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生灵都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家园,在家园之外又建造了一个世界,在世界之外又建造了一个天堂。
I:
树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
但起飞后没多久我就昏昏睡去,前一晚熬夜看球让我有些疲惫,球队也没赢,阿森纳2:2拜仁。
中途醒来,天色依然大亮。我把目光投向窗外,
睡眼惺忪
所见,飞机像一只大鸟正掠过一片森林。那些云层如同茂密的树冠,看上去巍然不动,但一晃眼就跟上一秒不再相同,像是被风吹去了伪装,真切地化作了流云。
我知道这有点心理暗示的意味。因为
这趟行程跟树木有关——受马爹利邀请去参与一个关于“红树林”的项目,而这段时间,我又恰好在看那本《邦查女孩》,里头也有跟树有关的故事——
有情有义的阿美族姑娘古阿霞,邂逅了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男孩帕吉鲁。前者勇敢善良,在一场场历险中感染着身边的人;后者温柔深情,无法正常与人对话,却懂得所有树的语言……
曾有人送我一瓶扁柏香水,其气味让我想到京都的神社和寺庙,闻起来心神安定。我好奇扁柏是怎样的树木,于是去了解了一番。得知这种树
通常会有2500年到3000年的
寿命
,其木材
耐湿、品相好、有香气、有韧性,在日本常被用来建造寺庙用,是为神木。
用来造庙的扁柏,通常1000多年树龄,且建造寺庙时,每个方位的建材都取自每个山位的扁柏。比如长在南山坡的,会继续用于朝南的方位,说这样它们才会处于安定的休眠,永远弥漫芬芳。
和他聊起来得知,这是他童年时代在台湾的原始森林里所见的巨树的气味,
那些巨树,得几个人才抱得过来。
念念不忘之下,他想还原那份记忆。
我也好奇他说的这种树木的样子,一查资料,竟然就是扁柏。
扁柏和红桧,同属于桧木,是台湾过去伐木时期贵重的木材,其中有不少就是被送去日本建造了寺庙。
巧合的是,这段伐木时期的故事,在《邦查女孩》里就有讲到……
但也许并不是巧合,而是——
你真心喜欢什么的时候,那个“什么”就会有回应。
我喜欢跟树有关的故事,我也喜欢树,两者渐渐纠缠在了一起,不分彼此。
也许是多年前看的那本《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
书的序言里提到一根树枝,作者说——
“这根树枝是一个世界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安全通道,会将他传送到某个特定的日子”。
一是在书架上整理了一个区域,用来放置跟树有关的书,比如《树上的男爵》《树语》《贾曼的花园》《春天终将来临》《森林如何思考》,等等。
再就是准备了一个本子,用来记录遇见的树。我想我做不了专业人士,于是秉承跟树也是“一期一会”的念想,碰到一棵有意思的,就稍稍深入了解下。
在这个本子里,有我在澳大利亚的巴罗萨山谷看到的一棵半白半黑的桉树,它有个昵称,“Nick Cave Tree”;
有在丽江看到的名为
“许拍”
的树,当地少数民族有先种树,再盖房的传统;
还有在上海的一棵古樟树。它看起来树干粗壮,枝繁叶茂,需要七个人才能环抱,
但你不会忽略掉它躯干上那个巨大的空洞。
在展现强大生命力的同时,它又像在袒露自己的脆弱。
飞机颠簸了起来,大概是遇到了扰动气流,但窗外很美。天色终于暗了下来,远处的天际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蓝,而是晕染成了温暖的颜色。往上看,有两个小白点我以为是舷窗玻璃脏了,伸手一擦——
II:红树林看起来并不是红的
远远望去,一片树林立在水中。循着鸟叫,还能看到树冠上有白鹭之类的鸟飞过。
离开渔村恰逢退潮,于是能走近点看港湾的红树林。
果然不管是枝叶还是根部,表面看,红树林并没什么红色。
在一本名为《植物的“智慧”》的书里,我了解过一些关于红树林的知识。
说是因为
红树林通常都是红树科的植物。
它们不是一个单一树种,而是几十个树种的统称。
这些植物
富含单宁
,
在空气中氧化就会呈红褐色,它们的树皮被割或被砍之后,也会呈红褐色。
海水涨潮时,整个树林都会被海水淹没,只露出树冠在海面上,退潮之后,红树林便恢复了生机,你会看到它们甚至有些根部都露出了地面。
有些红树林的根会让你想到独木成林的榕树,它们从树枝上长出的
支柱根
会直达土壤,同时在主干上还会生出
板状根
,这样的形态让它们能够稳稳地站立在海水下的淤泥中,而不至于被海浪或海风的冲击而倒下。
除了抵御风浪,红树林也要解决海地淤泥含氧量很少的问题,
所以你会在红树林里看到一些从淤泥里冒出来的像是触须般的枝条,那是红树林的
呼吸根
。这些根有着发达的通气组织,并且有空腔可以储藏空气,这样即便涨潮时整个植物浸在水里,也能维持一定时间的氧气供应。
我们通常所见的植物种子都是小小一颗,落地发芽,生根成长。红树林的生长环境不允许它们这样,果实成熟之后掉下来,必然会被海水冲走,成为“腌渍咸菜(不是)”,所以有些红树林的树种发育出了
“胎生现象”
。
它们的果实成熟以后不会直接掉落,而是会在母树上萌发,胚轴向下生长,形成棒状,退潮时会并且自身重量下坠掉入淤泥,几小时后就迅速扎根成为一棵新的植株,在下一次涨潮前稳稳站在水中。
而那些没有来得及扎根的幼苗,在海水里漂浮个几天也不会马上死亡,一旦遇到淤泥就又会生根发芽。
I
I
I:终于在海边种了树
几分钟后,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之下,我挖好土坑,把它种在了这片潟湖的土里。
这是一棵白骨壤,
听名字有点吓人,
它的得名是来自于其茎秆的白色。
但或许这名字也是个护身符,会让它百毒不侵。
在我种下这棵
白骨壤的区域,已经有一些更成熟的植株。
走近了,你可以看到它们的气生根从淤泥里钻了出来。据说成熟的白骨壤根系非常发达,在土壤里的根系宽度,会达到树冠的3~5倍。
事实上,除了白骨壤,这里还种植着其他红树。
抬眼望去,远一点的地方,是红海榄和角果木。
三亚铁炉港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在1999年12月14日开始设立。这里不是国内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但有着最为丰富的树种,至2021年11月,有
19种红树林树种,
占到了我国现有红树林品种的51%。
我们国家有个计划,到2025年,要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88万公顷。
马爹利则是在2021年启动了一个红树林保护项目,每次拓展1.88公顷的红树林湿地修复,寓意每次“万分之一”的参与,百分百的努力。
接下来,在广东阳江市海陵岛以及海南三亚的铁炉港,马爹利保育的红树林面积将达到9.4公顷,累计种植和抚育红树超过6万株。
马爹利红树林湿地生态
系统保护项目铁炉港项目点
我们眼前的铁炉港,现在已修复和管护1.88公顷红树林湿地。下一个阶段,就会增加到3.76公顷。
IV:可为什么是种红树林呢?
红树林的树皮中富含单宁,马爹利干邑是葡萄蒸馏的,葡萄皮富含单宁……
雨燕是一种非常优雅的生物,它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类之一,普通的雨燕,飞行最大速度能达到112公里/时,它们一生要飞行200多万公里。
雨燕的脚很短,并且孱弱无力,于是它们一生中多数时间都在不停飞翔,有时候甚至一飞就是几个月,只有在筑巢和养育小鸟时,它们才会停止飞行。也因此,它们曾被误认为是一种没有脚的鸟。
而
红树林,则是雨燕和其他鸟类的栖息地之一
。
马爹利视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价值观之一,“滋养风土“的同时,可以改善生物的多样性。
表面看起来是种树,更深远的意义是“生物多样性”和”共生“。
在来三亚的路上,我听了一期关于红树林的播客,来自一个叫《地球快乐吗》的节目。涨知识,且有故事。
有个嘉宾,曾被红树林救过命——在海上遇到了风浪,后来小船钻进红树林躲过了一劫。
另一位嘉宾,说到她做的一个跟红树林有关的艺术装置。红树林的生态,对于生物而言就像是多层公寓。顶端是鸟类,中部有猴、松鼠,等等,再往下有昆虫、蟹、蛙……乃至豹猫这样的生物,涨潮了,则会带来鱼、贝类等海洋生物。而她做的这个作品,收集了各种动物的声音。
听播客时我想像着,那会是什么样的“环境音乐”,一个多么丰富的生态环境。
事实上,即便身处铁炉港那片尚未成熟的红树林里,我们目之所及也能感受到渐渐成长的生态圈,会看到满地的叫不出名字的贝壳和螺……
而那些大大小小的洞,则是招潮蟹的住处。有些胆子大的,像是好奇我们这些巨大的两足兽为什么走进了这片领地,从它们的洞口弹出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