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首席分析师 S1060519060001
陈蔚宁 分析师 S1060524070001
近期,信用债市场迎来久违的调整。
8月27日,信用债压力一定程度上传导至利率债,各期限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2-3BP。8月9号至今,5年隐含AAA信用债收益率上行22BP,调整幅度超过24年4月,与23年8-10月类似(图表1)。24年4月的背景是《金融时报》提及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过低以及4月规范银行存款“手工补息”,对二永等产生一定影响,比较接近事件性扰动。23年三季度的背景是财政政策发力,货币政策在汇率约束下引导银行间资金价格上行,是基本面阶段性改善与供给冲击共振。本轮信用债调整可能与基金赎回有关,比较接近流动性冲击。
目前5年隐含AAA信用债与国债利差回到43BP,即今年4月初水平,具备一定相对价值
(图表2)。这一利差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但是一定程度上能够覆盖AAA信用债与利率债之间的交易磨损。
不同于22年11月,本轮理财并未受到明显的负债端冲击。
根据idata,以1-3年信用债为例,理财在近三周保持净买入状态,且买入力度在增强(图表3)。基金公司在近三周降低信用债久期,并保持净卖出(图表4)。
目前理财基本面比较夯实。
首先,1-7月,广义资管户债券投资同比多增4万亿,其中信用债和存单为2.7万亿,金融债为4500亿元,说明广义资管的久期暴露较低(图表5)。
其次,理财与基金整体杠杆已经降至102%的历史低位(图表6)。
最后,理财业绩基准(负债端)与信用债收益率(资产端)的价格偏离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为理财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腾挪空间(图表7)。
负反馈结束的信号有三个。
第一,市场自发企稳需要信用债跌到配置价值。
24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自9月1日起新发行的普通保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可以作为保险认可信用债配置价值的一个参考。
银行是债市另一大配置力量。
但从税收和资本占用考虑,信用债配置价值仍然不如利率债(图表8)。
第二,理财赎回行为的自然终止。
目前投资者难以估算理财此前买入基金的规模,建议保持观察。
第三,资金面转暖,大概率需要降准配合。
资金面紧张以及“过券”等限制增大了信用债的摩擦成本,资金面改善对于提振市场情绪至关重要。
我们以OMO余额观察金融体系流动性紧张程度,如果金融体系缺乏长期、便宜资金(准备金),会呈现OMO余额大幅上升的趋势。
当税期扰动时,如果OMO余额突破7000亿元说明流动性比较紧张,此时市场资金价格(DR007)高于政策价格(7天逆回购)。
23年8月末,OMO余额为1.5万亿,9月降准。
目前OMO余额接近2万亿,9月美联储大概率开启降息,预计国内降准概率提升。
1)
机构卖出幅度超预期;2)货币政策超预期;3)数据统计口径覆盖不全。
股票投资评级:
强烈推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
推 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市场表现10%至20%之间)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相对市场表现在±10%之间)
回 避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市场表现10%以上)
行业投资评级:
强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市场表现5%以上)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相对市场表现在±5%之间)
弱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市场表现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