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咚咚找房
楼评、数据、干货。深圳房地产信息网旗下咚咚找房,让深圳人买房更轻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寒假教师研 ... ·  2 天前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寒假教师研 ... ·  2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转发了解!2025版流感诊疗方案 ·  4 天前  
青海教育  ·  AI时代,如何做不可替代的智慧教师? ·  2 天前  
青海教育  ·  AI时代,如何做不可替代的智慧教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咚咚找房

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会虹吸中山?不,这两个“发展圈”在形成!

咚咚找房  · 公众号  ·  · 2024-08-04 15:29

正文

7月30日,深中通道开通满月,数据显示,累计车流量289万车次,成为当之无愧的“湾区新顶流”,可谓是出道在巅峰!


从开通的那一刻起,深中通道就已经改变了大湾区的交通格局,而交通格局的改变仅仅是个开始。


随着深中通道慢慢变成大湾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座桥将成为一剂强有力的粘合剂,将以香港、深圳前海、东莞滨海湾、广州南沙、中山马鞍岛、珠海、澳门形成的大湾区的这个以海岸线围成的“珠江三角洲海岸线圈”的价值进一步挖掘。


除了大湾区新兴出的这个圈,还有一个深圳内部也在悄悄形成一个“圈”,本来这个圈是没有概念的,但是有一条地铁让这个圈有了具象,那就是开建的15号线,将深圳自己的前海湾形成的一个“圈”包裹了起来。


大湾区珠江三角洲海岸线圈+深圳前海湾圈,这两个圈的价值会慢慢体现出来。


新的发展格局在强有力的形成......


深中通道开通后,大湾区珠江三角洲海岸线圈在形成


首先,我们来说说深中通道,出道即巅峰,只能说太牛了。


在深中通道开通前,珠三角地区主要有虎门大桥、黄埔大桥和南沙大桥等3条跨江通道。深圳人比较关注的就是虎门大桥,因为离的最近,但是虎门大桥也是先北上到东莞,想到粤西还要南下,要“倒U型”绕路,而且虎门大桥是常年塞车,尤其是节假日。


另外,就是2018年开通的港珠澳大桥,这条通道对于深圳人来说,要双牌照才能通行,而且要穿过香港,也是到澳门和珠海,对于想要通过穿过珠三角去粤西的深圳人显然也很不方便。


因此,深中通道一开通,广东人和大湾区人用“方向盘”投票,直接将深中通道推向顶流:


01

深中通道:开通即顶流


据报道,深中通道72小时通过的车流数达30.5万车次,日均超过10万车次; 7月30日,深中通道日均车流量近10万车次,累计车流量289万车次。


据报道,20天时的通过车次数据这一数据远超南沙大桥等主要跨江通道开通同期的车流量,也大幅超过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日均车流量。


02

虎门大桥的变化及对比


深中通道开通首周,虎门大桥双方向车流最大降幅均超过四成。对比虎门大桥6月25日至29日和7月1日至7月5日两个时间段均值发现,虎门大桥由东向西方向,车流量下降幅度达45.3%;由西向东方向,车流量下降幅度达42.9%。


要知道虎门大桥被称为中国最赚钱的大桥之一,2018年9月18日车流量更是创下过19.8万辆的峰值,2023年日均收费车辆是在10.36万辆。


深中通道的开通,明显缓解了虎门大桥的交通压力。并且深中通道的车流量是一下就达到了虎门大桥去年的日均通车量水平。


03

和港珠澳大桥车流量对比


我们来看看港珠澳大桥的车流量。


2019年经珠海口岸通行的车辆86万辆次,2022年超过160万辆次。2023年,随着粤港澳三地恢复正常通关,“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口岸车流达到326万辆次,日均超过8900辆次。截至4月27日16时,2024年经珠海口岸出入境车辆超过158万辆次,日均超过1.36万辆次,周末及节假日均超过1.61万辆次。


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发布统计数据,自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截至2024年4月27日16时5分,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车辆突破1000万辆次。


5年半时间1000万辆次,深中通道1个月时间接近300万辆次。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深中通道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格局的影响力有多大。


04

香港双牌车为什么喜欢经过深中通道到中山?


这里还有一个点,也值得提一下,就是这座桥不仅对粤西粤东想要通行的广东人有影响,其实对于北上的香港人影响也非常大。


有自媒体就提到过这个话题,因为很多香港人都在中山置业生活,所以就有了为什么香港人喜欢经过深中通道到中山的问题?


这里他们做了一个对比,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我们从香港体育馆到中山人气很旺的某餐馆为例,经过深中通道,需要走123公里,用时估算2小时12分钟,过路费需要缴85元;


经过港珠澳大桥,需要走135公里,用时2小时20分钟,过路费要155元。


也就是说,对于有双牌照的香港车辆,从深中通道走,距离短一点,时间少了10分钟的样子,而过路费少了小一半。特别是香港北部走中山中部或中山北部的,走深中通道路线是更优的路线。


这个选择不仅仅是私家车有做这个选择,大巴公司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深中通道通车后,香港某巴士公司旗下的11条跨境大巴线路改线走深中通道,每天高达120班车经深中通道往返香港。


(截图来源:高德地图)


05

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是否会“虹吸”中山?


这里还要谈一个话题,就是有些人提到,深中通道开通后,是否会产生深圳“虹吸”中山的现象,特别是还配了一个在深中大桥上去深圳的车塞车而去中山的车很通畅的图。


我的答案是,不会。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被深圳和广州两座一线城市夹在中间的东莞,你能说他被虹吸了吗?当然不会,他承接了不少深圳的产业外溢,其中不乏大单,自身也发展的很好,年轻人也很多,而且很多都是外来的,虽然整体市貌还有待改善,但是靠着经济硬实力,依然坐上了准一线城市的位置。


包括惠州,除了自己重工业的重大项目外,其实会发现不少深圳的产业都有在这里建厂,因为近而便宜。


近,就可以承接,近,就可以协作。人才流动的同时,你是否有能力承接外溢,是是否虹吸的一个关键点。承接外溢一个是要地理位置非常近,还有一个是你的自身条件是否有能力容纳下外溢,中山是具备这两个条件的。


真正被广深虹吸的是谁呢?


你看看粤西粤东粤北,有些城市基本平时都是中年以上的人居多,年轻人都去了大湾区。还有就是湖南、江西,有句话不是说,湖南和江西真正的省会都在广深,有个玩笑,一个湖南人可以没去过长沙,但是他不能没去过广东。


为啥他们会被虹吸呢?距离不远不近,不远体现在年轻人来时不远,几小时开车、高铁就能到,不近体现在地区发展上又和广深太远,很难扯上关系,再加上自身发展有局限,承接不了外溢。


06

大湾区珠三角城市沿湾重磅规划区域,已经形成一个“圈”


深中通道使得粤港澳大湾区有了更强的凝聚力,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大湾区几乎所有围绕珠江三角洲海岸线的城市,都在自己的珠江三角洲沿海区域做了重磅的发展规划,并且资源一直在倾斜,规划也在快速落地,我们来梳理一下:


● 深圳前海:


2010年8月,前海建设全面启动。2021年,前海进一步扩展发展空间,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


扩区后,实际上将深圳靠珠江三角洲的整个海岸线都划入了前海范围。



目前,整个前海的落地是非常快的,改变也是非常大的。以早前老前海的巨变为例,十几年时间,从无到有。


新前海的新政策、新规划也非常多,我们这里提一下会展新城,现在位于宝安松岗的国际会展中心,现在包括高新会、文博会、大湾区车展等等,很多深圳的超级展会都在这里开,已经形成了会展文化,人流的承载力非常大,周边的建设也快速跟上,已经焕发出和之前不一样的光彩,而且还在蜕变。


(效果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 东莞滨海湾:


2017年,东莞滨海湾新区正式揭牌成立,同年也对滨海湾新区进行了扩容。


这几年,东莞对于滨海湾新区不管是从整体规划层面,还是从资源倾斜方面,或者从落地方面,都是东莞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目前已引进OPPO智能制造中心、vivo智慧终端总部、小天才智能科技中心、科兴科学园、欧菲光湾区科创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滨海湾新区已经建成了海战博物馆、滨海湾文体公园,还规划了滨海湾艺术馆、科技馆、演艺中心以及滨海湾体育中心等文化设施。打造东莞黄金海岸形象,依托滨海湾24公里海岸线,对接深圳前海、蛇口和深圳湾。还有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计划9月开建。


对于目前重于发展产业的东莞来说,能这样注重打造一个片区的配套,改善一个片区的城市面貌,就知道东莞对于滨海湾新区的重视程度。



● 广州南沙:


南沙可以说是重点发展区域里面的老大哥了,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为9.9平方千米,之后那南沙几次做了大扩容。


2012年9南沙新区被设立为国家级新区。2014年12月,南沙新区片区被纳入自贸试验区范围内,面积为60平方千米。


十年来,南沙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10%,汽车制造业产值超2000亿元,集聚10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业,初步形成国内较全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和商业航天产业格局。


2023年,新签约、动工项目总投资额超5500亿元,累计引进世界500强项目超270个,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核中排名第7,发展劲头十足。


南沙位于珠三角的珠江口沿岸,也是处在大湾区的中心位置。曾经就有人建议,广州如果想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有所作为,就要像建设珠江新城一样建设南沙。


深中通道的南沙支线也即将开通,这个开通也非常不得了,直接将深圳前海和广州南沙手握手联系在了一起。



● 中山翠亨新区:


中山翠亨新区成立于2013年,位于中山东部临海区域,包括中山市南朗街道、横门岛及周边海域,总规划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马鞍岛)规划陆域面积35平方公里。


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马鞍岛与深圳隔海相望,是中山翠亨新区的起步区,深中通道在马鞍岛登陆,规划陆域面积35平方公里。


目前岛上已落户的项目包括哈工大装备产业园、建筑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华润燃气大湾区总部、中铁大桥局等140+企业。另外,中山港新客运码头,6月同步开通;深中跨市公交博览中心完工,通车即发车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