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届亚冬会的舞台上,除了运动员们的飒爽英姿,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他们用热情与汗水为赛事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在服务亚冬会的哈尔滨学院志愿者队伍中,有一群特殊的“引路人”,他们不仅是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学生们的精神导师,他们用行动展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点亮了青春逐梦的前行之路。
作为亚冬会志愿者带队教师,黄婷婷用434天的坚守,书写了一曲关于奉献与责任的赞歌。从志愿者招募到岗位分配,从培训组织到现场协调,她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细致入微的态度投入工作。她舍小家为大家,春节期间仍坚守岗位,将年幼的孩子送往外地照顾。她的付出不仅为亚冬会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更用行动诠释了“志愿精神”的深刻内涵。
作为火炬手联络员,她用真诚与耐心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将冰冷的“收到”转化为温暖的“感谢”,展现了志愿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
我深知,责任在肩,使命在前,每一份努力都是亚冬会成功的重要基石。
志愿服务并非简单的付出,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
作为亚冬会志愿者带队教师,高晶用热爱与坚守谱写了一曲志愿服务的动人乐章。她以身作则,带领学生们在严寒中坚守岗位,在挑战中共同成长。她注重团队建设,用陪伴与鼓励帮助学生们克服困难,展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她的坚守不仅是对职责的履行,更是对学生们的一份承诺。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有责任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共同成长。担当不仅仅是对任务的完成,更是对突发情况的迅速应对,是对团队情绪的悉心呵护。”
作为高校辅导员和亚冬会志愿者骨干带队教师,李博宇将志愿服务视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从亚冬大厦的调度协调到火炬传递的组织实施,他始终以高度的专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应对挑战。他不仅关注志愿者的工作表现,更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走访寝室、节日慰问等方式传递温暖。在他的带领下,49名学生志愿者圆满完成了冰雪大世界分会场的任务,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在与学生们共同执行的十余次冰雪大世界任务中,见证着青年志愿者们凌晨寒风凛冽的坚守,我很幸运能同大家一同书写着师生间的深厚情谊与青春篇章。”
自幼学习花样滑冰的刘源雪,将志愿服务视为传递温暖与希望的重要途径。作为亚冬会志愿者,她不仅出色完成了个人职责,还主动承担起志愿者培训与关怀工作。她深入学生寝室,强调安全责任,优化物资分配流程,用细致入微的关怀为志愿者们提供支持。在火炬传递任务中,她高效协调后勤服务,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专业素养与奉献精神。她的身影虽默默无闻,却为亚冬会注入了温暖与活力。
“我自幼学习花样滑冰,深受师长和队友的影响,培养了对冰雪运动的深厚情感。很幸运能加入亚冬会志愿者队伍,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风采。”
身为哈尔滨学院外国语学院分团委书记,王笑悦主动担任带队教师,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事无巨细地管理,从培训到服务细节都悉心指导。选拔志愿者时,她秉持公正,挖掘学生闪光点。在执委会,她积极配合完成制证等工作。她关心学生志愿者,走访寝室、一起就餐。在冰雪大世界开幕式、采火仪式等重要活动中,她在幕后
全力
协调,用行动诠释志愿精神,以爱为亚冬会志愿服务之路带来光明。
“女儿奶声奶气的妈妈加油,就如同春日的暖阳,驱散了一天的疲惫。我深知只有尽职尽责,才能为志愿者们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