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起,众多1929年诞生的经典作品正式迈入公共领域,其中就包括大众所熟知的比利时漫画《丁丁历险记》——年轻的记者丁丁与他的小狗白雪,将不再受版权限制,在文化领域展开全新的冒险。
丁丁和他的小狗白雪足迹遍布世界。
自1929年诞生以来,丁丁的故事迄今被翻译成超过80种语言,累计销量超过3亿册。比利时国王曾说:“丁丁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大使。当我访问某个国家时,我发现他早已经在那里了。”
相比乔治 · 普罗斯珀 · 雷米
(Georges Prosper Rémi)
的名字,埃尔热
(Hergé)
这个笔名更为人所熟知。作为“丁丁之父”,埃尔热和他笔下的人物“丁丁”一样,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15岁的埃尔热在学校加入了童子军,并且第一次离开比利时和队友们一起去往瑞士,随后又去了西班牙、奥地利和意大利。旅行期间,埃尔热开始在童子军月刊上发表自己的旅行手绘日记。
1924年,十七岁的雷米第一次使用了“埃尔热”这个伴随他一生的笔名。
15岁的埃尔热(最右)和童子军成员在瑞士
十八岁高中毕业后,埃尔热在《二十世纪日报》找到了一份工作。1926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连环漫画集《托托历险记》
( Les Aventures de Totor)
,故事的主人公托托是一个热爱冒险的童子军队长,在前往美国看望叔叔的旅途中,经历了险象环生的冒险旅程。
《托托历险记》保持着当时欧洲漫画流行的“文字连环画”风格,但受到美国连环画的冲击,埃尔热希望创作出美式连环画那种文字“从人嘴里吐出来”的“气球漫画”
(Comic ballon)
。
米卢(Miro)
名字来自埃尔热的初恋女友,后来这只小狗成为了《丁丁历险记中》大家所熟知的白雪
1929年1月10日,经过画风和内容调整,丁丁和小狗“白雪”
(Milou)
诞生了,他们的第一次冒险,将前往苏联。
这个头顶一撮毛的小个子记者大获成功,在比利时收获了一大波粉丝。
随着《丁丁在苏联》的爆火,埃尔热随即开始创作更多丁丁的冒险故事,丁丁接下来又先后去到刚果、美洲以及埃及。
在创作这些故事时,埃尔热并没有去过这些国家,也没怎么进行过调研,故事中不乏一些那个时代西方式的偏见和冒犯性的刻板印象。
丁丁初次登场前,丹麦《政治报》为纪念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的百岁诞辰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比赛,获胜者将有机会再现凡尔纳小说《环游世界八十天》中斐利亚福克(Phileas Fogg)的环球旅行。这个比赛的规则十分奇怪,参赛者仅限青少年,而获胜者必须在不搭乘飞机的情况下,46天内独自完成环球旅行。
数百位丹麦男孩报名参加了比赛,最终15岁的童子军兼汽车展销员帕勒·胡尔德Palle Huld幸运地赢得了这次环球旅行的机会。他于1928年3月1日从哥本哈根出发,乘坐火车和轮船,行经英格兰、苏格兰、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波兰、德国以及莫斯科等地。
这趟旅行在当时广受关注,这位15岁的少年在44天的旅行结束回到丹麦时,迎接他的除了他如释重负的母亲,还有另外20000名支持者。他将自己的旅行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受到大量读者的喜爱,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且来到比利时一名叫埃尔热的漫画家手中,在帕勒游记出版的同一年,丁丁也登上历史舞台,展开了他的第一次冒险之旅。
帕勒本人在很多场合表示他就是丁丁灵感的来源,还有不少人则相信丁丁的原型是法国旅行摄影师罗伯特·赛克斯(Robert Sexe),因为他的旅行顺序刚好和《丁丁历险记》前三本重合。关于“丁丁原型是谁”的争论从未停歇过,对于丁丁迷们来说,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是丹麦小男孩帕勒还是小个子记者丁丁,激励大家的都是勇敢无畏和冒险精神。
2021年1月14日,《丁丁历险记》的封面手稿在法国的拍卖会上以317.54万欧元成交, 创下有史以来漫画手稿拍卖的最高纪录。这幅35厘米见方的《蓝莲花》封面手稿创作于1936年,画中丁丁和小狗白雪藏在一个青花瓷花瓶里,上方是一条红色的中国龙。
这幅封面在当年因为印刷成本过高,出版商拒绝批量印刷而未被采用,于是,埃尔热将这幅原稿送给一个6岁的小男孩——他的出版商路易斯·卡斯特曼
(Louis Casterman)
的儿子让·保罗
(Jean-Paul)
,小男孩把它小心翼翼地折成六折藏在他的抽屉里,直到几十年后才得以重新面世,因被折叠存放了很久,画稿上也带着深深的折痕,但封面还保持着原有的颜色。
这幅封面正是《丁丁历险记》系列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埃尔热创作的第五个冒险故事《蓝莲花》。
1999年,《世界报》的一项读者评比结果显示,影响二十世纪的著作中,《蓝莲花》列在了第十八位。
很多法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也是从这本1936年面世的漫画书开始。
《蓝莲花》中文版封面
正如埃尔热本人所说“这朵蓝莲花让我发现了新世界”。
在这本漫画中,除了主角“丁丁”的名字以中文出现外,漫画中还出现了大量带中文的招牌、横幅、字画等等街景以及环境装饰。中国名字张充仁,是系列漫画中唯一出现的真实人名,是《蓝莲花》里丁丁的中国朋友“张
(Tchang)
”,也是现实生活中埃尔热的中国挚友。
由于对中国知之甚少,在别人的引荐下,埃尔热在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结识了27岁的中国留学生张充仁。
在《蓝莲花》的创作过程中,张充仁为埃尔热讲解了大量和中国相关的背景知识,从历史、政治、艺术、风俗人情到生活习惯。张充仁还送给埃尔热一本《芥子园画谱》,向埃尔热介绍了中国绘画的白描技法,以增加漫画的现实感。
除此之外,埃尔热会和张充仁一起讨论修订故事草稿,漫画中出现的街道、人物形象和中日关系等细节,埃尔热都会请张充仁给出建议。
埃尔热完成铅笔底稿后,张充仁还会帮助他做“中国化”修饰,这让故事中的中国元素更贴近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本来面貌。
《蓝莲花》插图
埃尔热还在《蓝莲花》中以张充仁为原型,塑造了一个谦虚勇敢,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丁丁打垮毒贩的中国小孩,使得“张
(Tchang)
”成为法语国家中最著名的中国人。
1981年,埃尔热的健康状况已经开始变得糟糕,74岁的张充仁回到布鲁塞尔看望了老友,两年后的春天,埃尔热因病离开人世。
1981年3月,几十年未见的埃尔热与张充仁在布鲁塞尔重逢
虽然《丁丁历险记》最早刊载于一本儿童副刊上,但埃尔热的作品受众群并不局限于儿童。这些故事的设定都根植于现实生活,我们甚至可以在其中看到整个二十世纪的缩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讨论热点。
丁丁的冒险之旅,开始于当时与欧洲针锋相对的国家——苏联的“揭露之旅”,随后,他前往当时殖民色彩浓重的非洲。在《红海鲨鱼》和《黑金之国》中,围绕石油资源产生动荡的中东地区成为了独裁和政变的背景板,随后的《蓝莲花》将一个“被侵略的中国”拉进西方民众的视线。进入科技突飞猛进的20世纪50年代,丁丁比人类更早登上了月球。到了埃尔热最后一部完整的作品《丁丁与皮尔卡罗游击队》中,丁丁甚至戴上了象征和平的“CND“标志头盔。
月球探险
1954年8月出版
在卡尔库鲁斯教授的计划主持下,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飞船飞向了太空。船上有丁丁、米卢、阿道克船长和他们的同伴们。整个旅程充满着危险,甚至连火箭是否能够安全在月球上降落也是赌运气的。丁丁和白雪从来没有面对过这样惊险的历程,从故事一开始直到结束,他们一直处于极度危险中。
红色拉克姆的宝藏
1944年11月出版
丁丁、米卢和船长寻找海盗红色拉克姆的宝藏。按照从独角兽号中得来的线索,他们发现了藏宝地点。在荒岛上他们找到一些奇怪的东西,在海底他们又经历了惊险的历程,但结果并非如他们想象的那样。
从22岁写下第一个故事《丁丁在苏联》,到去世时仍未完成的第24个故事《丁丁与字母艺术》,
埃尔热一辈子都没离开过丁丁的世界。
不同于丁丁的冒险精神,
埃尔热并不热衷于旅行,虽然他没怎么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布鲁塞尔,但他以丁丁的视角实现了波澜壮阔且精彩纷呈的冒险旅程。在《致丁丁的信》中他写道:“年轻时,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你
(丁丁)
这样的人”。
不同于其他的超级英雄,丁丁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小个子的普通人,以
“世界就在脚下,冒险就是生活”
为信仰,进行着各种奇遇和冒险。丁丁证明了
成为一名英雄并不需要长得高大强壮或者拥有超能力,所需要的只是坚持做该做的事,并不计较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