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几个有代表性的龙头公司。
【理想】
今天大跌近
20%
,主要是业绩恶化。
Q1销量8.04万台,同比增长52.9%,绝对值和增长率还是不错。但3月份之后Mega销量严重低于预期,Q2销量铁定大幅下滑,
今年销量压力很大。
Q1收入256.34亿,同比增长36.4%,增速大幅放缓,仅高于22Q3 ONE换代那个季度的增速。车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3%,远低于销量的同比增速52.9%,主要由于单车销售均价大幅从34.85万降低到30.16万所致。
Q2
收入指引,收入总额为
299
亿
-314
亿之间,较去年同期增长
4.2%-9.4%
。去年环比每个季度都在大幅增长,去年下半年基数都比较高,今年下半年增长压力也很大。
理想不是个例,汽车新增销量里新能源渗透率接近50%之后,价格战越来越惨烈了。以前大家说要干死油车,但是
油车自己先捅了自己一刀
,曾经的A级车销冠轩逸已经打到7万以内,B级车的标杆雅阁和天籁已经干到13万区间。
车型上,随着长续航版本纯电车型的推出,
用户的续航里程焦虑逐渐减轻
,增程式车型也逐渐在被用户抛弃。
当然理想自己经营节奏也踩得不准,新老车型交替没把握好,
mega
车型直接高估了用户对外观的接受能力,看看隔壁小米的米时捷卖得多好就知道了。Mega刚发布时,大定数量就不妙。
一季度的时候,我当时还打算在汽车产业链里找找机会,现在看来北京车展也没有给汽车板块带来贝塔,
整车不行零部件也跟着倒霉
。
【紫金矿业】
紫金这两年看产能增速其实并不算很大,今年大概在10%左右,明年在5%左右,股价今年已经涨了50%左右了,
涨得主要是铜价格的上涨
。
另外市场总会拿紫金矿业跟美股的南方铜业来对比,南方铜业未来几年量的增速都在
5%
以下,但是美股给与的估值一直略高于紫金。
也许是因为美股历史足够长,
意识到供给端稳定的大宗周期股的护城河比较深,对周期股没什么偏见。但A股更多地还是博弈和追逐利润周期
,周期低点就戴维斯双杀,周期来了捧到天上去。紫金在21年情绪高点动态PE能给到35倍,22年10月份低点却只给到不到8倍。
聊紫金是为了阐述一下我对于长周期投资的看法。
昨天文章也提过几句,我觉得
如果从我们的认知范围内,无法确认一家公司在供给端有相当高的护城河,那就无法重仓长期持有这家公司
。
需求端的高增速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即使强如过去几年的隆基绿能,碳中和这么宏大的叙事,带来需求端的高增速也很快被无穷无尽的供给给淹没,高盈利无法持续。
但恰恰市场上绝大部分人都在追求需求端的高增速,用边际的思维不断去卷每个季度的营收是不是超预期,这是舍本逐末。
类似长牛的紫金矿业、长江电力等,每年的增速都不高,但强在竞争对手基本无法进入该行业,需求端的增速无非是宏观周期和公司经营波动,总归回来的,经过长周期的积累,
公司总会在某些时候赶上属于自身风格的牛市,就会取得非常丰厚的回报。
所以投资周期股,比较好的模式是寻找类似供给端稳定的行业,如果龙头公司在行业底部还能有量增或者扩产的逻辑,那就可以大胆重仓买入。
【伊利股份】
聊伊利是为了顺着“供给端”的思路去寻找类似的龙头公司,其实不少消费品的龙头都能进入备选池子。
牛奶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稳定,两强争霸,伊利抢占着丰富的奶源,规模和毛利率超过同行,同时需求端又非常稳定的有所增长。
只是这几年公司
看不到量增的逻辑
,市场风格也不在大白马这边,二者结合的时候类似于20年到21年,公司业绩增速20%左右,市场风格也在大白马这边,股价一飞冲天。
传统行业里,类似
空调
也是如此,行业进入成熟期,供给端十分稳固。再比如
上海机场
也是,预计25/26年营收能够恢复到19年的水平。
上述的三个公司分别代表了三种龙头:营收增速会被需求端的产品周期大幅影响的理想,供给端无比稳定又赶上了风口的紫金矿业,供给端同样稳定但是看不到量增逻辑的伊利。三者比较,我认为
伊利应该放最高的关注度
。
......
对我们的知识星球感兴趣的,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加入
,
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留言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