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世界说
世界说是财新的国际新闻项目,关注全球资讯,讲述全球故事,和你一起积极生活在别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商务  ·  春节假期,深圳外贸“欣欣向荣” ·  2 天前  
深圳商务  ·  春节假期,深圳外贸“欣欣向荣”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世界说

游思录|沙特纪行:变革中的落差

世界说  · 公众号  ·  · 2024-03-04 16:02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图片来自作者


那些蒙面黑纱女,在各种现代化公共场所无处不见的黑色身影,仍然不断撞击我的内心。什么时候,沙特女性才会掀开黑色面纱来面对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呢?


作者|胡舒立

十几年前,我在北京结识了一位中东精英女性。她有麦色皮肤,褐色头发,漂亮而活泼,是一家美国大行的中东业务负责人。她出生在黎巴嫩,在美国受教育,嫁给了沙特王室,她的丈夫曾经是驻英国大使,所以她也是沙特人。


她建议我去沙特看看,她会安排好一切,去哪里都很自由。果然,她回去后便发来邀请信,请我参加一个会议。那是2008年,沙特还极为神秘。她的邀请让我动心。


后来,我遇到老友史美伦。我们都热爱旅游,经常交流。她说起随香港特区政府代表团访沙特的经历:去之前也是极兴奋的,但到了沙特首都利雅得,却饱受男女隔离之苦,“我们自己的特首(指曾荫权——编者注)演讲,居然不能在现场,要隔墙听。”许多地方都不能去,喜欢在世界游历的史美伦觉得很不尽兴。于是,我把出访沙特的机会让给了男性同事黄山。


转眼16年过去。经济转型伴随着社会层面的“移风易俗”,各种分析都说,沙特近年推进的改革范围之广、速度之迅猛、力度之空前,令外界惊叹。


到去年底,我的朋友圈出现了“沙特热”。我觉得不能再等,遂决定在1月15日至19日经历了冰雪达沃斯之后,到和暖的沙特及周边的巴林、阿曼一游,给自己放个小假。这是海湾地区最适合旅游的季节。


石谷


在瑞士达沃斯遇到沙特阿美的CEO。他向我建议,到沙特先别急着去利雅得,最值得看的就是玛甸沙勒(Mada'in Saleh)。它的另一个名字黑格拉(Hegra),阿拉伯语意为“岩石”,正是《古兰经》中提及的“石谷”。


玛甸沙勒是一处考古遗址,阿拉伯语意译可以叫“玛甸村”,坐落在沙特西北部的沙漠地带。遗址附近有个小城叫欧拉(AlUla),是进“村”的入口。


玛甸沙勒考古遗址,由红砂岩构成的特殊地貌,2008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这一带有红砂岩构成的特殊地貌,平地矗立的岩石远看像一座座城堡,近观则各自造型奇诡,蘑菇形、屋宇形、瀑布形不一而足;岩面色彩斑斓,很像抽象艺术画,也有阿拉伯书法之风。这里的地貌,使美国科罗拉多州红砂岩地貌的国家公园相形见绌。


当然玛甸村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此,而在其沉甸甸且独特的人文历史含量。这里地下水源丰富,绿树成荫,植被丰茂,数千年来聚集了人群,孕育了文明,有王朝、有城市、有村庄。公元前上千年间的达丹(Dadanite)文明、利哈扬(Lihyanite)文明都曾在这里刻下深痕。在公元前后崛起了强大的纳巴泰王朝(Nabataean),玛甸沙勒则是连接着麦加和首都佩特拉(Petra,今约旦境内)的第二首都,兴旺一时。


黑衣女


一位面蒙黑纱的黑衣女子看着我,犹豫了片刻,用英语问:“请你给我们拍一张合影,行吗?”女人戴着大眼镜,连她的眼睛都看不太清楚。


她是指她和身边的小女儿——一个穿着白T恤、蹦蹦跳跳的孩子。


我们在玛甸沙勒考古遗址区的一片墓室遗址游览。景区的官方旅游大巴载了数十名游客,走走停停,到了第二个站点。那些红砂岩的奇特地貌本来已经令人惊叹,而我们看到的是人类文明历史:一个被考古学家称为Hinat的女人,在2200年前,曾为自己去世的女儿,还有自己的后代,在岩石上修建了坟墓。我们就站在这座女儿墓精致庄严的墓门前。


欧拉附近伊克玛山谷世遗景区的大片岩刻。(图片来自作者)


我非常乐意为她们拍照,甚至有些惊喜。到沙特已经三四天了,见了那么多当地蒙面黑衣女,还没有人主动和我说过话。眼下这份满含信任的请托,足以让我受宠若惊。我接过她的手机,主动调焦取景,为她和小女儿连拍了几张照片。


女儿墓门侧,有一座造型奇特的天然岩石,乍看像极了大象的侧脸。我讨好地问:你需要⋯⋯还没说完,她便连连摆手说不。当得知我只是好意要为母女俩拍大象照,她才首肯。


交还手机。收获了好几个“谢谢”,我心满意足。


转念回想,她之所以说“不”,也许是误以为我要与她合影?


这就是沙特。一个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徘徊的沙特。


监护人


十多年前,一个在彭博社担任培训编辑的英国老友保罗,和我聊起他在沙特遭遇的尴尬:彭博社把记者站设在沙特东部城市达曼仅一桥之隔的邻国巴林,女记者每天需坐出租车到边境,过境后才能自驾车去办公室。及至保罗去了,俩人相伴终可驱车过境。


但新的麻烦又来了。沙特女性怎么能和外国男性单处呢?一次,两人同进达曼的一处办公楼,升到12层走出电梯时,宗教警察已经站在门口,索要女记者“男性监护人”的许可书。女记者未婚,按当时的法律规定,监护人是她的父亲。


时事变迁。如今,有阿卜杜拉国王认可,穆罕默德王储领导下的变革已经深入社会肌理,允许女性自己开车,独自出行日见寻常。


2019年,沙特通过法律,确定21岁以上的女性旅行、处理公务或接受医疗程序无须男性监护人许可,这是重大而根本性的改变。


华人导游M君本为穆斯林,来自中国甘肃临夏,来沙特五六年,毕业于麦地那大学。他告诉我,他的母亲和妻子在当地曾受邀参加沙特人的婚礼,进入女性客房,衣装惊艳夺目,她们“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


沙特女性是极为讲究穿戴的,所购衣裙多为晚装款式,紧身裁制,袒胸露背,周身镶嵌珠宝亮片,华贵而典雅。然而,女性的靓装只是在家里穿,给亲人看,在同性聚会时展示,外出时则以黑衣示人,遮掩身体的线条。(图片来自作者)


“那你见过吗?”我问。他说当然没有。女性的靓装只在家里穿,给亲人看,在同性聚会时展示。外出只能以黑衣示人,目的就是遮掩身体线条。他说,按教义,女性也是不能用香水的,而男人极爱香水。他还说,在沙特必须住较大的房子,至少四五间,“因为需要两个客厅,男女宾客要分别接待。”他曾到一位沙特教授家做客。教授有两位妻子、18个孩子。教授招呼11个男孩在院子里吃烧烤,妻子和女孩们则与女客人聚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