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东泉镇雷塘村93岁的老奶曾秀玲一大早就琢磨着要到村卫生室去看病。
在农村,如今一些常见病、基础病、慢性病,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有效的中医治疗,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坐着儿子李雄华小小的三轮车,曾秀玲来到了位于村委边上的“中医阁”。
“我冠心病都20几年了。
”“我停了,停了一年半,没吃药了,后来就又没舒服。
”曾秀玲说话的声音略显中气不足。
“那冠心病都吃药的吧?”“你这个没能停药的。来,看一下舌头……”问诊桌前,医师黄修楚问到。
曾秀玲患的是冠心病,之前还曾经做过心脏搭桥,放了支架。现时,这身体时好时不好的,最近老感觉不舒服,就想着赶在春节前把病治一治,也好过一个祥和的佳节。
“伸舌头看。
有舌白舌,舌苔好少的。
左边比右边差一点。
心率跳的还蛮好的,但是她就表现,还有那种气阴两虚的表现。
没什么苔……”
手摸脉象,眼观舌苔,全国基层名老中医黄修楚仔细的查看着曾秀玲的病征。
才处置完一起村民因为灌溉意外跌落田埂导致外伤医案,同时也是黄修楚亲传弟子的村医周晓团凑了过来给曾秀玲复脉。
“我把脉,我这样看,像她这个中焦,脉,弹起来,我就判断她是中焦有问题。
”周晓团说。
三根手指断乾坤。按照黄修楚的判断,曾秀玲这个年龄在90多岁的老人,身体出现的病症,还算是轻的,用药当对症并保守一些。
黄修楚:“要是讲中成药的话,可以用逍遥散加上参苓、白术。”
眼见母亲曾秀玲让医师瞧完病症,一旁58岁的儿子李雄华赶忙伸出手,也想让医师瞧瞧腰疼的毛病。
“痛了好久了的,明显的做一点工,就不经得累,做一点工,就没顶得。”“大便很正常。” “没有问题……”
“大便是好不好?”“弯腰,没什么问题吧?”
李雄华和医师黄修楚一问一答。
问诊,开方,村医徒弟周晓团依着师傅黄修楚的判断再“复盘”,一起医案诊疗告一段落。
眼瞧着李雄华的问诊结束,72岁的村民李水娣拖着病腿坐在了问诊桌前。
“响它不响,它是疼,就又胀又疼,是这样……”李水娣说。
一个上午,仅记者所见,雷塘村村卫生室,也叫“中医阁”,就处置了四起病症,其中三起属于基础病、慢性病范畴。很难想像以往这些常见病、基础病、慢性病,在“十四五”期间,自2023年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建立,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获得极为方便且可及的中医药服务。
“这种基础病、慢性病,以前村里还没有建成‘中医阁’时,村医级对这种病症,基本上是搞不动的。”黄修楚说。
都说“别看广告,看疗效”,与往年数据比对,当下,前往村卫生室就诊的村民,因为村医极高的治愈率,就诊人数呈爆发式增长。
“看得好才过来的。看不好,第二次人家就不来了。一年都不同一年。2023年是2000多人次,2024年超过了4000人次。”村医 周晓团说。
柳城县卫生和健康局局长秦华告诉记者说,当下,县里的107个村卫生室已经全部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场所和设施设备,其中已经有26个村卫生室建成的 “中医阁”。
而全县中医诊治占比,达到了45.34%,极个别乡镇卫生院,中医诊治占比甚至达到60%。
中药的使用占比达到35%,对60以上老年人的医疗健康管理达到了74.85%,对于0-3岁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更是达到了87.98%,数据大大的超过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的指标要求,真正地让中医药服务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县、乡、村三级,特别是乡村,以常见病、多发病、慢病为主,这种病的话,用中医诊疗,基本上能满足村民的需求。
”秦华说。
(
记者:周绍洪 通讯员:陈圆媛
)
-END-
微信搜索LZFM1029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在线收听电台直播或回听
频率覆盖:柳州、柳城、鹿寨FM102.9
三江FM93.6、融安FM91.1
融水FM106.4
节目参与热线:2695050、2695151
新闻爆料热线:18807722599
官方抖音号:lzzhgb
编辑|游晓村 蒋毅
审核|周舟
FM102.9柳州综合广播
与城市相伴,和梦想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