为丰田预留充足增长空间。
●
产业链完备: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汽车产业链,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成本低、技术新。丰田在此设厂,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障供应及时性,相比其他新兴市场优势明显。
丰田对中国市场极为重视,未因暂时挫折退缩,而是积极应变。
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丰田摒弃轻视,承认本土车企竞争力,将其当作关键对手与学习对象,从下放研发权可见一斑,意图融入本土创新生态,而非孤立对抗。
丰田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态度表明了它希望从一个“市场参与者”转变为“市场共创者”。
通过引入独资工厂并依赖于本土研发,丰田不仅旨在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寻求与中国汽车产业共同成长,这反映了丰田对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核心地位的认可。
丰田内部运营调整策略
●
整合销售与生产运营:
丰田旨在让两家中国合资企业在销售、生产上紧密协作,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过往合资模式下,双方协同有时滞,如今整合能减少内耗,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像统一调配产能至热门车型,避免资源闲置。
●
研发责任转移:
丰田把更多开发任务交给熟悉本土市场的中国员工,尤其是电气化与网联技术方向。
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长续航纯电需求独特,中国本土员工能精准捕捉,加速新品落地,改变以往海外研发与中国市场脱节困境,特别是围绕和Momenta的合作,还有中国本土的生态合作。
在这里我们看到丰田核心是一家垂直整合的企业,留在中国市场能感受全球最快的迭代模式,了解中国供应商的发展速度,如果放弃中国市场意味着躲起来,这对于丰田这样的企业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当然核心的资本,还是丰田有钱,
有意愿开放零部件体系来改良自己,零部件和整车之间,在稳定期是相互促进的,在变革期就是要吐旧纳新!
Part 2
丰田在中国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