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振原的小屋
用幻灯片创造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发展改革  ·  S4最新进展!计划至2025年底项目具备交工 ... ·  13 小时前  
上海发展改革  ·  【虹桥之上】为企业提供出海服务,虹桥海外发展 ... ·  18 小时前  
哈尔滨日报  ·  晚九点半停止写作业!一地教育局通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振原的小屋

为什么总要做 PPT ?

振原的小屋  · 公众号  ·  · 2019-07-01 20:44

正文



01

信息的传达与演示


不知到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什么是演示? 为什么要演示? 为什么要制作一个演示文稿辅助演示?


根据 Simon Sinek 的黄金圆环理论 ,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那这件事情是很难做到出类拔萃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从一个不同一点的角度切入,来回答这个很基本却又很核心的问题—— 信息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达的?




以上列出了六点,分别是视、演、听、说、读、写。


语言的学习讲究听、说、读、写,以语言和文字为载体进行交流,但很多人对「视」和「演」的关注度就没这么高了。


实际上,「视」和「演」是更加原始而直观的信息传达方式,在文字和成体系的语言诞生之前的旧石器时代,先人就会在石壁上留下简单的画作——牛、狮子、手掌印等等。他们还会围着篝火手舞足蹈,这就是原始的「表演」。




可以看到,这六种途径其实构成三组主被动关系,前面的「视演」偏重于感官刺激。 而到后面的「读写」则偏重于精神刺激,更需要理解、思考和领悟。


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通过这些传达方式,慢慢地就出现了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主流的八大艺术形式中,有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戏剧和电影,他们都与上面所提到的信息传达方式直接或间接相关。


在这些艺术形式中,电影又是前面多种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各种传达方式都融合到了一起,电影作品本身还多了一条时间线,能更好地带给观众沉浸式的感官和精神刺激。


回到演示与演示文稿。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演示与演示文稿把上面这几种传达形式全都涵盖了。 说演示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行得通的。 确确实实,将一场好的演示拍摄出来进行剪辑后期等工作,制作成纪录片就可以是一部好的片子,《难以忽视的真相》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并且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说了这么久信息传达,那么什么是演示呢? 演示就是通过自编自导自演一个故事,来传达演示者的观点与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 (当然,如果是大型的演示,自编自导自演的话,精力肯定是不够用的)


正因为演示能涵盖上面这些信息传达的途径,而且成本低,可实现性强,所以,演示已然成为今天极为重要的信息传达途径。


02

什么样的演示是好的?


什么样的演示才是好的呢? 或者说,好的演示是如何将演说者的观点与思想进行呈现和传达的呢?




来看三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阿尔·戈尔作为演说者在 2006 年推出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 截取的片段中,他在向观众解释地球是如何变暖的,借助了非常形象的视觉语言和动画,结合口头讲述的方式进行呈现。


后来在 2015 年,柴静作为演说者,拍摄的《穹顶之下》有很多地方就借鉴了这部片子。


第二个例子,乔布斯在 2007 年 Macworld 大会上推出 iPhone,这是最近10 多年来科技产品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时刻之一。


乔布斯在正式介绍 iPhone 之前,卖了一个关子。 他借助三个图标(电话、iPod 和 Safari)的旋转动画将整场大会观众情绪成功带动并推向了高潮,这样的时刻是极为少见的,除了乔布斯巧妙的演示之外,iPhone 产品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后来所体现出来的庞大市场潜力是最为关键的。


第三个例子,2016 年 Tim Urban 在 TED 大会上做了一个关于拖延症的演示,他说拖延症的大脑里藏着两个角色,一个是理性决策者,一个是及时行乐的猴子,他们会互相掐架。


演说者借助非常通俗易懂的漫画图来呈现和传达,语言非常的诙谐幽默。


上面这些演示都是在大型而且正式的场合下进行的演示,虽然发生的时间、涉及的话题、演示时间长短各不相同,但我们能发现他们对于内容、观点和想法的呈现和输出,是高度一致的,都很好地结合了视、演、听、说、读、写,尤其是视、演、听、说这几点, 通过感官刺激带动思维碰撞,完成内容、观点、思想和情感等要素的输出。


03

三个角色与演示文稿


为了完成一场好的演示,需要扮演好以下三个角色,分别是 编剧、设计师和演员。 这三个角色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




好的编剧是基础。 首先我们要有足够吸引人的东西,用正确的逻辑去梳理它们,并适当引入亮点、爆点和笑点。


然后我们需要一个出色的设计师将这些内容剥茧抽丝,提炼成视觉化的一张一张的幻灯片。


最后编剧和设计师要配合演员(也就是演说者)来做调整和优化,有了好的编剧和设计师,演员会更加自信和胸有成竹。




讲了这么久演示,演示文稿在其中到底又扮演了怎样的一个角色呢?


其中有一个关键词是「示」,「示」是指把东西拿给人看,演示文稿扮演的角色就是用来给人看的文稿,它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次传播。


什么叫二次传播呢? 就是老师上课,我在打瞌睡,但 PPT 课件仍然可以告诉我他在课上讲的绝大多数内容。当然,我在看课件的时候能否快速抓住课程的精髓部分,这就非常依赖于这个演示文稿的制作水平。


一个好的演示文稿具有很好的二次传播潜力,而一个不怎么好的演示文稿,它在第一次呈现给观众的时候,就很容易造成费解。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我们将 PPT 变成了像 Word 那样的很多的文本,那别人就只能读了,这相当于自废一门武功。


04

三个演示软件,

两种文稿逻辑。


搞清楚了什么是演示文稿,为什么要做演示文稿这两件事情。 接下来,简单地讲一下演示软件。 今天所说的 PPT 其实是演示软件 PowerPoint 的缩写。




PowerPoint 这款软件的大众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在 2007 年,它的装机量就达到了 12 个亿,我们来看看它的演变历程。


PowerPoint 诞生在 1987 年,到现在已经有 30 多年了,它从诞生就开始火了,而且一直火到现在,这比很多明星网红要厉害多了。


从 2007 年往后,Microsoft Office 每三年就会推出一个新版本,最近的三个版本,2013、2016 和 2019 在界面上基本保持了一致,只是增加了一些功能,做了一些优化。 演示软件这块蛋糕其实是相当大的,但一直以来都是 Microsoft Office 一家独大。




其他的代表性演示软件有 Keynote 和 Prezi。 Keynote 只支持苹果设备,它一开始其实是为乔布斯进行商业演示量身打造的一款演示软件。 后来并入了苹果的 iWork 系列软件,在 macOS 中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


Keynote 这个软件是针对现场演示进行设计的,相比 Microsoft Office,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有比较多的简单易用美观的动画效果。


在 2019 版本的 Microsoft Office 中,不论还是 macOS 版本还是 Windows 版本,都增加了「平滑」这个切换效果,这个功能一开始叫做「变体」,对标的正是 Keynote 中的「神奇移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