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枪稿
此处主要有电影评论、文娱时评、影视人物评传等,由国内各位一流影评人轮流执笔。创办者为《电影世界》《看电影》《大众电影》的几位前主编,经常自己就吵起来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江云新闻  ·  缴税5千万!江西福彩开出2.5亿大奖 ·  昨天  
江西发改  ·  49条务实举措进一步降低我省物流成本 ·  2 天前  
江西商务  ·  犹 ... ·  2 天前  
江西发改  ·  今天,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江西! ·  3 天前  
南昌综合广播  ·  春节假期,南昌游客接待量全省第一 ·  3 天前  
南昌综合广播  ·  春节假期,南昌游客接待量全省第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枪稿

它居然比经典港片更猛,又比好莱坞大片更疯|开寅专栏

枪稿  · 公众号  ·  · 2020-12-24 20:29

正文


岁末,《拆弹专家2》以毁天灭地的癫狂豪迈,替苦2020久矣的人们出了一口恶气。


《无间道》加《谍影重重》加《盗梦空间》,这是华语警匪动作片空前的野心大作。


经过《拆弹专家1》和《扫毒2》,邱礼涛继续升级着他用好莱坞A级大片来实现无法无天B级港片趣味的创作路线。


我们由此确认,老港片非但没有绝嗣,而且还在勇猛精进。


《拆弹专家2》:英雄的歧途与正道


文|开寅


作者简介: 笔名九只苍蝇撞墙。曾在法国学电影,一不留神拿了个索邦大学的电影学博士证书在家摆着看。还曾是九十年代传奇的《戏剧电影报:环球综艺》的创始人之一。



01


在2017年的《拆弹专家》中,有这样一个反常规的桥段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一个年轻警察被当作人质,身缠炸弹,而刘德华扮演的拆弹专家章在山对此束手无策,只好要求前者重复“我是警察,我有责任,远离车群,远离人群,这样伤亡会最少”之后,转身离开,很快,这位年轻警察在红磡隧道口爆炸,变成一个夺目的火球。


在一部警匪片中,安排一号正面人物放弃使命临阵而走,是一个相当大胆的选择, 它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当年在香港一家影院观看此片时,身边被紧张起伏的剧情一直吸引的本地观众,看到此处反而集体笑声迸发:银幕上年轻警员灰飞烟灭,警方众人落泪的画面,与银幕下此起彼伏的笑声,形成了出人意料的反差,骤然间让影片在可被读解性上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层次。


《拆弹专家》(2017)结尾处警察的牺牲可谓悲壮


类似的神来之笔在《拆弹专家》中比比皆是,再比如姜武扮演的绑匪洪继鹏不顾其弟弟的一再拒绝,一厢情愿要求警方释放后者与他团聚,甚至在后者车祸重伤生命危在旦夕的情况下,依然不顾其死活,坚持要挟警方与弟弟相见,然而,在随后的枪战中,任由载着弟弟的担架车在枪林弹雨中摇曳飘摇,让本可以在医院获得救治的弟弟被乱枪打成了蜂窝。


该片导演邱礼涛的过人之处在于,跳过了以外在脸谱化的方式来刻画反派,而是通过剧情细节为他设计了一个自负又自私的扭曲心态,让其形象立刻鲜活起来。


无论是英雄人物的瞬间认怂,还是反面人物意料不到的非理性,都是邱礼涛意图突破传统类型片框架,用来刻画人物复杂心理层面的风格化手段。


邱礼涛导演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和反派都绝非惯常的套路化角色


我们无法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人物的个性,却可以在邱礼涛为其营造的故事环境中,体会到他们因为徘徊在正邪临界之间、无法“超生”而滋生出的极端情绪。 尽管近年来邱礼涛作品的规模越来越大,但他正是通过这样特殊的人物塑造方式,保持了其作品中一贯标志性的cult特征。


这一点,在《拆弹专家2》中被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02


在《拆弹2》的中段,刘青云扮演的拆弹专家董卓文在身披防爆衣专心拆弹的时刻,隐藏在身后高楼的恐怖分子却举着狙击步枪恶作剧般地不断将子弹射到他的背部,每一次冲击,都震动着他拆解炸弹的动作,既是阻止他拆弹,同时又在阻挠他营救同时被狙击的同仁。


这段狙击戏,主意在于测试董卓文心理抗压能力的上限,也在嘲笑着他阻止伤亡的徒劳,因为拆弹组的战友们就在一旁被冷枪一发发地杀死了。此时的观众与其说感到的是董存瑞炸碉堡似的英勇献身,倒不如说是被邱礼涛置入了一个精准的感受情境之中,对人物腹背受敌的尴尬和保持局势平衡而不失控的努力有了切身的体会。


《拆弹专家2》中警察董卓文拆掉了威胁市民的炸弹,却每次都无法保证队员的安全


这是《拆弹2》超出常规警匪片的过人之处,它也许本意不在于叙述犯罪分子终极覆灭的套路,而在于呈现一个个立体微观情境中,角色们焦灼的心态和无所适从的困境。如果说电影还有共情作用,那么《拆弹2》便让我们理解了特殊状态下人物之于环境钳制的宿命,也理解为了他们与命运对抗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正如失去了一条腿的潘乘风(刘德华饰),由无弹不拆的英雄,瞬间变成了外人眼中的多余人,他在残障后越是付出艰辛的努力,越是乐观积极要求承担任务,越是招致了周遭环境的怀疑和不信任的眼光:他若是在执行任务中出了差错该由谁来负责?这个踩着义肢都能超过警队体能标准的拼命三郎,会给周围按章办事的普通警员带来多大的压力?


表面上身残志坚的潘乘风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热情乐观


特别是,潘乘风那副满脸笑容、热情乐观的表情,积极求战依然渴望着成功与荣耀的心态,是不是真的能支撑起身体残障带来的不可逆缺陷? 他是否真的准备好了接受那很可能到来的失败? 在上司和同事的眼中,也许转到文职或者干脆拿着俸禄光荣退休才是安全又省心的选择?


谁都没料到的是,潘乘风的真正心理支柱并不仅仅是“保护市民维护正义”,他的复杂性恰恰体现在无法容忍“用完即弃”的耻辱,以及还有无法再次证明自己价值的失落。他内心的阴暗面也由此而不断滋生,并推动他用反向极端的方式,去报复那些曾经将他冷酷抛弃的人和事。


温情背后是不能说的秘密


邱礼涛令人惊叹的叙事技巧在这时显露出来:以愈后重新自信满满的警察潘乘风与以超人般的体能与意志与警方全力对抗的恐怖分子潘乘风直接对接,这其中的巨大落差不但让观众惊诧,又让我们瞬间理解了他的心路转换:这是一个因为肢体残障而被抛弃之人的反抗。


幸运的是,邱礼涛立即让他失去了记忆: 过去被腾空的状态,却是在未来开启新生命的起点。 执着于过去的他,被持极端思想的恐怖分子所利用,而失去记忆的他,则以“空白”的大脑重新拥抱正义的阵营,抓住了拨乱反正的最后机会。 潘乘风的终极自我价值,正是在这样不断转换阵营的思辨之中清晰起来。


好人和坏人的界限在哪里?这是警匪片中最令人着迷的诘问


刘德华重新纠结于自己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但再次重现了港片自《无间道》三部曲起就不断让人物自我追问的议题,又完美嫁接上了西片《谍影重重》三部曲及《盗梦空间》里关于记忆、关于使命的探讨。


03


应该说,邱礼涛领衔的编剧团队在《拆弹2》中展现出了高超的宏观剧作能力,其把握人物百转千回之复杂心态的能力,丝毫不亚于昔日由韦家辉、司徒锦源和游乃海所组成的银河映像剧作班底。


影片设置了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情节段落,把主角们强行塞进左右为难又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让他们在苦痛受虐又无法释放的境地之中备受摧残,以此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炼狱感。同时,又揉杂着幻想中的乐观向上情绪,以及不惜玉石俱焚、天地齐灭的超常规气魄。影片的cult氛围,正是在这不计后果与对错的全力投入,以及最终毁灭性的正负对撞中逐渐弥漫银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长江云新闻  ·  缴税5千万!江西福彩开出2.5亿大奖
昨天
南昌综合广播  ·  春节假期,南昌游客接待量全省第一
3 天前
南昌综合广播  ·  春节假期,南昌游客接待量全省第一
3 天前
分布式实验室  ·  这,就是技术人的江湖
8 年前
严歌苓  ·  发展内心的力量和创造力
7 年前
大熊财经评论  ·  宗宁:为什么做粉丝营销要性冷淡一点
7 年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款拆机升级比较困难的笔记本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