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协在对疆辽半决赛第4战的计时器疑案的官方表态中指出,即将开打的新疆队和广东队的总决赛,要调用第三方计时员,“拟从下赛季开始,增加PTS系统即篮球无线计时系统或称精确计时系统。”
由此看来,这次严重的计时事故将从客观上推进CBA的职业化程度,但换个角度就细思恐极了:CBA一直沿用的计时制度,其实有自带的“重大安全隐患”。
这次计时事故,临场裁判和技术代表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罪魁祸首”是计时员,进一步深挖,是CBA的计时员选拔制度。
说白了,CBA的“记录台和技术统计工作人员”,都是各个赛区自行招募的临时工。这个临时工的制度设计,就无法从根源上掐灭由地域性引发的倾向性。
人工介入是CBA计时器的最大故障
当然,在这个制度设计里,这帮临时工其实是一帮可爱可敬的人,对篮球满腔热血,几乎不计回报——篮协相关规程里规定,临时工每场劳务费300块,还不如暴风体育的专栏作者赚得多。而且,篮协明确规定,这帮临时工的数量为10人,“不得超编”,而有的赛区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分解强度和压力,会超编招募,有的临时工完全是免费的。
关于这种临时工的资质,我专门咨询了潍坊赛区的记录台负责人,据他介绍,潍坊赛区的临时工,最起码是国家二级裁判,而两个计时员的配置最高,一个是国家一级裁判,一个是国家级裁判。
裁判的身份,对这些临时工来说,算是一种约束,因为篮协有明文规定,记录台和技术统计工作人员若有严重失误,对比赛造成重大影响,“将撤销其在中国篮协的注册资格,并通报相应的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撤销其裁判员等级。”
至于本溪这个计时员有无裁判等级,不得而知。如果没有,说明他资质不够,如果有,说明篮协是和稀泥,因为罚单里只是停止其2017-2018赛季CBA联赛工作。此外,篮协也有歧视临时工之嫌,对裁判、技术代表和计时员一块做出处罚,却区别对待,只点了计时员的真实姓名。
单就计时员来说,最重要的品质当然是自觉和自律,但预判和经验也很关键。严格来说,不管是比赛计时员,还是进攻计时员,应以裁判发出的“计时开始”手势为准,但很容易明白的道理,从看到手势到开始计时,从眼到手,不可避免会有“反应误差”,这个时候,预判和经验就会起到辅助作用。
CBA落后的计时制度和计时员的工作流程,其实为“作案”提供了可趁之机,在1秒的范围之内,让时间提前还是延迟,都是临时工可以轻松掌握的。
几乎可以笃定,刚发生不久的这起计时事故,百分百是计时员蓄意为之。CBA赛场上,这种计时员偷取时间的行为并不新鲜,只是比赛没这么重要,尺度没这么大,没引起舆论围观而已。所以,这个本溪主场的计时员也太不聪明,竟然让时间静止了3秒多种,这犊子护得没一点技术含量。
赵继伟的超时绝杀暴露了整个CBA的伪劣
往严重了说,这么年来,类似疆辽半决赛第4战这种比赛的胜负,竟然很大程度上握在计时员手里。
现在回想着实可怕,本赛季常规赛最后一轮北京队VS四川队,北京主场的计时员完全有机会帮助北京队上岸,因为那场比赛的情形,更适合计时员发挥:哈达迪纵越半场的长传,皮球在空中飞,计时员的作案时间十分充裕,提前计时1-2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